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府学胡同小学是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88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府学胡同小学是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看了贵报前不久刊发的“金台书院: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一文,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

  看了贵报前不久刊发的“金台书院:北京历史最长的学校”一文,笔者认为此种说法并不准确。据笔者了解,北京历史最长且校址一直没变的学校,并不是该文中所说的位于崇文区的金台书院即今天的金台小学,而是位于东城区的顺天府学即今日的府学胡同小学。金台书院的前身首善义学创办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至今仅有306年的历史,而顺天府学的前身大兴县学,却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今已有637年的历史,比首善义学要早331年。

  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在改扩建工程中,曾挖出12块记载明清年间管理、修缮顺天府学的石碑。碑文详细地记载了当时顺天府学的缘起、教学和建筑等情况,从而使一直以顺天府学作为自己前身的府学胡同小学找到了有力的铁证,同时也使原来一些有关传说得到了认证。

  12块石碑现矗立在该小学的校园里。石碑连基座有一丈多高,因一直埋在地下的缘故,石碑整体保存得非常完整,只是有一些碑文已经比较模糊,但依稀可以辨认出碑文的内容。石碑中有8块分别是明朝洪武、万历、天启和崇祯年间的,另4块分别是清朝康熙、嘉庆和咸丰年间的。

  从碑文得知,顺天府学确实起源于元末明初,其原址是一座名曰报恩寺的寺庙。该庙正在建设时,明军攻克大都。朱元璋出于对孔子的崇拜,下令军队一律不准进入孔庙。报恩寺僧人仓皇中想出一计,他们把一座木制的孔子像立于刚建成的大殿中,谎称报恩寺就是孔庙,从而躲避了兵乱。军队走后,僧人不得不把这座寺庙改为孔庙,称为大兴县学(也有说称为“应天县学”的)。公元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大兴县学改名为顺天府学,成为顺天府的直属学校。

  一块刻于洪武六年的碑额为“圣旨”的石碑,清楚地记载了朱元璋对大兴县学这所学校的关心。该碑上部刻有三道圣旨,宣旨日期均为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其中一道是专门下给大兴县学的,要求该校“今后立学,春秋休要祭祀,设科分教礼、乐、射、书、数”,并要求大臣们把学校的教学计划报给他。另外两道圣旨则为节录,大意是说:要教秀才们用心研究善行;入学学生必须人才俊秀、容貌齐整、年及十五以上,已读论语、孟子等四书者;教师要从有才德、有学问者中选择。该碑则刻有学校师生的生活情况和教学管理情况,如师生的伙食由官府供给,“每人日支米二升,柴盐油酱在内。”

  另外还有两块石碑专门记载了明崇祯和清嘉庆年间府学金榜题名的学生人数及姓名。仅在崇祯一至七年,就有10名学生中进士,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远的来自云南、四川等省,显示了当时学府的名气之盛。1984年5月,顺天府学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府学胡同小学依稀还能辨别出当年的样子,尽管一些建筑已按原貌修建翻新,但奎星阁、大成殿等建筑仍保持着清末的原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府学胡同
地标的印象府学胡同因胡同中过去有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为明清两代学子学习考试的地方。穿过繁华的平安大街,向北走不多远就可以来到府学胡同。由东口往里走去,可以看到很多个各样的宅门,如意门和蛮子门占了多数,保存也还基本完好,门楼上面的砖雕仍然依稀可见。流年的风景府学胡同东口南侧有很大一片地方,是过去的段祺瑞执政府。这建筑的存在其实也在述说着历史,“三一八”惨案,永远将这片地方印在了中国人的头脑里。府学胡同西口有文天祥祠,对于文天祥,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千古传诵的《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那种壮伟的气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祠堂里面的那棵相传为文天样亲手所植的枣树,其中一条树枝一直指向着南方,其寓意就是文天祥的著名诗篇《指南录》中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吉州庐陵人,大概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县。南宋末年,国事危急,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朝廷派去和...
· 府学胡同
简介府学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到交道口南大街,全长681米,宽7米,铺有沥青路面。因胡同内的顺天府学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朝的报恩寺。据载,元末有一位和尚在此处建佛寺,寺院刚刚建成,尚未安置佛像,明军便攻入元大都,听说明军保护孔子之所在,和尚便急忙将一尊木制孔子像置于寺内。明军遂不再进入该寺。但孔子像已经迁入,所以此处只好继续供奉孔子。明朝洪武初年,定都南京,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元朝的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北平府升为顺天府,北平府学又改为国子监,同时撤销了大兴县学、宛平县学,将大兴县学所在之处改为顺天府学。《光绪顺天府志》记载,顺天府学的西部为学宫和孔庙,东部为文丞相祠,再往东为文昌祠。顺天府学门前的东、西两侧建有育贤坊。如今,顺天府学尚存孔圣殿、明伦堂遗址、魁星阁遗迹等等,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顺天府学的旧址,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府...
·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长的胡同
北京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它与长安街平行,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在明清的地图上称为“东西江米巷”。全长6.5公里,再稍短的是前门东、西打磨厂街和东、西绒线胡同了。
·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概述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