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黄河镇河大铁牛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6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黄河镇河大铁牛,永济,古称“蒲坡”,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一九八九年七月三
  永济,古称“蒲坡”,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祥地之一。一九八九年七月三十一日至八月七日,这里出土了轰动海内外的四尊唐开元12年铸造的镇河大铁牛,为黄河流域又新添了一处人文景观。唐开元四大铁牛,是国家稀有的珍贵文物,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据《唐书》和有关史料记载:唐初,古蒲州是京都长安与河东府地区联系的枢纽,当时被称为“六大雄城”之一。此后,秦、晋交往加频繁。为防治黄河水患,加固黄河两岸的“蒲津桥”,《唐书》载:“李唐王观李冰为蜀守,寻江刻石为三牛于岸侧,盖牛之足以胜水怪,而镇其患者允矣。”于是唐玄宗效仿古人先例,以维护浮桥堤坝,铸造镇河大铁牛,借助[神灵,以镇黄河水患。牛为水兽,可以耕用;为瑞祥之物,用以镇河。《蒲州府志》载:“开元12年(公元七二四年)唐明皇下诏命兵部局书张说主持改建蒲津浮桥、铸造镇河铁牛。”因造牛为唐玄宗的决策,故称为“代开元铁牛”,当地人又叫它“镇河牛”。当时,全国年产铁53.2万斤,而铁牛竟用去17万斤,占铁年产量的25%. 
 
  新出土的四大铁牛,与历史记载一至.四牛为蹲状,卧于铁山,面朝大河。《开元铁牛铭》载:“牛元壮硕,厥状雄特。所谓元大武此实称之,观其矫,昂首体蹲而……其处有度,其优甚固。三朝三暮而见黄牛穴如故。且其肤泽晶莹、若灿金彩烂。初阳之照,旭汤乎!自牛之外,有柱有山并铁;为之。牛各有牧,或作先牵,或作回叱,其面目意色各宛然。”铁牛长2.64米,宽1.65米,高1.32米,与现实真牛相似,据此推算每牛身实体在4 立方米左右,重量在25吨左右(包括连体铁山、铁柱在内)。《唐书》载:“每牛重数万斤,”“八牛铸成后,安放在浮桥上游不远处,两岸各置四蹲,夹岸以维浮梁。” 
 
  由于黄河的变迁,铁牛见埋于河滩泥之中。但铁牛的故事在沿河一带群众中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地有句民谣说:“站在城墙往下看,四个铁牛镇河湾。”多少年来,人们谈及此事,津津乐道,但不知铁牛去向,于是便产生出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 
 
  相传宋朝的时候,有一次黄河发大水,把铁牛冲到了下游,埋没于泥沙之中,皇帝派了许多贤能之士,都未能把铁牛拉出水面。这时,有一个叫怀炳的和尚,说他可以让铁牛自已回到原来的位置。怀炳让人造大船两艘,里面装满石块,船下沉后,又命人用绳子把牛和船拴在一起,然后搬掉石 头,结果,牛随船浮出了水面。这样,把牛一个个拉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 
 
  一九八八年五月,在永济县博物馆文物工作者的建议下,当地政府决定寻找挖掘唐代铁牛。他们通过一年多的考察、勘测、走访、调查,确定了铁牛在地下埋没的位置,并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八日 破土动工,七月三十一日挖出了第一尊铁牛,到八月七日四尊铁牛全部出土。至此,这一稀世国宝终于又重现于世,再展当年雄姿。 
 
  出土的唐开元镇河大铁牛,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但四尊厥状铁牛,仍是矫角昂首,骨架壮硕,栩栩如生,形态逼真,工艺精湛。人们望着它,耳边仿佛响起了铁牛“哞哞”的吼声,交织在九曲黄河的波涛声中,一泄千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铁牛一共有几只?黄河铁牛为什么千年不锈?
黄河铁牛一共有几只?黄河铁牛为什么千年不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到黄河铁牛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东西相关的传说很多,其实无非就是有很多的事情无法解释而已,那么有的人也问了,黄河铁牛之谜至今无法解释吗?其实还是可以解释的啊,今天给大家推荐两个问题,一个就是黄河铁牛千年不锈之谜和黄河铁牛其余四个下落之谜,对于这个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速度来看看!黄河铁牛,它的背后隐藏着一项大唐王朝战略布局下的浩大工程之谜,其宏伟程度堪比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墓以及京杭大运河。黄河铁牛身世之谜1989年7月,距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约3公里的黄河滩涂上,意外发掘出4头体型庞大的铁牛。它们矫角昂首、栩栩如生、威严肃穆。同时,在铁牛群的东北角,还有七根粗铁柱,呈现北斗七星分布。因此,有人认为这是某宗教举行的某种神秘仪式;而更多的人断定它们就是镇河神兽,并流传下“站在城墙望下看,四个铁牛镇河湾”的...
· 黄河文化—朱仙镇
提起开封朱仙镇,人们很快回想起战国时代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朱亥。朱亥家乡的人认为朱亥是神仙,就把镇名改名为朱仙镇。说到朱仙镇,人们也忘不了宋代民族英雄岳飞在那里大破金兵。并从那里忍痛班师回朝的故事。然而,使开封朱仙镇在明末时期与湖北的汉口镇、广东的佛山镇、江西的景德镇齐名,并合成为举世闻名的四大名镇的原因之一,大概要数此地盛产的民间木版年画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最早兴期于北宋,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的飞跃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分不开。北宋初年,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我国雕版印刷也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有笔画转向刻板印刷。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的东京开封“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镖跳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由此可见,当...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