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感悟都江堰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4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感悟都江堰,不知两千多年来有多少人写过都江堰,多少华文妙语使人浮想联翩。而当站在飞檐翘角

  不知两千多年来有多少人写过都江堰,多少华文妙语使人浮想联翩。而当站在飞檐翘角的二王庙高高的台阶上,眼望着滔滔岷江激流,目光穿越中流砥柱般的鱼嘴,穿越颤动飘逸的安澜桥,穿越青翠壁立的离堆……似乎让人又有所感悟。


  江水滔滔,发源于川北高山地区的岷江,每年春夏山洪暴发之时,犹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造成下游成都平原连年灾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末期秦昭襄王时,李冰出任蜀郡大守。李冰带着儿子二郎等人,沿岷江考察水患成因。为了解决水患与灌溉成都平原,李冰采用火烧岩石,使其爆裂的方法,把灌县东边的玉垒山凿开,形成了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又修一段河道,把岷江与沱江连起来,从而把岷江水引向成都平原。由于宝瓶口地势较高,分流的岷江水太少,李冰父子决定迎着岷江来水方向修一道坝。不过这道坝不是通常那样修成一道横坝,拦截江水。如果那样,都江堰也就落入俗套了。李冰是在江心顺水筑一道分水堤,堤坝的顶头状如鱼嘴,昂首于岷江江心,岷江水流经鱼嘴,被分为内、外两江。西边叫外江,仍循原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造渠,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主要用于灌溉和行舟、漂运。筑分水堤时,为了石块不被水流冲走,李冰把卵石装入竹篮内,依次沉入江心,一道分水堤就这样筑起来了,后被称为金刚堤。为了避免夏秋洪水进入成都平原,李冰又在分水堤尾向内江岸边修了一道飞沙堰,泄洪排沙。当内江水太多时,多余的江水就从飞沙堰上漫到外江。为了避免泥沙淤积在飞沙堰前,在修飞沙堰时,使其与江水流向之间有一夹角,水流在这里产生漩流,江水中的泥沙、卵石就被搅起来越过飞沙堰抛入外江。宝瓶口、金刚堤、飞沙堰构成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三大主体。为保证工程长期运行,李冰还制定了使用和维护规则。在江中设置了标志水位的石人,要求水位低不过足、高不及肩,“深淘滩、低作堰”的维护原则被刻在江边的石壁上。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称其为“天府”。

  都江堰的一切都是借助于自然而又完全融于自然。它简单得连一个不懂治水的人花一刻钟便能把它的原理搞个一清二楚;然而正是这种简单,才使得都江堰复杂得直到两千年后,人们还在为它的精巧细密叹为观止。人们都说都江堰是先人留下的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其实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渠,为民谋利,一直为世人所敬仰,为了纪念李冰父子,人们在都江堰东岸建起了气势恢弘的二王庙。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六分别是李冰父子的生日,每到这几天,都江堰都会出现纪念李冰父子的庙会。与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相比,李冰父子得到了人们更为广泛、真诚地拥戴和怀念,千百年来都江堰工程的科学性、完美性及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无不使人心生感佩。透过都江堰水利工程,我们可以看到官位不高的李冰为官的追求和施政水平,这也是千秋万代人们敬仰李冰的最重要原因。在可见的史料中,没有看到李冰的言论、著述,因而也看不到他做官、从政的思想理念。但透过他的施政行为、施政绩效可以推断,李冰是一个勤于政务、执政有方的清官。试想,如果李冰是一个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市侩政客,他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建设都江堰这样宏大的工程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设计者、建设者李冰为官一任,造福于国、造福于民的指导思想。


  都江堰注定让我们对其充满景仰与怀念、激动与深思。面对都江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任何描述都是苍白的,以至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大象无形,大音无声,惟有默默地注视,默默地走过,默默地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奇石
大河出奇石、大河出名石——这是大自然的造化。其自黄河的“黄河奇石”以其独有的魅力,赢得人们的钟情和喜爱。黄河奇石是“上苍”的手笔、“母亲”的刀工。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纳百川,容千流,沿途汇聚了洮河、大夏河、湟水、大通河、北浪河、祖历河等众多支流。这些河流从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山、祁连山、西秦岭等古老的山脉带来了大量岩石。这些岩石成因复杂,石质多样,特别是其中的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所含矿石的种类、色泽、结晶硬度不一样,经千百万年风化、剥蚀和河水长期搬运、冲刷、撞磨之后形成色彩多样、花纹美丽、形状奇特的卵石。黄河奇石的石面光滑,大小不一,但一般都很“壮硕”,大的重几公斤、十几公斤,也有重百公斤的。兰州黄河石中甚至有上千公斤的,它的质地坚硬,具有凝重的气质。黄河石不像雨花石那样晶莹剔透,绚丽多彩,但丰富的纹理显示的多为间色和复色,既古朴浑厚,又粗犷豪放,记载着历经沧桑的岁月,饱含着千磨万砺...
· 黄河文化—黄河"花儿"
一提起我国西北的优美民歌“花儿”,人们会因地域称之为“青海花儿”、“甘肃花儿”、“宁夏花儿”以及“河州花儿”、“洮岷花儿”;或因民族称之为“回族花儿”、“撒拉花儿”、“东乡花儿”、“土族花儿”、“保安花儿”等,无人称“黄河花儿”。但是,当我无意间画了一张青、甘、宁三省区相连的草图,并画出黄河及其支流的流向,按照“花儿”流行的大夏河流域、洮河流域、青海甘肃段黄河流域、大通河流域、宁夏境内黄河流域标出各县、市具体地名以后,猛地吃了一惊:我看到“花儿”只集中流行在北起宁夏贺兰山南至甘肃宕昌,东起六盘山西至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日月山这约二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不足三省区总面积的百分之六,都在黄河龙羊峡至吴忠市这一段黄河及其支流大夏河、洮河、大通河、湟水、清水河的沿岸地区,是这一段黄河流域独有的特殊民歌,若真的将其称为“黄河花儿”也毫不为过。这不能不让人想到它的文化地理学和环境文化学的意义,即黄河文化蕴含...
· 都江堰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原灌县)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市区约50公里,距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里。气候特点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7、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建设沿革名称由来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
· 黄河文化—黄河落日
一缕清风勾勒出向晚的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初夏的嫩绿和暖色夕辉,微弯的叶子轻拨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此刻我身后是碧蓝而波伏潮涌的渤海,西太平洋的暖流穿越季节的防线逼近北中国环东海岸,一圆远古红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置身黄河,我橙色的思绪漫过河滩麦穗齐整的方阵,大豆在河堤上萌芽新叶,河柳浓绿一撇,大写意地涂抹黄河飞翔意境。足下的软泥,岁月的柔情写真,牧童扬鞭抽落一串鹬类的啼鸣,蝶翅上驮着清风之歌――这个时候我心底升腾的想念,悬浮于黄河上空永世苍凉。我无以言述,双目含潮,情痴意拙,久远的时光潮落潮起,我爱恋的方向,是不朽的阳光。多少个期盼的日子已经过去,走马黄河,从河口出发的意念紧扣我心灵的渴望,在涂满玫瑰色广阔的黄河三角洲伫立,一任河风拂摇,让日子布满微甜的沙粒,让鱼在向往的空间穿梭,一瞬定格的命题在潮涨潮落时侵蚀往昔,或许有初月如水印,一个世纪蜕去滔滔...
· 黄河文化—黄河源头
关于黄河的源头,《荆楚岁时》曾记载有一则神话故事:相传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附近见到了织女,织女十分热情地恭迎并接待了这位汉朝使者。张骞返回时织女赠其一机石。张骞持机石返回长安向汉武帝复命,将机石献给汉武帝,并将寻找黄河源头、到银河、遇织女、赠机石和经过一一禀报汉武帝。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而传说终究是传说,黄河源头的探寻多年来颇费周折。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