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四川营与女将秦良玉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3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四川营与女将秦良玉,   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的北面,有一条名叫四川营的胡同。这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街巷,

    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的北面,有一条名叫四川营的胡同。这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街巷,南头直达骡马市大街,北头与棉花胡同上七条相接。四川营的西面有几条呈东西方向的横胡同,与四川营相交,名称从棉花胡同头条排列到七条。
    北京城里竟会有叫四川的地名,显见和四川有关系。
    的确,这条胡同不但与四川有关系,而且关系还相当密切。原来它是明朝一位从四川千里迢迢赴京来保卫京城的女帅秦良玉驻过兵的地方,应该说,这是四川人民对北京无私援助的见证。
    秦良玉是四川中州人,家中有习武的传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秦良玉不但知兵书善阵法,而且深明大义,具有爱国情操,是位难得的文武双全女帅才。大明王朝派到四川的宣抚使马千乘对这位川家女儿十分仰慕,向秦家提婚,愿结秦晋之好。秦家也很看重马千乘,于是两人婚配。婚后夫妻二人互敬互爱同心同德,在当地训练出一支作风顽强的子弟兵,被人称作“白杆军”。    为什么要叫白杆军呢?是因为这支军队使用的长矛十分有特色,是把削去皮的木棍做成长矛杆,再在顶端的矛头旁安装一只铁钩,木杆的尾部安上一个铁环。这种特制的长矛,作战时可用做杀敌武器,行军的时候又是爬山的工具。四川山多路险,行走困难。白杆军在爬山越岭时,遇到难以攀越的路段,一个人先攀上去,然后伸出长矛,去接下面的人。下面的人用长矛的钩子钩住上面人长矛的环,相互帮助越过悬崖峭壁。这样行军迅速,常可出奇不备,制敌于胜。
    秦良玉命运多舛,正当她与丈夫同心协力在四川安定人民,保护家乡时,马千乘不幸遭受谗言,被捕人狱,冤死狱中。鉴于秦良玉的才能,朝廷便授命秦良玉接任丈夫的职务为四川宣抚使。
    这时,女真已在东北崛起,多次越过长城骚扰中原。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女真大败明辽东守将,战局危机。王朝不得不调各地地方部队开赴前线,远在四川的秦良玉也接到调令,为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业,她不计较丈夫的屈死,率领兵将披星戴月,北上抗击女真。
    交战中,秦良玉和她的亲人以及白杆军子弟兵们,以四川人民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的精神击退了女真,使北京转危为安。在这次勤王行动中,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英勇献身,她的弟弟和儿子身负重伤。
    11年之后的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女真又一次大规模进犯中原,大明王朝危在旦夕,祟祯帝不得不又一次调动全国部队抵抗。秦良玉第二次率领部队亲赴战场,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恢复了北京周边的滦州、遵化等四个城又一次捍卫了北京。
    崇祯帝非常欣赏这位四川女将,赠诗赞到:“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感谢这位身着亲手刺绣锦衣征袍、文武双全胜过男子的女英雄。
    秦良玉北上勤王进驻北京城的地方,就被称作四川营,以后形成了胡同。
    北京秋冬季节的气温很低,秋天要穿夹衣,冬天需穿棉衣。四川营在北京驻扎时,为解决战士们越冬的衣着困难,秦良玉命令战士自力更生,自己动手纺棉花,织土布,絮棉衣,乃至在四川营附近留下“棉花胡同”地名。人们钦佩这位杰出的女性,曾写诗颂扬:“金印夙传三世将,锦旗孚认四川营。至尽秋雨秋风夜,隐约征声杂纺声。”在瑟瑟秋风秋雨深夜里,隐隐约约的铜征声中混合着细细纺线声,展现出非常感人的一幅军营纺织夜景图画。
    秦良玉是四川人民的骄傲,后人在北京南城虎坊桥附近的四川营驻扎地建造会馆,来祭祀这位家乡女英雄。会馆设有祠堂,堂内有秦良玉身着战服的画像——后来被保管在北京市文物局内,祠堂外横匾上有“蜀女界伟人秦良玉驻兵遗址”几个大字。
    北京人民永远感谢四川人民对北京的援助,永远感谢四川人民的女儿——秦良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女将秦良玉
北京叫“营”的地方不少,有铁匠营、菜户营、来广营,骡马市大街迤北的四川营胡同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处。四川营胡同一带明代以前原本是外城荒凉之地,没有街巷,只不过是当时卖骡马的市场。明崇祯年间,四川石柱宣抚使女将秦良玉奉旨勤王,曾驻兵于此,当时天寒秦良玉令兵士自做棉衣御寒,至今留下棉花头条二条等与棉花有关的胡同。说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们大多会说起代父从军的花木兰,能征惯战的佘太君、穆桂英。其实女将秦良玉一生精忠报国,她所训练的白杆兵更是所向无敌。因蜀中多山,白杆兵利用长杆钩子做武器,可以攀山越岭,打起仗来远用杆子近用刀砍,对付骑兵最为有效。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明朝统治岌岌可危,而此时清军又乘虚而入,北京告急。崇祯号令天下兵马勤王。远在四川的秦良玉点齐兵马,日夜兼程来到北京,与清军展开激战,先后会同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解了北京之围。捷报传来,崇祯皇帝大喜,并在平台召见她,赐给她三品服...
· 历史是怎样评价女将秦良玉的?秦良玉生平简介
秦良玉是历史上第一位被朝廷正是册封的封侯女将,她是战功卓著的女将军、民族英雄、军事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记载在正史中,且单独作战的女人。秦良玉一生忠于明朝,战功赫赫,在抗击外敌,内乱中都有极为出色的表现。上柱国光禄大夫,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驻四川等多处提督、总兵官,镇东将军,少保加封太保兼太子太保,一品夫人,忠贞侯。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史书不吝啬其赞美之词,《明史》:“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史书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清朝李西讴《吊秦良玉四川营遗址》:“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不仅仅是史书,无论是近代大将,还是当代文人,都对这位忠君报国的女将军,表现出了真挚的敬意。民国军阀,国民革命军陆军元帅,西北军领袖冯玉祥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郭沫若写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
· 明末女将秦良玉是怎么死的?秦良玉生平简介
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女性名人都被记录在《列女传》中,而秦良玉是唯一一位女性,被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她是唯一一位封侯女将军,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位单独成传女性人物。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中州,其父是明朝贡生秦葵,喜得爱女的秦葵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取名良玉,字贞素。秦葵是一个极为开明的父亲,他并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灵敏的政治嗅觉,让他预感大乱将至,因而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他都一视同仁。秦良玉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教导,忠烈之心,报国之情已经深深镌刻进她的骨子里。而他的父亲不仅仅教导她文学知识,同时还带着她一起研习兵书,舞剑论兵。与兄弟秦邦屏、秦民屏一起学习典籍骑射的秦良玉,从小就表现极为出色。《明史》赞其:”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秦良玉长大成人后,嫁与石柱土司马千乘。马千乘乃汉朝”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
· 大明传奇女将秦良玉简介秦良玉结局怎么死的?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抚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皇帝朱由检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早期经历秦良玉,忠州人。胆智过人,擅长骑射,又擅长作文章,姿态风度娴静文雅。行军治兵,号令严明,所领军队号称“白杆兵”,远近闻名。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杨应龙在播州作...
· 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简介秦良玉是怎么死的?
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大部分时代都处于男权时代,男人出将入相,建功立业,女子在家相夫教子,赡养公婆,作为男人的附属存在。但是尽管在男尊女卑,地位极其不平等之下,也有许多女子闪耀着独属于自己的光辉,这就是所谓的”巾帼红颜“。而在众多女性名人,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她就是秦良玉。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女性名人都被记录在《列女传》中,而秦良玉是唯一一位女性,被为王朝名将被记载到史书将相列传里。她是唯一一位封侯女将军,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一位单独成传女性人物。公元1574年,秦良玉出生在四川中州,其父是明朝贡生秦葵,喜得爱女的秦葵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取名良玉,字贞素。秦葵是一个极为开明的父亲,他并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灵敏的政治嗅觉,让他预感大乱将至,因而在教育方面,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他都一视同仁。秦良玉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教导,忠烈之心,报国之情已经深深镌刻进她的骨子里。而他的父亲不仅仅教导她文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