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胡同文化—记前纱络胡同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9
转发:0
评论:0
胡同文化—记前纱络胡同,北京以胡同出了名,我居然在上国衣冠之地,小居了四十多年,走过了许多胡同,但自己并

北京以胡同出了名,我居然在上国衣冠之地,小居了四十多年,走过了许多胡同,但自己并不住在胡同里。刚来北京时暂住叶浅予家,那个地方叫大佛寺,一出大门便是热闹的大街。我读过一些谈北京胡同的文章,那种古老宁静的气氛,始终在我心里萦绕。后来几迁新居,都系临街,与胡同无缘。

1957年“祸从口出”,原来住的美轮美奂的房子,终有一天被“勒令”搬家。对于那几间坐北朝南的屋子,我虽不无恋栈,却也只能自叹运蹇。新搬的屋子在前纱络胡同,这是我以前没有听到过的;那时我正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劳动,安娜带信给我,回家时不要走错了门。

我原来的住处,有三间大房,容得我历年收罗的书籍,我想新搬的家肯定不会有原来的气派,但至少我的那些书可以随之迁徙,等我到了家,不免倒抽一口冷气,书籍何辜,也受到株连。新居之湫隘,简直出乎意外;一家四口的住处,不过是一间不到十米和一间可以容得一床一桌二椅的地方。我的五口红木书柜已经换成三个小得可怜的书架;大部分的书都已卖给了旧书店。

幸而安娜知我,几部我喜欢的中西文书籍还塞在两口木箱里,放在床下,不过它们和我的缘分,至此已到尽头。三年困难的岁月里,都已作了口腹之资,真是罪过。旧书店员视我为一个落魄的藏书人,隔三差五总要来我家转转,问有否稀贵之书,我也趁此舍而求食。

前纱络是个曲里拐弯的胡同,路面经过多年煤渣和垃圾的堆压,已较两边屋基为高。屋子原是清时权贵的马厩。幼时朋辈每以我的姓作调侃,称我为“马二先生”,如今可真的成了马,住在马房里了。胡同虽无特别显眼的地方,但到了一定的时辰,就有一定的小贩,或打鼓或吆喝,在胡同头尾巡行,倒也耳根不静。到了刮风雨雪的日子,便显得凄凉了。我的屋子后墙外便是街道,有时可以长时间听不到脚步声。

不过那几年正是喧嚣的年头,胡同里可以行人稀少,屋顶上却很热闹。麻雀何罪?忽然变为四凶之一。家家都起了轰麻雀的呼喊与鞭炮声,有时又锣鼓齐鸣,幸而这时间不长。麻雀不打了又打树叶,院里有株杨树,树叶子做窝头馅儿,是那时的美食,也是救命的东西。

我那时家居养病,一清早听见领家有人在催取牛奶,便醒了过来,晚上则挑灯夜读,直听到叫卖夜宵声过了,才熄灯就寝,真是“日出而读,夜深而息”。平时见人低头,不敢乱招呼极力避嫌,屋子里则窗帘低垂,怕人窥测,屋门常关,连嬉笑当令的儿女,也都噤若寒蝉。这就是我蛰居胡同的现实。

以后成为摘帽,调了工作,住进了二居室的宿舍,临近胡同,但与胡同里的四合院大不相同。幽居的情趣,便成了过眼云烟了。

但我总不能忘掉前纱络胡同,偶有闲时,便到那里去踯躅一番。看惯了大马路,才感到这里的寒伧与湫隘,真该随现代化而改弦易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同文化—纱络胡同
纱络里的奴才安定门里有条纱络胡同,胡同不长,但比较直。它西通宝钞胡同,东至北锣鼓巷,里面曾住过那王府的一个奴才常九。常九在那王府里任长史,总管王府的家务。这件差事原是他的哥哥常八干的。常八曾有功与那王府。那还是在车王时代。二王死后无嗣,但其福晋已怀孕,只是不知是男是女。因牵扯到袭爵的大事,外蒙古方面很关切,特找常八调查。常八对主子很忠诚,一口咬定车王已有遗腹子在世,使那边放了心。后来福晋果然生了个男孩,便袭了王爵,这使那王府人很赏识他。由于这个功劳,那王府的家事,便由常家负责。常八死后,由他弟弟常九接替了长史。常九神气起来,他在离那王府不远的纱络胡同买了房子,雇了厨师和仆人。有自备的骡车坐,后面还跟着一个骑马的听差,俨然成了一个等外王爷。在那王府里,他也很持宠自骄。按王朝礼仪说,他在那府,虽然是长史,其地位也不过是个奴才头儿,那王回王府,他应该去站班,随时听候指令。可是他不,很是自由散漫,...
· 胡同文化—前孙公园胡同
前孙公园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东起万源夹道,西至兴胜胡同,因胡同内有孙承泽府第花园而得名。所谓孙公园,其实就是孙承泽的宅园而已。这孙承泽是明朝崇祯时候的进士,清入关后降清官至吏部左侍郎。今天,走在前孙公园胡同上面,仍然可以隐约看到当年气派的影子,很多个大宅门林立,气势不凡。走在今天的前孙公园胡同里,仍然可以找到一些过去的痕迹,虽然它们苍老而模糊。
· 胡同文化—前公用胡同15号
在市声喧嚣的新街口商业区,有一座幽深僻静的四合院建筑。它位于前公用胡同15号,是清朝著名的公用库。在前公用胡同西端悬挂的介绍牌上,有这样的记载:前公用胡同在元明两代属鸣玉坊,明代称供用库,因皇家外供用库在此而得名。清初音讹为宫衣库,民国时期改称前公用库。《顺天府志》中也有一些关于公用库作前后宫衣库的记载,而清朝内务府大臣崇子厚、民国奉系军阀傅双英也曾经先后在这里居住。这座四合院前后三进,除了中路的三进院落之外,东西两侧也各有跨院。宅院的几位主人对宅院的建筑及其格局作过一些改造,中路正房两侧加开的圆形花窗就是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的。目前这座四合院东路的两进院落保存基本完好,垂花门、抄手游廊及数间后罩房仍然保留。四合院中路和西路的前部为花园,中路园中有一堆石花坛,原移放在此的两个雕刻精美的上、下马石现已被挪回大门前摆放,花园的西部现在盖起了仿古建筑“民族艺术厅”。从中路的堆石花坛向北便是这座...
· 胡同文化—别了,前门胡同(一)
2005年7月的一天,我然经过祈年大街,建设银行大楼南侧成排的破旧平房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在首都第一次看到如此破旧的房子,且如此大的规模,匆匆拍了几张作为记录就离开了。我记住了西兴隆街和草厂胡同。9月初,我带着相机走进这片位于前门大街与祈年大街之间的胡同区。面积约l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胡同纵横交错,达30余条,遗存的传统风貌很浓,且与市内胡同有很大的区别:胡同很密集,大多为南北走向,很多院落大门是东、西开门。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末、清代、民国建筑,这些老宅历史大多有100年至200年。少量甚至在300年以上。斑驳的墙砖、残破的木门、磨损的石墩,都在诉说时光的变迁。不少老宅还很气派,砖雕也很精美。由于百年来基本未作维修和改造,感觉这片老宅群很原汁原味。家境殷实的居民早就搬出去了,剩下的很多是并不富裕的人家以及一些租住在此的外来人口。走进胡同,我仿佛走进了中华民国初年的江南古镇,只是这里没有河道,街...
· 胡同文化—前后孙公园胡同
宣武门外梁家园诸胡同的北边有条前孙公园胡同和后孙公园胡同。请别误会,这里的“公园”可不是今天北海公园的“公园”。“孙公园”这三个字得分开来讲,孙,是指明清交替时的人物孙承泽,公,是敬辞。园,则指由孙承泽建造的园子。孙承泽是大明王朝崇祯皇帝在位时的进士,官为给事中。清人关他降清后官至吏部左侍郎,业余时间著有很多著作,广为人知的有《天府广记》《春明梦余录》及《庚子消夏记》《尚书集解》等。孙承泽的花园子是一处依自然地理风貌建起来的私家园林,比它南边的梁家园晚建了几十年,梁家园以自然风景取胜,孙公园则以老宅旧屋众多为优。乾隆时代,纪晓岚还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孙公园老楼里发生的神奇故事——说是孙公园的后楼常年无人居住,仅作为贮藏杂物用,但人们都传说有成仙的狐狸在里面安了家,只是平时看不到它们的踪影形状。忽然有一天,房客听见后楼有吵骂声,接着又看见有牙牌从楼上“噼里啪拉”扔下来,声音摔得特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