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与郑村坝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7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与郑村坝,  狭窄、拥挤的德内大街终于要拓宽了。街旁600年的古槐都有国家保护的编号牌,想

   狭窄、拥挤的德内大街终于要拓宽了。街旁600年的古槐都有国家保护的编号牌,想来应是予以保留的。与古槐同岁的,还有一条三不老胡同。它东西走向,东口在德内大街,向西穿航空胡同可达新街口南大街。笔者数次到三不老胡同探访郑和府邸的具体位置。一位老者指着胡同东头路北的一座红砖楼,很有把握地说:“郑和府就是这个位置。早先没盖楼时,有个挺体面的院门,里边好几进院儿,后门开在北头儿的簸萝仓胡同。”
  北京老胡同多,名称变化也大,比如航空胡同,清时叫噶噶胡同,民初叫禁衙街,上世纪30年代改称航空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变迁,有其历史原因:民初有禁卫军衙门建此,后来驻进北洋政府的航空署,胡同名儿也跟着改来改去。三不老胡同明朝就有,在明代成书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和现代学者侯仁之编制的《北京历史地图集》上,它都叫“三宝老爹胡同”,清朝时叫“三伯老胡同”,民国以后叫“三不老胡同”。这种胡同名称的改动,属北京地名语流音变现象,是口头传说过程中丢字丢音的特殊情况,即“三宝”音变为“三不老”,而“爹”字丢失。其实在明朝“三宝老爹”的指向是很明确的:“老爹”是当时人们对太监的尊称(明初“内官”地位很高者才能称“太监”),“三宝”特指“马三宝”,即世界著名航海家、明朝太监郑和。
  三不老胡同的郑和府邸建于何时?有文章说是在“随燕王就藩”时,也就是永乐年以前。笔者以为这与明史和郑和的经历不符。燕王朱棣夺侄皇位大体经历了四年时间,永乐元(1403)年才在南京正式称帝。此时的北平虽改北京,但却处于战后恢复时期:移民迁户、修路盖屋、休养生息。永乐五年准备迁都,永乐二十年北京城的建设才有了模样,“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辛丑,皇太子监国。壬寅,发京师。”(《明史·卷八》)此前的北京,只是永乐帝北巡、北征的行宫。作为皇上近侍的郑和绝不可能先于皇上、皇太子在北京建宅造府,何况自永乐三年始,郑和在二十多年间七下西洋,其间筹备航海和起航都是在南京。《明史》有“永乐二十年,壬寅,郑和还。”记载,此其第六次远航归来。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是在宣德六(1432)年,间隔近十年。所以,三不老胡同的郑和府邸最有可能的建造时间,是在永乐二十年到他病逝海外前的这十年间。还有文章说北海后门东边的“恭俭胡同”(明朝“内官监”衙门所在地)是当年郑和办公的地方。此说也缺乏史实依据。因为明朝在京官置的全面设置起于明宣德年间,直到正统年间才陆续建宗人府及吏、户、兵、工部等中央机构,到嘉靖年修了外城,京城的官署选址和配置还在调整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三不老胡同
地标的印象明朝时三不老胡同称为三保老爹胡同,是因为胡同里有三保太监郑和的府第,后来“三保太监”逐渐讹称为“三不老”,所以此胡同渐被称为三不老胡同。三不老胡同在什刹海地区的西边,胡同不算很窄,但并不长,里面的建筑零零落落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院子。流年的风景只凭眼睛看到的胡同景象,那是断然不会将这里和曾风光无限的郑和联系到一起的,因为现在,过去的郑府宅院早已经不见了,甚至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只有对面几处老宅孤零零地守望着。郑和是明成祖的亲信内监,他本姓马,从小被送入宫中成为宦官。燕王推翻建文帝取得政权后,他因功被赐郑姓,官居正四品的“内官监太监”。永乐元年,郑和师从道衍和尚姚广孝,皈依佛教,法号三保,也被称为“三保太监”。后来,明成祖为了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便任命郑和为使节,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海上活动,前后共有七次,延续二十八年,史称“郑和下西洋”。如今,时间已过去了六百年,郑和下西洋早...
· 胡同文化—定阜街和三不老胡同等几条街巷的来历
定阜街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德胜门内大街南段东侧。明代此街称定府大街,因为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府第设在此处,徐达原封定国公。其府为定国公府,所以,其街叫定府大街。新中国建立后1965年改为定阜街。三不老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棉花胡同东侧。这条胡同里是明朝有名太监郑和曾经居住过的地方。郑和本名马三保,明成祖朱栎赐名郑和。因此,明朝时此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老爹”是当时对年长人的尊称。清朝改名三伯老胡同,民国年间才改名三不老胡同。新中国成立后此胡同依旧沿用此名。棉花胡同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护国寺街北侧。明代其胡同北段叫陶兽医胡同,因该胡同住有一个姓陶的兽医大夫,故有此名。其南段叫棉花胡同,是有弹棉花手工业作坊在此居住。民国年间这两条胡同合并,改叫棉花胡同一直至今。护国寺街位于西城区中部,厂桥街道办事处境内,新街口南大街中段东侧。护国寺街是元代对...
· 胡同文化—胡同与人名
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讲究,是我们研究明清社会的参考资料。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条。明初大将军徐达长期居住在北京,他的长女嫁给了当时的燕王朱棣。朱棣攻打南京时,徐达第四子增寿为朱棣通风报信,被建文帝杀掉。朱棣进南京后抚尸痛哭,他即位后就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不久又封定国公,定国公徐氏居住的街巷就叫定府大街,也就是今天北城的定阜街。至于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郑和人称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后来讹称为三不老胡同。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红星胡同,是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吴良是明太祖手下大将。明朝中叶以后商业经济发达起来,当时有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
· 胡同文化—中轴线与胡同
当年北京城最长的两条路:东边的一条南起外城的的崇文门大街,一直往北可达北城墙根,这中间在路东分别与石大人胡同、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朝阳门大街,东直门大街相交成“丁”字;路西则分别与东长安街、灯市、双碾街(今东四西大街)、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顺天府街(今鼓楼东大街)相交成“丁”字。西边的一条南起内城的宣武门,往北直达北城墙根前的新开道街(今新街口北大街),这中间在路东分别与西长安街、西安门大街、祟国寺街(今护国寺街)、浣衣局胡同(今新街口东街)等相交成"丁"字;路西分别与红庙儿街、新开路(今新衔口)相交成"丁"字,并与阜成门街相交成"十"字。由此不难看出,胡同是东西排列在这两条主干道两侧的。而这两条主干道又是与中线平行的,所以说明同当时基本上都是东西向地排列在中轴线两旁的。
· 胡同文化—崇效胡同与枣林街
日前有先生撰文谈及京城旧景之崇效寺的牡丹,于是想起这两个地方——崇效胡同与枣林街。两条街连着,就在宣武区白纸坊附近。唐朝,这里是一片荒野丛林。贞观元年(627年),这里建了一座佛寺。这年,太宗李世民登基,大唐盛世开始。从那时起,历经唐、宋、元,该佛寺香火不断。公元1341年,元顺帝登基,年号至正。这是元朝统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社会政治经济一片混乱,红巾军起义和朱元璋大军稳步发展,元帝国灭亡前夕。顺帝命令重建该寺,赐名崇效。显然寓有崇仰效仿李世民治理大唐,有挽救大元于危亡的深意。结果,元朝还是完了。公元1522年,明朝世宗登基,年号嘉靖。这年,内官监太监袁福与高僧了空和尚同心修葺崇效寺,使之焕然一新。这时,寺院规模才算定型,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后殿等。嘉靖三十年(1551年),内官监太监李朗捐钱,在寺院中央增建一座藏经阁。到了万历年间,风水先生认为位置不好,就把藏经阁移到了寺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