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河水淹来两庄亲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9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河水淹来两庄亲,顺河街和芦岗村都紧靠黄河,上下相距一百多里。两个庄的老百姓路远心近,逢年过节,你
顺河街和芦岗村都紧靠黄河,上下相距一百多里。两个庄的老百姓路远心近,逢年过节,你来我往,亲如手足。说起来两个庄不同族,不同姓,不沾亲,不带故,是一场黄河水灾,把他们淹在了一起。
顺河街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这里常遭黄河水淹,老百姓的日子苦如黄连,过着吃糠咽菜的穷日子。
顺河街有个岳老汉,他心眼好,辈份又大,人人都尊敬他。岳老汉六十多岁了,还整日闲不住,起早摸黑侍弄着黄河滩里的几亩地。好赖今年遇上风调雨顺,地里的高粱长得还不错。岳老汉心想,今年“伏汛”算过去了,只要秋天没风没雨,黄河水平平安安,能把粮食收到家,四五口人的生活就有指望了。
高粱穗泛红时,岳老汉叫儿子在地中间搭了个离地五尺高的凉棚,轮流看着庄稼。后来,岳老汉干脆谁也不让去了,他一个人日夜死守在地里,连吃饭也不回家。
这天,晴朗的天突然变了,狂风骤起,刮得黄河滩天昏地暗,风沙打在脸上生疼;紧接着下起了瓢泼大雨,黄河水随着雨声,翻着滚上涨,一袋烟功夫,黄河水淹没了河滩。岳老汉的高粱地也成了一片汪洋。
岳老汉看着事情不妙,慌忙从凉棚上跳进水里,向大堤上游去。离大堤不远了,怎奈岳老汉体力不支,顺手抓住一棵柳树,拽住树枝,上了树叉。
岳老汉的儿子掂着草帽,顶风冒雨,从家里跑出来去接岳老汉。他跑到大堤上一眼看到爹在柳树上爬着,便喊着“搂紧树,我去接你”哗一声,跳进了水里。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狂风卷着黄河水浪,呼噜哗啦,把大柳树连根拧起。岳老汉跟树栽进黄河里。
岳老汉的儿子紧游过来。柳树在水里翻了两翻,顺着水射箭般地飘走了。岳老汉的儿子叫声爹,“哇”地哭起来。
冲啊冲,飘呀飘,岳老汉心里昏昏沉沉,连搂树的劲也没有了。他知道自己是必死无疑了,咬着牙,用腰带把自己捆在树上。刚捆好,一个浪头扑来,岳老汉昏迷过去。后来风停了,雨住了,岳老汉不知在水里过了多长时间,被柳树带着,飘悠到了芦岗村。
芦岗村的老百姓见黄河里有人,几个小伙子下水,把岳老汉救了上来。
岳老汉已奄奄一息,满身是泥沙,肚里也灌满了水。芦岗村的乡亲把岳老汉抬回村,费了好大劲,才把岳老汉救过来。芦岗村也穷的丁当响。乡亲们这家送衣,那家端饭;灌药的灌药,喂汤的喂汤,把岳老汉感动得直掉泪。芦岗村的老人把岳老汉当弟兄,年青人把他当老人,精心照料,好生伺候。很快岳老汉恢复了健康。
不知不觉,岳老汉在芦岗村住了半个月。他挂念老婆孩子,一心要回家。芦岗村的人一再挽留,岳老汉又住了十几天。村里人见实在留不住了,就挑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后生,用手推车送岳老汉回家。全村人把岳老汉送到村头,千叮咛万嘱咐,有空儿来芦岗村串串。岳老汉千恩万谢,说他下辈子也忘不了芦岗村的恩情。
一到顺河街,岳老汉老远看到自己家门口一片人。看来家里有啥事,岳老汉跳下手推车,大步流星往家跑。
岳老汉来到门口,看到门两边贴着白纸,心里像泼了凉水。家里死人啦?他拨开人群,侧身向里挤。人们回头一看是岳老汉,都惊得向后退,问他是人还是鬼。
岳老汉听了,更加诧异,不管三七二十一,挤进院里。院里停着一口棺材,儿子披麻带孝,嚎啕大哭。他以为是老伴死了,不问青红皂白,喊了声“孩他娘啊”失声痛哭起来。
几个年岁大的老人,见岳老汉进门就哭,忙拽住他喊“老岳回来啦!”岳老汉的老伴从屋里出来,抓住岳老汉问:“你是人是鬼?”“是人,是人呀!”老伴上下看着岳老汉,用拳头捶着他的肩膀,悲悲凄凄地说:“你可把俺娘几个害苦了。”老伴抽抽泣泣讲了岳老汉被水冲走后的情况。
自那天岳老汉被水冲走,他儿子和村里的人干着急没办法。岳老汉的老伴天天跑到黄河堤上望着黄河哭叫,几乎急死了。后来,儿子和一帮人沿黄河找了几十里,寻访了个把月,也没找见岳老汉的尸体。老伴无奈,就弄了口薄棺材,放进岳老汉的衣服,埋个衣冠冢算啦。这不,眼下正要出殡哩。
岳老汉听了,又伤心,又好笑。他招呼大家进屋坐下,说:“我能活着回来,全靠芦岗村的乡亲们救了我。”这时,来送岳老汉的年青人,被让进来。岳老汉的儿子“扑通”跪下来,说:“谢谢你们,救俺爹的大恩永世不忘。”
岳老汉回来了!全村人都跑来看望庆贺。岳老汉儿子撕掉门上的白纸,搬走棺木,把丧事变成喜宴,热情招待芦岗村的救命恩人。
从那以后,顺河街和芦岗村的老百姓人来客去,越走越近,亲如手足,成了患难之交。他们的情谊世代相传,人们都感叹地说,是黄河水把两个村淹在一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母亲”雕塑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得“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北京雕塑厂于1986年4月30日雕成,系一长6米,宽2.2米,高2.6米的花岗岩圆雕,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同时,水波纹和鱼纹也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于19...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 黄河文化—黄河源头
关于黄河的源头,《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而传说终究是传说,黄河源头的探寻多年来颇费周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