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羊肉胡同与牛肉湾儿
胡同文化—羊肉胡同与牛肉湾儿, 晚报曾载文介绍西四的砖塔胡同,在引元杂剧《张生煮海》戏文时,提到“羊市角头”
晚报曾载文介绍西四的砖塔胡同,在引元杂剧《张生煮海》戏文时,提到“羊市角头”地名。这让笔者想起老北京众多的“羊肉胡同”以及与之共具特点的“牛肉湾儿”。
老北京起码有五条“羊肉胡同”、三处“牛肉湾儿”。
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西四那一条。它东西走向,连接太平桥大街与西四南大街。这是一条自元大都时就有的胡同,是大都城三大闹市之一(另两处分别是钟鼓楼和东四南灯市口大街)。那时西四一带有米市、面市、马市、羊市、骆驼市等,“羊市角头”即羊市。“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到了明朝,它属咸宜坊,名羊肉胡同(见侯仁之先生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从前门大街穿过廊房头条、北火扇胡同,就来到另一条羊肉胡同(后改耀武胡同)。如果从元大都城丽正门里的“省东市”算起,前门的商业繁荣已历700年,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前门外热闹已极,“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是在乾隆朝。那时的前门大街两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如玉器一条街(廊房二条)、小吃胡同(门框胡同)以及银号、钱庄云集的施家胡同、钱市胡同等。在清乾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取灯胡同”、“炭儿胡同”和“羊肉胡同”等,说明这一带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副食商品集散地。
在这张地图上,还可以找到另外三条羊肉胡同,即位于菜市口南、米市胡同东,后改叫南大吉巷的羊肉胡同;贡院西(今建国门内)后改叫洋溢胡同的羊肉胡同;还有牛街的生肉胡同,民国初年改叫羊肉胡同(牛街东有熟肉胡同,后改称输入胡同;西有生肉胡同即羊肉胡同)。
老北京的牛肉湾儿当属西单南、绒线胡同西口那一处为人所共知。在《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明北京地图上,它弯曲成“W”形,名牛肉胡同。到了民国初年称“牛肉巷”,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全图”上,它已分为两巷,称前、后牛肉湾儿。另一处牛肉湾儿在禄米仓南、北总布胡同东边;还有一处在洋溢胡同东边,是水磨胡同和贡院西大街间把角的一个小巷。在清乾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此两处牛肉湾儿都叫牛角湾儿。如今这些牛肉湾儿,均消失在车流下或高楼里。
上述这些羊肉胡同、牛肉湾儿,都有某些区域性文化特点。无不是集“五方物产,九土财货”之所在——老北京的“热闹地界儿”。同时也是回民聚居区。
老北京起码有五条“羊肉胡同”、三处“牛肉湾儿”。
最有名、历史最悠久且今尚存的羊肉胡同当属西四那一条。它东西走向,连接太平桥大街与西四南大街。这是一条自元大都时就有的胡同,是大都城三大闹市之一(另两处分别是钟鼓楼和东四南灯市口大街)。那时西四一带有米市、面市、马市、羊市、骆驼市等,“羊市角头”即羊市。“角头”是指“人烟凑集之处”的市场所在地。到了明朝,它属咸宜坊,名羊肉胡同(见侯仁之先生编《北京历史地图集》)。
从前门大街穿过廊房头条、北火扇胡同,就来到另一条羊肉胡同(后改耀武胡同)。如果从元大都城丽正门里的“省东市”算起,前门的商业繁荣已历700年,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前门外热闹已极,“棚房比栉,百货云集,较前代尤盛”是在乾隆朝。那时的前门大街两侧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如玉器一条街(廊房二条)、小吃胡同(门框胡同)以及银号、钱庄云集的施家胡同、钱市胡同等。在清乾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取灯胡同”、“炭儿胡同”和“羊肉胡同”等,说明这一带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副食商品集散地。
在这张地图上,还可以找到另外三条羊肉胡同,即位于菜市口南、米市胡同东,后改叫南大吉巷的羊肉胡同;贡院西(今建国门内)后改叫洋溢胡同的羊肉胡同;还有牛街的生肉胡同,民国初年改叫羊肉胡同(牛街东有熟肉胡同,后改称输入胡同;西有生肉胡同即羊肉胡同)。
老北京的牛肉湾儿当属西单南、绒线胡同西口那一处为人所共知。在《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明北京地图上,它弯曲成“W”形,名牛肉胡同。到了民国初年称“牛肉巷”,上世纪30年代的“北平全图”上,它已分为两巷,称前、后牛肉湾儿。另一处牛肉湾儿在禄米仓南、北总布胡同东边;还有一处在洋溢胡同东边,是水磨胡同和贡院西大街间把角的一个小巷。在清乾隆十五(1750)年的北京城地图上,此两处牛肉湾儿都叫牛角湾儿。如今这些牛肉湾儿,均消失在车流下或高楼里。
上述这些羊肉胡同、牛肉湾儿,都有某些区域性文化特点。无不是集“五方物产,九土财货”之所在——老北京的“热闹地界儿”。同时也是回民聚居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南湾子胡同
九门提督南湾子南湾子在今天的东城区,是一条不规则胡同。清代前期,此胡同无所谓“南”和“北”之称,统称湾子胡同。到清代晚期,才把一条湾子分成南湾子和北湾子两条胡同。西口在南池子的西半截称北湾子,东半截称南湾子。1949年,两条胡同规范化,都加上了“胡同”俩字。1965年北京整顿地名,把官豆腐房和小井胡同合并进南湾子胡同,于是南湾子胡同就借着原小井胡同东口延伸到北河沿大街,南边借着官豆腐房延伸到菖蒲河沿。清末,有一位大人物住过南湾子,他就是江朝宗。江朝宗是袁世凯的一名心腹,北洋政府时期担任过京城九门提督。九门提督又名步军统领,衙门的全称是:“提督九门巡浦五营步军统领”。掌管京师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和阜成门等九个城门内外的门禁,统帅五个军营的步兵,全权负责京城的守卫巡警社会治安。清王朝时,该职都是由清政府亲信大臣或王爷兼任。辛亥革命后,清政府退位,九门提...
· 胡同文化—菊儿胡同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50/1/1238/f9863425-2f73-4cbf-a09a-2d3345f00894.jpg)
从南锣鼓巷出来,就近就可以到菊儿胡同。这一带已经是北京的东城,最沉重的地方也就是这里了。北京那些老城文化中最能沉淀下来的部分都以建筑的形式呈现在这里,这里的每个胡同都有着显赫的过去和令人胆颤的故事。比如说,东城菊儿胡同3号、5号和7号是清光绪大臣荣禄的宅邸。3号是祠堂,5号是住宅,7号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往后,7号做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原为寺庙。据传,寺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不过,那些和这些的陈年往事,任何一本老北京的书和网站上都能找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现在的他们只是2000年之后的北京一道显眼的背景,这里就不再多提。走到这里便是开始向东边的夜晚中心——三里屯一带开始进发了,算是一个过渡。也许正是和那片繁华相邻又有着浓重的历史书似的味道,很多迷恋中国又还不甚深入北京生活的外国人住进了菊儿胡同。每次去菊儿胡同找朋友的时候,都可以看见他们自在地在胡同口拉家常。菊儿胡同新建的房子因为...
· 胡同文化—帽儿胡同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50/1/1238/4dd0c99e-44d6-4f2a-b34e-cf004806a3ab.jpg)
帽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明朝时候,称为梓潼庙文昌宫,清朝时称为帽儿胡同。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即文曲星,是神话传说中掌管文运的神仙。现在,建在文昌宫的基址之上的是帽儿胡同小学。帽儿胡同的9号和11号是可园,是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35号和37号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这条胡同还住过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将领洪承畴、北洋军阀冯国璋。
· 胡同文化—钟楼湾胡同
![](https://imgs0.zupu.cn/news/201911251650/1/1238/370de10c-5489-488c-b33a-7c73e6d67ff7.jpg)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北起豆腐池胡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钟楼、鼓楼东侧迤俪而下,与鼓楼东大街相接;西段从钟楼、鼓楼西侧蜿蜒而下,与鼓楼西大街相衔。因位于钟楼周围,原称钟楼湾。五十年代后,于“湾”后加“胡同”。钟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毁于大火。疑为李自成军从北京撤退时所放。谈迁《北游录》:“顺治十一年二月癸酉,……还经鼓楼,楼毁而石洞高筑。……稍北钟楼,其制其毁亦并如之。”清乾隆十年(1745)重构。两年后落成。重建的钟楼全部为砖石结构,底部是砖石高台,四面辟券门,周围缭以短垣。其上是钟楼,重檐歇山,黑琉璃瓦绿剪边。钟楼内部悬有铜钟,重约六十三吨。关于这个铜钟有一段凄凉的传说。说是铸钟的时候,铜浆的成分,总也达不到要求。期限将至,工匠面临杀身之祸。为救父亲,工匠之女跃入冶炼炉内,工匠急忙抢救女儿,却只抢到一只鞋。钟铸好了,尾音总有“鞋—鞋—”的声音。人们传说,这是工匠的女儿要鞋来...
· 胡同文化—盆儿胡同
![](https://imgs0.zupu.cn//ueditor/2022/11/30/994d05ba-53f4-4047-a710-5afede62b09e.png!water)
盆儿胡同位于宣武区西南部,北起南,横西街,南至白纸坊东街,相传是曾有烧制瓷盆的作房在此而得名的。五四时期的少年中国学会就是在这条胡同里筹建的。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多次在此集会。现在,学会旧址已为联合大学的校区取代,周围的建筑也基本变了模样,成为了普通的住宅小区。胡同中部有万寿公园,原为万寿宫,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香火曾经极为旺盛。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