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铸钟胡同
地标的印象
铸钟胡同过去是铸钟的地方,大钟寺的永乐大钟就在此铸成,明朝时就已形成胡同,称为铸钟厂,建国以后,改称为铸钟胡同。
铸钟胡同是一条很狭窄的小巷,路口夹在周围的民居之中,不是很引人注意。胡同两旁是很简陋的宅院,院墙上的青灰已经脱落,残缺不全的老砖暴露在外面,诉说着岁月的痕迹。铸钟胡同的房子大多是很低矮的,显然胡同里的整体建筑格局和那些大宅院林立的地方是不同的。
流年的风景
在这条狭小简陋的胡同里,曾经住过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的名字历尽了风雨,却始终代表了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气质,他就是梁漱溟。“”的时候,梁漱溟先生在这条小胡同里居住了大约七年。
梁漱溟,1893年出生,1911年中学毕业后参加了同盟会。民国成立后,曾任《民国报》编辑,1917年,受蔡元培邀请到北京大学任讲师。建国以后,他担任政协委员。在1953年的一次会议上,梁漱溟对当时中国搬用重工轻农的苏联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要在重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再考虑发展国家的大型工业项目,其思路是国家集体个人不得偏废。他的这番言辞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驳斥。
“”以后,在“两个凡是”的气氛中,梁漱溟在政协会议上说“”搞糟了。他说这话时,真理标准的讨论还没有开始,可谓是先声夺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的诚实率直至今仍然留在人们心间。
今天,时代的向前给了我们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曾经动荡的年代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是那份存于胸中的思考。铸钟胡同没有变,虽然更加苍老,但历史的痕迹仍然,当年热火朝天的红卫兵小将的身影逐渐模糊,伴随着时过境迁,也伴随了现实的种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