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先有胡同,还是先有北京?
胡同文化—先有胡同,还是先有北京?,北京的胡同可谓名扬天下,人们提到北京的街巷,就免不了谈及构成街巷的胡同。胡同
北京的胡同可谓名扬天下,人们提到北京的街巷,就免不了谈及构成街巷的胡同。胡同是北京街巷的地方特色。
说来,北京胡同出现的时间比北京名称的出现时间要早多了,早一个世纪之久。
胡同形成于元朝,是随着忽必烈建元大都城时开始形成的。元大都城始建于1267年,其规划整齐的建筑格局造就了胡同。城内,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所形成的道路称为径,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所形成的道路称为纬。经纬交叉划出的地界构成了坊。坊是皇城之外的居民区,坊内以东西走向为主的相距甚近的道路就是胡同,其宽度约为6步(每步约合9.3米)。比胡同宽的是小街,宽12步;比小街宽的是大街,宽24步。元大都城内棋盘式的道路网纵横排列得井然有序。
北京这个名称是明朝才有的。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改元大都为北平府,封他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为了争夺皇位向在位的明惠帝发难,结果是叔叔打败了侄子,朱棣当了皇上。朱棣改北平府为北京,那是公元1403年2月4日,北京这个名称就在这一天诞生。相当于现在一个省份的"府"从此变为了国都京城,与之相称的是历时15年的皇城与皇宫的营建。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原来的都城南京则成了陪都。
由此可见,胡同已经有700余年的历史,而北京这个名称有了近600年的历史。如此算来,胡同比北京早有了100余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马路,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过去,北京是由千百万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对面,平排并列有序地组成的。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间必要留出通道,这就是胡同。元代,北京的胡同间隔较宽,元大都基本上都是三进大四合院的距离。因此后代在中间空地建院,必赖小胡同为出入通道,这样就在许多有名的大胡同中产生了大量无名的小胡同,于是俗语有云:“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截止到1949年,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其中胡同1330条,街274条,巷111条,道85条,里71条,路37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京城.胡同深深.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这就是北京人对胡同有特殊感情的...
· 胡同文化—北京胡同中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中国人都非常喜欢龙。其中北京人对龙似乎更加宠爱。那是因为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八方文化集萃京城,各地的龙也就在这里落了脚。比如北京的食品、工艺品、节俗中都有龙字的。别的不说,就在北京这块方圆之域内,带龙字的地名就达二百多个,也许这该算得上是全国之最了。好,现在我就给您讲几条带龙字的胡同。位于东城区和平里附近有一条不大起眼的小胡同,南半截叫上龙南巷,北半截叫上龙北巷。四周的人们将其统称为上龙巷。据说明朝这条胡同中有一口皇帝饮用的水井。紫禁城离这很远,为什么要用这里的水呢。原来,那时北京城中水井里的水大多是苦的,而这口井中的水却非常甘甜清凉,所以每天早上宫中的水车子就来到这里,装满了水,推回宫去皇帝饮用。因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所以水井就叫上龙井。胡同也因此而得名。今天如果您来到上龙巷打听,这里的老住户便会告诉您那口上龙井就是今天南巷和北巷的交界处。上龙巷是因水井得名。...
· 胡同文化—北京的胡同概述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胡同"二字在元代写作"通",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源(井),北京城区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由来以久。最近《北京晚报》又刊登了新的考证文章,认为"胡同"不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是汉语。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北京胡同的名称包罗万象,五花八门,但都具有它的特点。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
· 胡同文化—趣话北京胡同
老北京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都有来历、趣闻、故事等,显示出“京味”。宣武区的梁家园,曾是诗情画意园。明代进士梁梦龙,居住此园。从北京地图、历史资料绘载,可以看出它的规模、盛况。从前孙公公园南到骡马市大街,从南新华街往西到红线胡同以东,这片地方方圆数里地,便是明代年间的梁家园。它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宜人居住。一本书《茶舍客论》描绘:“黄兰岩民部寓梁家园,积水到门,颜其堂曰半房山,后有疑野亭、朝爽楼,前对西山,后绕清波,极亭台花木之盛。池之南北,旗亭歌榭不断,游人泛舟,竟夜忘返,赋诗者甚多。”那山、亭、楼、台、榭、池、舟、花、木等,把人引入花木丛丛,清波荡漾,“游人泛舟,竟夜忘返,赋诗者甚多”,一片诗情画意,震撼游者、诗人的情怀,诗兴盎然。诗人王横云抒情:“半倾湖光摇画艇,一廉香气扑新荷。”沈心斋吟诗:“野旷天高启八窗,门前一碧响淙淙。”那诗情迸发,那画意流淌,江南水乡、花团锦簇、旖旎风光...
· 胡同文化—北京胡同名称的由来
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北京城区比解放初扩大三倍多。新建各类房屋面积,相当于建了10个旧北京城。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发展到1800多条,民国时有1900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2550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的约4000多个。为保护古都风貌,维护传统特色,北京城区划定了二十余条胡同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像南锣鼓巷、西四北一条至八条等就被定为四合院平房保护区。自元大都以来形成的老北京胡同成棋盘式格局。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借词,因为凡有居民聚落处必有水...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