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八盘峡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6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八盘峡,相传夏朝时,禹王爷坐着树排离家治水。他从西向东,一路疏通水道,来到金城附近。
  相传夏朝时,禹王爷坐着树排离家治水。他从西向东,一路疏通水道,来到金城附近。眼前,黄河水流被一座高耸入云的大石山挡住去路,沉沙在这里淤积起来,金城随时都有被淹没的危险。一心为百姓操劳的禹王爷看到这一情景,心中很不安,他决心让黄河水继续向东流淌,使两岸的百姓不会遭殃。
 
  禹王爷不顾一路的劳累,水都没有喝一口,就登上那座云雾缭绕的石山,向山下四下察看,只见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平川,近处是咆哮的河水,撞击着山岩。禹王爷想:为啥不把这大石山劈去一半,从旁边凿开一个通道,让黄河水从这里淌下去?这样,黄河水既可以灌溉农田,又不给金城附近的百姓带来危害,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想到这里,禹王爷高兴得用手掌把石山一拍,不知是他高兴得用力过猛,还是他生来力大无比,石山竟被他拍下了一块。
 
  禹王爷赶快回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百姓。百姓听后非常高兴,大家立刻拿起凿山工具,跟着禹王爷来到这里。但石头硬,开凿进度很慢。禹王爷想这要等何年何月才凿成呢?他一急之下,伸出手掌,一咬牙,用力向石山砍去,只听一声巨响,山尖被削去了,接着禹王爷又三下五除二地用手掌把半个石山削去,然后他就带领大家在石山旁边开凿了一条水道,让黄河水按照计划流淌。可是这许多被禹王爷劈下的石头堆放在哪里呢?如果放在一起,黄河水还有被堵住的危险。禹王爷想了想说:“把它分成八滩,堆放在石山旁边吧!”就这样,被削平的大山旁边,增添了八个小山,黄河水就从这八个小山之间流去。打这以后,这里就被称作“八盘峡”。
 
  等治好这一段黄河以后,禹王爷告别了大家,正想乘树排离去,但是百姓的一片挽留声,使他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回过头来。猛然间,他看到那座自己削平的石山,光秃秃的立在八盘峡之间,很扎眼。禹王爷心里说:如果在那上面种上庄稼不是很好吧!于是他又撑回树排,站在削平的石山上,双脚用力一跺,但见石碎尘飞,尘土落下,都附在石层上面。从此,八盘峡有了庄稼。
 
  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奉命进击湟水流域的先零羌。他率兵从金城(今西固地区)渡过黄河后,先派人到四望峡去侦察敌情,当得悉羌人没有设防时,不禁大喜,对部下说:“我早知羌人不会用兵,如果羌人用数千人扼守四望峡,我军还能通过这里吗?”于是连夜引兵直取乐都。据青海史家李文实先生考定,四望峡即今八盘峡,以四望皆河而得名:北部庄浪河注入黄河,东部黄河出峡流向新城川,西南部黄河自永靖进峡,西北部湟水汇入黄河。
 
  明清时,八盘峡之称取代了四望峡。八盘峡由八盘山得名。此山由于登山蹬道迂回曲折,几达八折,而被称为八盘山。八盘山雄踞黄河北岸,峭壁高达二、三十丈,顶部却是平坦的黄土塬。八盘山跟南岸的青石峡对峙而立,都是石质山,解放后,利用这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建成了水电站,这个电站同它上游的盐锅峡、刘家峡水电站,使这一带的黄河得到了梯级开发,不仅提供了大量电力,而且调节了水量。解放后兴建的兰青铁路穿过八盘峡,从而联接了兰新线、陇海线、兰刘(家峡)线,这才给汉代的四望峡,真正赋予了四通八达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朱峡的由来
万里黄河贯穿永靖,在这一百余里长的地方也正是黄河上游最著名的峡谷地区。境内有寺沟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峡、盐锅峡,它们忽断忽连,时窄时宽。五个峡谷中,牛鼻子峡最短,才三里;最长数朱峡,有十五里。为什么称它为“朱峡”,这还得从五百多年前的明末说起。那时沿黄河古道上青海、新疆最捷径的一条商路,就是永靖道。但当时这里山峦重叠,峭壁高耸,沿谷羊肠小道,行走十分危险。今天这个脚夫掉下悬崖,明日又是那个驼队出了麻烦,骇人听闻的事时有发生。“上青海,下四川;难过十八坎;十八坎,鬼门关;阎王跟前过一遍。”这首民谣传至官府耳朵里,他们马上派人募集款子,说要劈山开路,为民解忧。一遍又一遍挨户搜刮民财,但几年过去了,迟迟不见开工。这件事,被附近罗家寺一个姓朱的老知道了。他抱打不平,非常气愤。在一次龙华盛会上他说:“人,要以善为本;官,要为民做主,乃天经地义也。巧取豪夺,失信于民,天诛地灭。”老走出寺院,不顾年...
· 黄河文化—牛鼻子峡
永靖县刘家峡乡大川西端,有一座突起的高山,形如黄牛吃水,牛鼻子将宽阔的黄河一下子挤缩为峡谷,只有十来丈宽,这就是驰名天下的牛鼻子峡,常常生活在浪尖上的筏子客们,提起牛鼻子峡的险峻,各个神乎其神,众说纷纭。当地民间流传着这么一段故事。古时候,天上有一条九曲巨龙,力大无比,性子暴烈,不服管教,被玉皇大帝流放到九洲大地,命它朝东行去。可是这条九曲大龙被贬以后,仍然本性不改,凭着它浑身的力气,硬是跟玉皇大帝唱对台戏。刚行至永靖半个川,忽然,来了个九十度大转弯,扭头向西游去。顿时,洪水排山倒海淹没了永靖半个川。百姓们纷纷离乡背井,四处逃散,呼天唤地,烧香祈祷。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气得七窍生烟,横眉倒竖,忙派力大无穷的天牛前去驯服九曲大龙。天牛奉旨,不敢怠慢,火速赶到半个川,低头对着大龙,拼命地吸,谁知那龙老奸巨滑,早有防范,左回右转,头一摆,十八湾;尾一甩,转座山。而天牛鼓尽力气,伸长脖子拼命地吸...
· 黄河文化—刘家峡的由来
黄河弯弯曲曲,穿过座座大山,到甘肃中部,在永靖县城附近,流进一条二十多里长的大峡谷。峡谷两岸的山峰地耸立着,看着叫人头晕。黄河水象数不清的脱缰野马,在峡谷中咆哮奔腾而下。离峡谷不远的山窝里,有个小山庄。庄里有个姓刘的老汉,家里有老伴和两个儿子。四口人靠几棵果树过日子。他们成年累月侍弄着宝贝似的核桃树、枣树、梨树,把收获的果实挑过黄河,到城里卖掉。虽说日子不很宽绰,倒也吃穿不愁。刘老汉平日抠得很紧,舍不得乱花一个钱。买点油盐也要掂量掂量。穷人家没别的进城门路,不攒钱,有了事怎么办呢!这年秋天,刘老汉挑上满满两筐核桃,起早去卖。他顺着弯来弯去的羊肠小道,一步一步地从山上边下来,傍晌午到了黄河水边。摆渡过河的羊皮筏子在河对面。刘老汉就蹲在一块石头上,等羊皮筏子过来。黄河水打着旋,浪头击到岸边山石上,水柱飞起几尺高,让人看着心里发怵。羊皮筏上坐满了人,刚离开对岸,起了大风。狂风顺山谷呼呼地穿过来,...
· 黄河文化—永靖峡谷群传递的文化信息
黄河甘肃玛曲至宁夏青铜峡段是著名的峡谷区,甘肃永靖县境内峡谷尤多,在黄河流经的50公里内,连续分布着炳灵寺峡、刘家峡、牛鼻子峡、朱峡、盐锅峡等峡谷。不但峡与峡之间距离短,峡峡相接,且历史积淀久远,文化底蕴丰厚,不愧为黄河名峡。甘肃炳灵寺峡又称寺沟峡,据说当年大禹治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那时,积石山山山相连,围住水域积成一片汪洋。水中有鬼怪,山上有恶魔,不是水淹酿祸,就是干旱成灾,且妖魔屡屡吞食活人。虽然禹挺身出战击败恶魔,但不幸丢失神斧,痛惜不已。禹梦中得一老翁所授神剑,以之劈山斩魔,疏通河道,才把黄河水导入中原。现炳灵寺大禹治水足印依稀犹见,禹之睡梦影形印于“禹王石”上,人人敬仰,个个笃信。炳灵寺峡有名,还因神灵仙人众多。鲁班为解除炳灵寺众和当地人民渡河舟楫之苦,把积石山上似猪如羊的一块块巨石赶入黄河中,修起了“天下第一桥”。炳灵寺从积石山来的一位真正舍己为人的贤人左伯桃,也让人念念不忘。...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