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说出烟袋斜街的秘密(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8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说出烟袋斜街的秘密(二),酒吧酒吧道观里的咖啡店“温室咖啡”开在广福观里,这里可是后海现在留存

  酒吧酒吧
  道观里的咖啡店
  “温室咖啡”开在广福观里,这里可是后海现在留存的惟一一家道观遗址,我太佩服老板的能力了,竟然可以把这里改成一家咖啡店。里面的布局与环境全是老板亲手设计的,从漂亮的道观门口进去,沿着曲折的厅堂迂回,每一间厅堂都有着独特的那样一种景致那样一种情调,甚至天井。别有洞天的一间间屋子转过,整个的“温室咖啡”就像一首诗,婉转而清丽,脆弱的美丽中却隐隐透着一种伤感情绪。
  温室咖啡的感觉就像女人的心,曲折多变,丰富又温柔,无法让女人拒绝,难怪老板说这里是女人的最爱。

  店门口的招牌是在小黑板上画出来的。

  误入藕花深处
  第一次来这里还是在两年前,洗手间里的一段话让我永远记住了这里,“朋友,想洗手吗?请拧开左边那个黑色的玄关。”可以把水龙头称作玄关的酒吧,我就这么记住了这里。
  “藕”刚刚翻修完,保持了原来的风格,铁艺的沙发椅,斑斓的坐垫,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隔世的没落贵族的芬芳与感伤,“藕”里面同样是那些有点自恋而又有点多愁善感的美女聚集的地方。楼上还有一个阳台,很安静,可以静观这条街上的一切,我一来这里就可以坐上一整个晚上。这里新添了一个吧台,在楼上要酒也就方便了很多。
  其实这里主要卖泰国菜,装修动用了大量的金色,帘幔是娇粉配翠绿,明火执仗地宣扬妩媚。和所有泰国菜馆一样,这里也卖冬荫贡汤和泰式虾饼,但值得推荐的只有藕馅煎饺。馅料以鲜藕为主,辅以鲜姜,清馨微甜,全没有莲藕的青涩。想那生于污秽的莲藕,却拥有不可企及的清纯,也许污秽与清纯本来就是同根生吧。

  莲藕隔街相望
  烟袋斜街里,“莲花”和“藕”斜对面,分不开,老板是同一个人。“莲花”是2002年6月6日开的酒吧,“藕”是2002年9月9日开的食肆,其实是一回事。在“藕”这边用过餐,再去“莲花”坐着,或者干脆就不离开“藕”。这样一来,大家想在这边待多久都可以,常来的人都说,无论是“莲花”还是对面的“藕”,每次去的感觉都不同,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莲花”一层是名为吉檀迦利的小店,卖的是印度服饰、印度歌曲的CD、灯饰、封面印有印度文字的笔记本、跟印度有关的书籍。沿楼梯爬上去,二楼的空间不大,算上阳台也只有四张桌子。然而大红大绿的色调,很少有酒吧能像“莲花”一样,把两种很俗气,配在一起本就很冒险的颜色搭配得那么和谐美妙、引人入胜、赏心悦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说出烟袋斜街的秘密(一)
烟袋斜街刚刚修了门脸,建起了一座牌楼,想来是这里越来越成气候的关系吧。说来也奇怪,按理说这么不起眼的一条小街,又几乎与什刹海的荷花市场和酒吧街相偎相依,但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人气很旺。每到晚上,这条小街上都潜伏着形形色色的身影,窝在每一家别致的酒吧或是小店,寻找着各自的精神家园。我知道这里已经小有名气,我也知道也许你已经不止一次地来过这里,我还知道这里一直只容纳寻找属于这里的身影。但是这次请你和我一起再次起身,看看是不是可以在这里找到让自己安静“栖息”的一隅,哪怕只偷得半日闲,嘿嘿,嘘……这是个秘密。小店小店老茧里面的细腻这是一家弥漫着天然气息的小店,叫“老茧”。粗布、硬牛皮、木车轮,无一不向你宣告着这里是复古者的天堂。老板没在,看店的小女孩正在一张报纸上写写画画,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腼腆地笑着,“没事,随便写着玩呢。”言语中透着平静,突然明白老板选她在这里看店的原因,那么和谐。小女孩...
· 胡同文化—上斜街
地标的印象上斜街在明朝时称为西斜街,所谓斜街是由于这里过去是河流故道而得名的。斜街过去是河流的故道,后来河水消失后便成为了道路,和一般那些斜街不同的是,这里应该是先有宅子后有路,因为每一个院落都高出了路面很多,需要拾级而上。如今的上斜街,东口的部分建筑已经开始了拆迁步伐,历史被埋藏在了地层深处,留得的只是空空的名词。据说东口曾是北京大学四院的旧址,那是很远以前的事情,而现在被埋藏下来的,也是经年以后的传说。流年的风景上斜街50号院是龚自珍故居,从院内的建筑上看,过去的规模是很大的,但现在只剩下窄窄的过道,作为院子的大门。“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首流传于世的诗陪伴了一代一代中国学子。龚自珍,出生于1792年,浙江仁和人,那里是今天的杭州。他出身于世代官僚文士家庭,27岁中举,38岁中进士。他是清朝著名的诗人,也是改革运动的先驱。上斜街,昔日的河流...
· 胡同文化—白米斜街
地标的印象白米斜街在明朝时就已存在,相传是过去胡同中有白米寺的原因。胡同东口在地安门外大街,胡同不算宽敞,也比较曲折。胡同不是典型的横平竖直,但房屋和院子还是尽可能的建成了坐北朝南的样式。白米斜街里很安静,和胡同外的大街完全不同,有种幽幽的感觉。流年的风景胡同11号院是张之洞故居。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生于1837年,16岁中举,27岁中进士,继而进入仕途。1898年,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主张。在百年后的今天,张之洞的故宅仍然屹立于什刹海之滨,苍老的雕栏,斑驳的门窗,注视着世间的沧桑和人世百态。在腐朽的清王朝末年,历史环境造就出了张之洞的大局风范,却换不来真正的国之振兴。一个制度一个时代的衰亡在思想没落的年代是不可避免的,当年的洋务运动和同样没有获得成功的戊戌维新一样,都选错了对象,毕竟依靠皇权已不再可能。作为不可回避的历史,张之洞也曾过起义、反对过维新运动,毕竟他还是...
· 胡同文化—杨梅竹斜街
地标的印象杨梅竹斜街在明朝时称为斜街,后来,据说这胡同里有一个杨姓的媒婆,在清朝时便改称为杨媒斜街,到光绪年间,谐音雅化为杨梅竹斜街。这条街附近,还有铁树斜街、樱桃斜街之类的胡同,这些胡同形成于元代,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朝,当时元朝定都北京后,废弃金中都不用,而重新营建大都,但是大都的商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因而老百姓还是到老城中都购买所需物品。那时候,虎坊桥西侧至菜市口附近是个很繁华的市场,人们由大都出城到虎坊桥这段路逐渐被走了出来。流年的风景胡同的61号院是湖南酉西会馆旧址。酉西会馆里过去住过沈从文,不过这段历史在胡同里已经不很清晰。黄永玉的散文《太阳下的风景》里曾经提到过郁达夫来酉西会馆看望沈从文的那段文坛佳话。沈从文出生于1902年,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史上的大家,无论是《边城》、《湘行散记》,还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都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传世之作。1922年,他来到了北京,开始尝试写作,并创作...
· 斜塘街道
行政区划2012年末,以原娄葑镇的斜塘、联丰、莲香、荷韵、莲花一、莲花二、莲花三、莲花四、车坊、淞涛、淞泽、淞源、淞潭、淞渔、翰林缘、菁英公寓、朗科、荣域、怡和、景城、星辰一、东湖大郡、东湖春韵、枫情水岸、湖畔天城、凤凰城、第五元素、东湖林语、国际水岸、中塘、欧典、澳韵、星湖、钟南、琼姬墩、九华、海悦一、水墨江南38个居委会区域设立斜塘街道。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