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逝去的翔凤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0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逝去的翔凤胡同,老北京城的东直门脸儿以西,旧时是商贾云集的北新桥大街。东西方向开木场子买卖的

  老北京城的东直门脸儿以西,旧时是商贾云集的北新桥大街。东西方向开木场子买卖的很多,北至雍和宫,南向东四,开各种商铺的十分繁华。在这喧嚣熙攘的闹市一隅,坐落着一条不起眼儿的小胡同,名叫翔凤胡同。
  翔凤胡同实在是一条很窄的小胡同,并列着只能行走两个人,这一带的老百姓不叫它“翔凤”,而叫它“墙缝儿”,可见它的窄小了。翔凤胡同南口在北新桥西,进口后弯弯曲曲拐了一个之字形,北口与大头条胡同相交会。在之字形的转弯处,有座土地庙。不知是何年何人建造的,规模之小,堪称禅林之最。仅仅六七尺见方。殿内石制的供桌上,供有一尊二尺多高的土地神像,自供桌仅一步之遥便可跨出庙门。少年的时候,我胆儿小,经过小土地庙门前那一段路,总是害怕。怕见到在这里寄居的那位蓬头垢面的乞讨老人。他不仅衣衫褴褛,双目永远发出呆滞的光,望着过往的行人。至今我还依稀记得那被炊烟熏黑的神像和老人的目光。听母亲说,祖父曾许愿待经济宽裕之机,为地方重修此庙。然而,终究未能如愿。祖父倒是经常周济那位乞讨老人。直到我上小学四年级以后,再也没见到过老人的身影和庙里飘出的缕缕炊烟,他,大概是死了。
  翔凤胡同的确是一条穷巷。胡同里建有十几座小小的院落,都是平民百姓之家。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破旧的小门洞,显示出年代的久远和主人的身份。麻刀灰裸露着的院墙早已歪斜,小路上铺就的碎石已被行人磨得精亮而变成黝黑色。北京的春天来得悄悄的,小院里返青的香椿树,吐出嫩芽儿,在墙头上摇曳,微风吹来阵阵清香。到了夏天,大雨过后,胡同里的低洼处积存了许多水,孩子们赤着脚趟水玩耍,倒是件极快乐的事。说来也奇,立秋后的早晚儿,没那么粘热了,人们透了一口气。殷红的枣子在夕阳的余晖里与油亮的枣叶儿交相辉映。谁家的角瓜秧爬上墙头,越过屋檐,说不定瓦垄里已结了肥大的角瓜。此时间,人们爱在胡同里走走,让胡同里的凉风吹散身上的暑气,仰望墙头上高而蓝的天空,实在舒爽。随着暮秋的绵绵细雨,小胡同迎来了寒冬。除了桠杈上一两个残留的柿子,闪着橙黄色的光外,雪染白了一切。归家的人们迈着匆匆的脚步,踏在雪上的毛窝发出“啧啧”之声。北京的冬天是寒冷的,西北风打着呼哨肆虐着大地。而此时的翔凤胡同静极了。人们居家围炉而坐,或叹息生计,或忧愁柴米。用心底里的一丝顽强对自己说: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岁月飞逝,随着荏苒的光阴,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翔凤胡同如今的面貌如何呢?当我这个江湖游子回到家乡,重游故地的时候,映入眼帘的一切告诉我,翔凤胡同已不复存在了。拓宽的十字街,楼群林立,高耸的吊塔上下忙碌着,运送土方的巨型卡车呼啸着驶去。听说此地要建一座现代化的地铁中转站。看到这剧变的景象,心中生起一丝怅然。儿时的记忆又浮现在脑海里:弯曲的石板路、土地庙的炊烟、坠弯枝杈的殷红的枣子、风雪里归家的身影……童年的梦变得恍惚了,然而,更加甜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大翔凤胡同
地标的印象大翔凤胡同由于紧邻着过去的恭王府,是依靠王府围墙而形成的胡同,所以旧称为大墙缝胡同,后来雅化为大翔凤胡同。在后海南沿上,有一个窄窄的巷口,从那里进去,就是大、小翔凤胡同。这两条胡同以前都是王府间的空隙和过道,后来逐渐有了人家,便形成了胡同。有人考证说《红楼梦》里的宁、荣两个府第的原型就是大、小翔凤周围的恭王府和罗王府。流年的风景在大翔凤胡同南北走向的那一段里,有几间不算大的院子,门楼也很普通,据说曹雪芹的故居就在这里的6号院。曹雪芹,大约出生于1715年清雍正年间,曹雪芹的父亲被革职,家产被查抄。曹雪芹经历了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从而为他的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但最终他在没有完成全稿的情况下就搁笔长逝了。他的未完稿题名为《石头记》,后来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改名为《红楼梦》。几年前,曾在广渠门内大街207号发现了很像曹雪芹故居的院子,也就是俗称的“蒜...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门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我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近又有人关地踏勘,发现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虽然东口宽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间最窄处却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两侧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阶伸出占了地方,在这个地方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短的胡同
北京最短的胡同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十来米长,东西走向,听一位老人讲胡同里原有几家门店,路北是刻字店,路南的店铺已记不清为何了,虽叫一尺大街,其实是条胡同,现已划入杨梅竹斜街,成了小街的西段。最近有人又发现,就在这儿附近,有一条更短的胡同,叫贯通巷,只有20多米长,可算是北最短的胡同。
·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
· 胡同文化—以井命名的胡同
北京过去生活用水主要靠井,因此以井命名的胡同很多。井,与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带“井”字的街巷,过去北京有80多个地名与井有关。明、清时直接叫井儿胡同的就有十几条,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换和井水的干涸都改名了。崇文门的镜子胡同、南锣鼓巷的景阳胡同、新街口的景尔胡同、东华门的景丰胡同,过去都叫井儿胡同。前门外的肉市街二巷、天桥北粉店胡同、天坛半壁街,过去也称井儿胡同。朝阳门南小街的井儿胡同并入了遂安伯胡同,位于东四十四条的井儿胡同并入八宝坑胡同。今思源胡同、恭检一巷、后英房胡同花园大院过去都称四眼井。阜成门内的福绥境胡同过去叫苦水井。崇文门外的金鱼池东巷过去叫牟家井。牛街的天景胡同过去叫大井胡同。天坛东路有四块玉胡同,四块玉也是井名。过去那里是一片菜地,井很多,其中有一口井的井台是用四块汉白玉石做的,十分引人注目,因此留下了四块玉的美名。位于琉璃厂西街的琉璃巷,过去也有个好听的名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