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刚柔之水
黄河文化—刚柔之水,水是柔弱的,又是刚强的。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融至柔与至刚于一身,莫若水。在中国
水是柔弱的,又是刚强的。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融至柔与至刚于一身,莫若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些圣贤常常以水为例来阐发柔弱与刚强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柔弱,且极容易就范。然而,柔弱之中有刚强,柔弱之中有恒久的耐力,有成功的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前面是座山,水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水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水就钻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水就停下来,等待时机,然后冲过去。无论是停下来,还是慢下来,或者不得不绕远,水从不抱怨和叹息,而总是牢牢守住自己的柔,总是向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
水是柔弱的,但又特别具有攻击力,没有多少坚强之物,能够抵挡住柔弱之水的攻击。在《道德经》中,老子就明确告诉人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也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柔弱之绳可以锯断巨木,滴滴泉水,可以穿破巨石。而柔弱之水形成狂涛,或者泛滥之时,更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农田房舍,冲毁道路桥梁,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难以抵挡的。
其实,柔弱与刚强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柔弱可以战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重要法则,也是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处世的一条重要智慧。有的学者提出,老子贵柔。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阐发“柔弱胜刚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思想。今天,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老子“贵柔”的思想,仍然很有价值。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出于下位,柔弱的反出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反而能够驾驭战胜天下最坚强的。例如,人身上最坚硬的是牙齿,最柔软的是舌头,而当人垂垂老矣,牙齿全部脱落了,舌头却能完好无恙。大树比小草坚硬刚强,但海啸、台风来时可以掀倒大树,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依然故我。强烈的大地震到来,有的高楼大厦轰然倒塌,有的小平房却安然无恙。蝼蚁柔弱的微不足道,大坝坚硬的与滔滔洪水相抗衡,但柔弱的蝼蚁却能使千里大坝溃决。空气最柔弱,却无空不入;空气不流动,静默至极,可以把千年的铜铁锈蚀,梁柱朽烂;空气一旦流动至极,可以飞沙走石,拔屋移丘。
自然,柔弱不会自己变为刚强,刚强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摧毁。柔弱胜刚强是有条件的。柔弱胜刚强需要修炼,需要提高,需要形成一种以柔弱达到成功的本领。首先,应该守得住“柔”,保持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真正守住了“柔”,那“柔”才会变得坚强,变得刚强,变得强大。实际上,无论事物,还是人类,一开始都是柔弱的。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万物,万物拥有生机时,由于“生”的滋养,其形质总是柔软的。比如呱呱堕地的婴儿,是逐步茁壮强大起来的。婴儿表面上柔与弱,但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具有生命的潜力与潜能,潜在着强大的生命动力。以柔化刚,从而致胜成功,需要始终充满着生机。只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一定会不断成长壮大,逐步强大起来。
自古至今,我们常常教诲人们,要坚强、要刚强、要顽强。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任何时候人们也不要忘记,柔弱也是一种大智慧,人生、社会需要“柔”的智慧。生活需要水滴石穿式的柔的战斗,柔弱也能胜刚强。当然,对于这种大智慧,要辩证地对待,灵活地运用。
人,应该像水一样,柔弱而又刚强,处下又很有力量。要有柔弱处下的理念、经验、智慧和修养,要学会以柔克刚,柔中有刚,百炼成钢,并且是一种化为绕指柔的钢。要善于在柔弱中寻找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聚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达到成功。一般说来,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人,应该追求和掌握柔与刚的辩证统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刚与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时,刚是刚,柔是柔,相互排斥;统一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相互补充。作为一种科学的为人处世或工作生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柔则柔,该刚则刚,刚柔相济。生活中,有刚没有柔,显得没有人情味;有柔没有刚,则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做人做事要有水一般的柔韧,浪一般的气魄。当你处于劣势时,要像水一样柔软坚韧,当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有大浪淘沙的豪情与勇气。
人,还应该记住,无论是谁,无论你处于多么强势的地位,也不可以漠视弱势群体,不可以鄙视弱者,柔弱可以胜刚强,柔弱之水掀起的巨天大浪足可以摧毁一切号称坚强的庞然大物,足可以使一切自以为刚强的罪恶顷刻间灰飞烟灭。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柔弱,且极容易就范。然而,柔弱之中有刚强,柔弱之中有恒久的耐力,有成功的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前面是座山,水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水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水就钻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水就停下来,等待时机,然后冲过去。无论是停下来,还是慢下来,或者不得不绕远,水从不抱怨和叹息,而总是牢牢守住自己的柔,总是向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
水是柔弱的,但又特别具有攻击力,没有多少坚强之物,能够抵挡住柔弱之水的攻击。在《道德经》中,老子就明确告诉人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也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柔弱之绳可以锯断巨木,滴滴泉水,可以穿破巨石。而柔弱之水形成狂涛,或者泛滥之时,更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农田房舍,冲毁道路桥梁,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难以抵挡的。
其实,柔弱与刚强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柔弱可以战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重要法则,也是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处世的一条重要智慧。有的学者提出,老子贵柔。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阐发“柔弱胜刚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思想。今天,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老子“贵柔”的思想,仍然很有价值。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出于下位,柔弱的反出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反而能够驾驭战胜天下最坚强的。例如,人身上最坚硬的是牙齿,最柔软的是舌头,而当人垂垂老矣,牙齿全部脱落了,舌头却能完好无恙。大树比小草坚硬刚强,但海啸、台风来时可以掀倒大树,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依然故我。强烈的大地震到来,有的高楼大厦轰然倒塌,有的小平房却安然无恙。蝼蚁柔弱的微不足道,大坝坚硬的与滔滔洪水相抗衡,但柔弱的蝼蚁却能使千里大坝溃决。空气最柔弱,却无空不入;空气不流动,静默至极,可以把千年的铜铁锈蚀,梁柱朽烂;空气一旦流动至极,可以飞沙走石,拔屋移丘。
自然,柔弱不会自己变为刚强,刚强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摧毁。柔弱胜刚强是有条件的。柔弱胜刚强需要修炼,需要提高,需要形成一种以柔弱达到成功的本领。首先,应该守得住“柔”,保持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真正守住了“柔”,那“柔”才会变得坚强,变得刚强,变得强大。实际上,无论事物,还是人类,一开始都是柔弱的。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万物,万物拥有生机时,由于“生”的滋养,其形质总是柔软的。比如呱呱堕地的婴儿,是逐步茁壮强大起来的。婴儿表面上柔与弱,但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具有生命的潜力与潜能,潜在着强大的生命动力。以柔化刚,从而致胜成功,需要始终充满着生机。只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一定会不断成长壮大,逐步强大起来。
自古至今,我们常常教诲人们,要坚强、要刚强、要顽强。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任何时候人们也不要忘记,柔弱也是一种大智慧,人生、社会需要“柔”的智慧。生活需要水滴石穿式的柔的战斗,柔弱也能胜刚强。当然,对于这种大智慧,要辩证地对待,灵活地运用。
人,应该像水一样,柔弱而又刚强,处下又很有力量。要有柔弱处下的理念、经验、智慧和修养,要学会以柔克刚,柔中有刚,百炼成钢,并且是一种化为绕指柔的钢。要善于在柔弱中寻找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聚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达到成功。一般说来,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人,应该追求和掌握柔与刚的辩证统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刚与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时,刚是刚,柔是柔,相互排斥;统一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相互补充。作为一种科学的为人处世或工作生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柔则柔,该刚则刚,刚柔相济。生活中,有刚没有柔,显得没有人情味;有柔没有刚,则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做人做事要有水一般的柔韧,浪一般的气魄。当你处于劣势时,要像水一样柔软坚韧,当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有大浪淘沙的豪情与勇气。
人,还应该记住,无论是谁,无论你处于多么强势的地位,也不可以漠视弱势群体,不可以鄙视弱者,柔弱可以胜刚强,柔弱之水掀起的巨天大浪足可以摧毁一切号称坚强的庞然大物,足可以使一切自以为刚强的罪恶顷刻间灰飞烟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生命之水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王生了重病,人们都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国王有三个儿子,他们对父亲的身体非常担心,每当他们伤心之时就跑到王宫的花园里去哭泣。一次,他们在花园里遇见了一位老人,老人问他们什么使得他们这么伤心。他们就把自己对父亲生病、担心无法医治的事告诉了老人,老人听了之后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知道有一种生命之水,只要你们的父亲喝上一口,他的病就会好,并且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但这种水非常难找到。”大儿子忙说:“我一定要找到这种水。”他来到生病的父亲面前,请求让他去找生命之水,这是救父亲生命的唯一希望。但国王说:“不!我宁愿死去。也不要你去冒这个险。”大儿子苦苦哀求父亲让他去,他心里是这样想的:“如果我给父亲找回了生命之水,我就是父亲最亲爱的人了,他一定会让我继承他的王位。”经过努力,国王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大王子出发了,他一路上趾高气扬、不闻不问。一天,...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 黄河文化—黄河源头
关于黄河的源头,《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而传说终究是传说,黄河源头的探寻多年来颇费周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