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北方的胡同南方的巷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1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北方的胡同南方的巷,如果说街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大作,那么巷更像一则朴实无华的小文。这样的小文发表在城市

如果说街是一部鸿篇巨制的大作,那么巷更像一则朴实无华的小文。这样的小文发表在城市的缝隙间,读起来清丽,韵味十足。

北方的巷比起南方的巷略显粗犷一些,但多数不叫巷而称胡同。大些的胡同住几十户人家,有十多个四合院,这样就体现出一些气度和胸襟来。当然,有的胡同是旮旯胡同,气势自然弱了几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方小一些的胡同也往往比南方的巷要大气。

一路进去,说不定会冒出几只高大且有些年头的石狮子,这便是旧时某王爷的王府或某大官的官邸了;即便是普通人家,也有不少门上挂着铜环,有客人来串门,便用手在上面拍得啪啪响,不像南方人轻轻地叩门。

北方的巷并不是条条都通衢,有些胡同,走着走着最后竟串到一块去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裤裆胡同;有些走不出去的,被称为死胡同。居住在死胡同里自然也有妙处,借道而过的人少,相对来说也安静了许多。住在这种地方,生人不会太多,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个个都面熟。 

南方的巷显得细腻一些,也有的不叫巷而叫弄,弄多半窄而小,有点像南方小家碧玉的女子,显得委婉而纤巧。偶尔有一两条宽点的巷,也多半不叫巷了,而称之为小街,临小街一方的门或者窗,常被房主们用来做点香烟糖果之类的小买卖。

巷的路面,过去常铺一种青条石,它们被岁月的鞋底打磨得光溜滑爽。有的巷还要窄,巷两边的住户可以伸出头来说悄悄话。

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便在两个窗口间牵条绳或搭根竹竿,来晾些花花绿绿的湿衣裳。行人路过小巷时,有可能水珠滴在头上或脖子里,凉凉的让你吃一惊。这时抬起头来,你会望见南方女子用手掌遮了嘴巴,一脸的歉意和羞色,你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在江南,巷常常四通八达,像一张多结头的网。雨天,便有江南女子撑着小伞袅袅婷婷地穿来穿去,为南方的巷平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南方的巷大多狭长,时常有微风徐徐吹过。

夏天,巷成了居民纳凉的最好场所。他们在巷中摆出躺椅,一边躺着一边摇着蒲扇,用吴侬软语拉着长长的家常,或念着如小巷一样曲折的故事。

巷是一座城市的发育史,那灰墙灰瓦的院墙写着沧桑,透出浓酽的民俗民风。

从巷中走出来,穿梭于林立的高楼间,无法抹去太多带着尘埃的旧事。思念中,巷虽然苍老古旧,却蕴含着快乐和温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以市肆命名的胡同街巷
盐店大院:南起东四西大街,北至隆福寺街。名见《志稿》。清代之盐店当在大街上,字号无考。据《乾隆图》无该巷,知巷为盐店旧址形成聚落后所辟,时在清中叶以后。今犹名盐店大院。戥子市:戥子为较秤精密,用以称量微量之物的工具。在前门外打磨广东口内,东起北晓顺胡同,西北至打磨厂。名见《志稿》,民国沿之。60年代并入北晓顺胡同。布巷子:在前门外,北起鲜鱼口街,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名见《志稿》作布巷,谓巷有“布市”。其形状则绘于《乾隆图》、《宸垣识略》记作布市。民国间称布巷子,至40年代犹有一些布庄,或批发兼零售,或专营批发,后衰落。今虽无布庄,仍名布巷子。巷中旧有懋德堂药店,以出售涌泉膏闻名,传说始于康熙间,民国中期犹存。纸巷子:在前门外,名见《地名对》作纸巷,民国定名纸巷子,当因纸店较多而起。《乾隆图》以其地为北煤市街之一段,《震垣识略》、《志稿》以其地为煤市桥之一段。其巷甚短,北起廊房头条西口,南至杨...
· 胡同文化—白塔巷
因白塔寺内的白塔而得名。白塔寺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以白塔闻名于世。白塔为覆钵式,遍体涂白色颜料,为尼泊尔的阿尼哥主持修造。白塔寺在元时规模浩大,据说忽必烈临视白塔后,向四方各射一箭,作为寺的界址,称“大圣寿万安寺”。忽必烈故后,在寺内辟影堂,岁时祭祀。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六月,白塔寺被雷击失火,大部分殿宇焚毁,只有白塔和世祖及裕宗的影堂没有毁掉。时人张翥叹曰:“数声起蛰乍闻雷,骤落千山白雨来。恐有怪龙遭电取,未应佛塔被魔灾。人传妖鸟生伪火,谁觅番僧话劫灰。岂复神灵有遗恨,冷烟残烬满荒台。”明清以后常对白塔寺多次重修,并改名为妙应寺,但人们还是习惯地以白塔为称。相对于元,明清时期的白塔寺大大缩小了。民国以后,白塔寺日益荒落。近年,开始对白塔寺进行修缮,但也只局限于白塔及其两庑。原属于白塔寺内的建筑,早已成为民宅,难以恢复。白塔巷即其一。根据元时白塔寺规模推测,这条小胡同应在白...
· 胡同文化—锣鼓巷
锣鼓巷里施不全清代民间曾有过一部有名的历史法制文学作品《施公案》。这位施公的名字叫施仕伦,相貌奇丑:腿瘸,手蜷口歪斜,外号人称“施不全”,谐音“十不全”,家住在东城罗锅巷。罗锅巷,现在胡同名叫锣鼓巷,分为南北两段,是一条穿过鼓楼东大街的南北方向的长胡同,两边排列着多条齐整的大胡同。施仕伦在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出任江苏泰州知州还在北京任过顺天府尹,是被朝廷定论的大大清官,他的破案手段高明,常常出奇制胜,令人称奇。施仕伦不仅审人,甚至还审判过“神”,他的审土地爷的故事世人有口皆碑。那是他在扬州任职时,有一天,一个姓李的村民上堂来告桃花村的土地爷。案由是,李某娶妻后,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打工。三年后,赚了五六十两银子回家转。他生性自负多疑,担心老婆在家忍不住孤寂,移情他人,就把银子埋在土地庙内大肚子香炉的香灰里,换上一身破烂衣衫去见老婆。老婆见他落魄来,不但没有半句抱怨话,反而疼爱有...
· 胡同文化—胡同之最最窄的胡同
最窄的胡同几年来有不断的新发现。较早说崇文门东珠市口北的高筱胡同南口最窄,仅65厘米。我踏勘天桥西永安路北边的小喇叭胡同,发现北口向西拐弯处仅58厘米,大胖子过这个胡同口还得侧着身走。最近又有人关地踏勘,发现前门外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虽然东口宽八十厘米,可胡同中间最窄处却只有四十四厘米,是胡同两侧居民住宅院前的台阶伸出占了地方,在这个地方俩人相遇,得有一人退进居民院的门洞里,另一个人才能过去,要不然谁也甭想通行。
· 胡同文化—中剪子巷
地标的印象中剪子巷在繁华的平安大街路北,相传胡同过去有很多家经营剪刀、车马配件的铁器店,胡同便因此得名。胡同不是很长,院落也不是很多,整体显得很质朴,没有什么大宅门,即便是如意门也不多见。中剪子巷和北剪子巷一样,都是朴实的,里面融合进了很多个生活的元素,美丽依存于在寻常之中。流年的风景冰心先生曾经居住过这里,当时的宅院现在已经不能确定,门牌号早已经更改,过去的14号不知道是今天的哪里。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州。辛亥革命以后,冰心全家来到北京,1914年,她考入北京贝满女中,即今天的北京166中学。在学习期间,冰心对理科充满兴趣,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她开始在《晨报》上连载文章,其后发表了不少问题小说,冰心这个笔名由此诞生。1923年,冰心以优异成绩从燕京大学毕业,前往美国留学,在赴美途中和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写下了著名的通讯《寄小读者》。19...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