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砖塔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8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砖塔胡同,砖塔胡同说砖塔   砖塔胡同位于西城,在羊肉胡同南,这是一条明代规划北京城时

  砖塔胡同说砖塔

    砖塔胡同位于西城,在羊肉胡同南,这是一条明代规划北京城时产生的古老胡同。砖塔胡同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目前北京遭到破坏较少,风貌保存较好的胡同之一。位于西四牌楼附近,砖塔胡同这一名称,来自于矗立在胡同中的一座青砖古塔,这座塔是元代名臣耶律楚材的老师,金元之际的高僧万松老人的葬骨塔。万松老人塔的精确塔龄已不可考,但根据史料推断,可以肯定在六百年以上,而砖塔胡同的年龄亦应与此相仿。明人张爵所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成书于嘉靖三十九年)、清人吴长元所著《宸垣识略》(成书于乾隆五十三年),均把砖塔胡同作为京城古迹加以收录,由此亦可以推断砖塔胡同历史之久远

    说到砖塔胡同,就不能不提到那座砖塔。它是一座原七级后加高到九级的密檐砖塔,是仅存到今天的坐落在市区的惟一的一座砖塔。早在元代《 析津志》 就有文字记载,称它为“羊市塔”, 注明是“砖”。证明元代时,此塔还在羊市内,旁边很可能尚未形成砖塔胡同。

    羊市砖塔是为一位法名“行秀”的老僧建造的。行秀高僧自称“万松野老”,饱读诗书,博学多才,著有《从容集》 《万寿语录》 《 释氏新闻》 等,又善抚琴。蒙古破金,尚未建立元朝时,老人居住在原中都燕京城内的从容庵,收中书令耶律楚材为徒三年,教诲其徒曰:“以儒治国,以佛治心”。耶律楚材是燕京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辅佐成吉思汗时,秉承“以儒治国”方略,使这位大汗减少对人民的杀戮,因此他与万松老人心心相印。

    万松老人逝世后,被葬于燕京北郊,建塔曰“万松老人塔”。就是后来位于羊市的这座砖塔。

    元大都建成后,砖塔被圈进新城,成为城中塔。万松老人生前虽然是位受人尊敬的高僧,但身后掩埋骨殖的砖塔,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损坏。明代时,荒草已长满塔顶,小买卖家围绕着塔身建了一个小酒店,砖塔每日里被酒气食品气味团团熏绕。直到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另一说是在三十三年,一位名叫乐庵的和尚路过这里。他是佛门子弟,当然门儿清这砖塔是干什么用的。为将老前辈的安宁之地从不安宁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他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募捐化缘,凑了一笔费用,把砖塔—— 这座老和尚的安息之地从酒食店主人手里赎了出来。为防止砖塔再一次沉沦,乐庵和尚一改游僧前尘,在砖塔定居下来。

斗转星移,到了清代,万松老人塔又一次陷人囹圄,又被人囚进住宅中,直到乾隆十八(公元1753 年)年,才获救,并交了好运,收归“国有”,成了皇室家产。

    不料到了民国时代,砖塔又一次倒霉。这回是被一家羊肉铺占了,砖塔塔院成了羊圈了。杀生取羊命,全在万松老人塔鼻子底下进行。

    直到一位交通总长叶恭绰发现了这一悲剧,心中大为不忍,他和几位文物爱好者,自发组织起一个叫做“万松精舍”的团体,为万松老人古塔“请愿”。请求市政府首脑京兆尹李垣把万松老人塔从卖羊肉的手里收回来,交给万松精舍管理。当时,清政府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万松塔作为一份有主的财产还属于人家清朝皇室的。于是李垣经与清室内务府官产处协商,这才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办妥了财产转移手续,发给万松精舍一份《留置证书》 和由财政部颁发的《 京字第124663 号》 执照,同意由他们管理,但所需维修及日常支出的费用均由万松精舍负责。

万松精舍筹措资金,终于把这座历经三朝数百年历史之久的古塔,从那个叫做桥洪的羊肉铺手里解救出来,为后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这种有人关心有人管的乐观状况并没有长久地维持下去,几经动荡,这中间又经过日寇侵占涂炭北平城的悲惨时期。到了那个世纪的40 年代,砖塔的小小院落又成了一家私人牙科门诊所。直到北平和平解放后的1950 年,万松精舍的旧人叶恭绰几位终于坐不住了,又一次向新政府提出,由国家出面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砖塔。从此,万松老人塔收归了国有。20 世纪90年代后,砖塔成为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一直保存至今,因塔而得名的砖塔胡同也一直保留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西砖胡同
西砖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七井胡同,相传因为有砖塔而得名。明朝时候,称为砖儿胡同,清末始称西砖胡同至今。西砖胡同以西是著名的古刹法源寺。西砖胡同其实就是唐代幽州的东垣,这条胡同以北的广安门内大街也就是唐朝的檀州街。然而,今天,所有能够觉察到的古迹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法源寺这座千年古寺作为见证的坐标。
· 胡同文化—闲话胡同
义达里胡同——有垂花门的郎贝勒府,据说婉荣曾住于此。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当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胡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的时候,人们在担心:胡同是否会消逝?大概正因为如此,有人又拣起了一个似乎陈旧的话题:胡同是怎么成为街巷的名字的?这个词是怎么造出来的?因为提出了新观点,所以今天再把旧话重说说。一、“胡同”最初不是汉语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
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长25·23米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最短的胡同小喇叭口胡同,北口不足0·6米拐弯最多的胡同九湾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元朝就有的砖塔胡同仅存的过街楼儒福里的观音院过街楼北京城的胡同虽说大多数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走向的,但也有斜街。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北起西直门内大街,南至阜成门内大街的赵登禹路,太平桥大街由此接下去继续往南至复兴门内大街,佟麟阁路再以此往南接到宣武门西大街。一条原本是北京城西部重要水道的街连起了北京最长的一条斜街。最长的胡同要数东、西交民巷了。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它仅比从东单到西单实际长八里的长安街短一点五里。与最长、最宽相反的就该是最短、最窄的街巷胡同了。在琉璃厂东街东口的东南,桐梓胡同东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一段,原来叫一尺大街,不过才十来米长,东西走向。现今...
· 胡同文化—烂缦胡同
烂缦胡同位于宣武区中部,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此处在唐代曾是城东垣护城河的位置。明朝初年形成胡同,称为烂面胡同,清末改称烂缦胡同。胡同里以蛮子门居多,这其实也在说明着过去主人的身份。胡同里的蛮子门大多很气派,只是规制上无法造成广亮或是金柱的模样。所以能够猜测过去的主人大概应该是财力出众的商人了。精美的砖雕镶嵌在门楼上,诉说着属于过去的历史。
· 胡同文化—马胡同
六畜之首的马地名六畜当中,马排在首位,在以六畜为名称的北京地名中,马也是老大。明代时就达到40多个,比牛胡同多,比羊胡同也多。当时与马直接关系的就有乌马驿,养马胡同、马桩胡同——拴马的桩子、马巷胡同、御马监、御马监仓草栏、牧马所、马皮厂、找马河、马市——马匹交易市场;马市桥、马神庙街——街里有祭祀马王爷的庙;糖营瘦马营、骡马市——又一个大牲口交易市场;马厂胡同、马道口和埋马坟等。这些马地名分散在中、东、西、南、北等五个城区里。此外,朝廷还在京东温榆河畔设立了大规模的马房,豢养马匹和小马驹。当时就有驹子马房、北马房、金盏马房、北高马房(新店)、义河马房(常店)等,这些地名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一种与马没有直接关系而仅有简接联系的地名,像中兵马司和东、西、南、北城兵马司胡同,这些兵马司既是官署名,又是地名。兵马司全称兵马指挥司,其职责类似今天的公安部门,但管理的范围要宽。除了在五城骑着高头大马负责...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