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黄河文化—魂牵梦绕黄河口

2018-01-1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7
转发:0
评论:0
黄河文化—魂牵梦绕黄河口,   上个世纪50年代最后一个晚秋,年轻的共和国遭遇了一场始料不及的人祸天灾。老

    上个世纪50年代最后一个晚秋,年轻的共和国遭遇了一场始料不及的人祸天灾。老家大食堂的烟囱不再冒烟了,家乡的人们开始用棉籽、树皮充饥。这时候,一只小船把我们全家载到了黄河入海口一处叫做大孤岛的地方。在这片黄河不经意间造就的年轻而又凝重的新淤地上,我躲过了饥饿的灾难,成就了终生难忘的绿色梦幻。


    高耸挺拔的小叶杨和铁杆虬枝的榆槐,摇曳多姿的垂柳和结满桨果的杜梨,依林而生依林而居裹藏在绿树红花之中的一个个小村,成为我梦中的永恒。我们在一个叫护林的小村旁下船,然后上了一辆来接我们母子四人的马车。马车像一只无桅小船驶入了大孤岛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我问赶车的大伯啥时才能走出这片林子,他说从护林往南是建林,掉头向东经广林、青林、幼林和义林,就到了你要去的地方——友林。我说那俺就永远住在林子里啦?赶车的大伯笑着说,对了,在你住的地方还有新林、富林、增林、利林……我问他这林子里都有啥?他说咱们走着瞧。于是,透过林间斑驳的树影,我看到了拖着长长尾巴的狐狸,徐徐潜行的剌猬,草丛中跃起的野兔和一些不知名的美丽的鸟。马车在林子的边沿行驶,那莽莽无边的柽柳滩、芦苇荡,满坡遍野的野大豆、野甜瓜和那红的黄的成片的野花,更映衬得林子神秘莫测。似乎是从那一天起,秋阳下光灿灿深幽幽的那一片片林子及林子里的万千生命,便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了。


    大孤岛的春天来了。蓝的天,白的云,青绿的麦苗,如烟似雾的丛林。那叫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鸟儿常常在梦中飞翔。野鸽子“嘀嘀咕咕”,北迁的乌鸦“呱呱哒哒”,成群的海鸥“咿咿哇哇”,黑白相间的喜鹊“叽叽喳喳”。我和小伙伴们曾追逐过一只美丽的大鸟,严格地说它很像一只鸡。红红的腹羽像一团火焰,长长的尾巴如同京戏中武将头上的花翎,它时而跳跃时而低飞,逗引着我们追向密林深处,直到它的踪影全无。后来我们在一册鸟类图集中看到了它,它叫红腹山鸡,生活在水草丰美的丘陵地带,可它为什么来到黄河口呢?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一场小雨过后,我和弟弟挎着小篮走进树林拾那永远也捡拾不完的雷娃娃(平菇)。小竹篮很快满了,却又发现了比雷娃娃还要鲜嫩可口的剌蘑菇。于是我脱下小褂,便有了一个盛蘑菇的包袱。正当我们满头大汗快要走出林子时,一个个头与我一般高的少年站立在我们面前,蓬松的头发掩过双耳,清秀的面孔上那双黑黑的眼睛特别有神。他说认得我,还知道我在黄河农场子弟小学上学。他说我把他看好的这片蘑菇糟蹋了,不该连小带大一起挖,小的明天就会长大。不过不要紧,这林子里有的是。很快,我们成了好朋友。我问他家住哪儿,他的手指向了林子深处。但我没有发现村庄草房,只见一股青烟在林子里飘散。少年把我们领到了他们的“家”——一个半上半下当地人叫做地窨子的草棚。我明白了,他们是逃荒来到这里的。少年向我讲了他家的故事。几个月前,饥饿夺去了他家三口人的生命,只剩下他和母亲。母亲说咱到黄河口去吧,那里饿不死人。一百多华里路他们整整走了半个月,才来到了这片林子里。掘地为墙,结草为棚,满坡遍野的小野豆是他们的主粮,还有野菜、蘑菇和那一窝窝花皮鸟蛋。多少年后我才明白,是流金淌银的黄河水造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拯救了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命,何止是少年这一家!黄河口几乎所有的村子,都是在天灾人祸无法生计的情况下奔着黄河入海口这片丰腴的土地而来的。与和我邂逅的这个少年同时来到黄河口求生的灾民竟达万余人,政府有组织地帮他们建立了10个自然村。也就是在这年冬天,我和母亲在黄河口的荒野里捡拾了一百多斤小野豆和十几袋野菜种子,添补在那微薄的供应粮里,度过了一个还算温饱的严冬。黄河口给我的最初的恩惠,从此实实在在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随着岁月的风,东去的水,我在黄河口的那片林子里仅仅居住了7年便离开了。所幸的是我后来加入了治黄队伍,守望着这条古老的大河,继续着大河归处那迷人的梦幻。然而有一天,无情的现实把我的梦幻击得粉碎。


    那是在离开黄河口20年后的一个春天,我重又踏上了这片土地。当站在童年追逐那只美丽大鸟的地方,我的心在收紧、绞痛。那大片大片的林子在哪儿?那狐兔出没的柽柳滩在哪儿?那救活了多少人命、给了我多少喜悦长着长长的蔓圆圆的叶沾着露珠的小野豆、小野瓜呢?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边泛着白色盐花的碱地和碱地上一丛丛低矮的卤蓬,卤蓬丛中偶尔传来几声凄婉的鸟叫声,那是一种叫鸭脸的小鸟,是盐碱地上惟一生存的鸟类。这是我日夜思念挥之不去的大孤岛吗?这是我多年来不厌其烦逢人就夸的黄河口吗?我呆呆地站立了许久,泪眼朦胧中,我仿佛又见到了林子里的逃荒少年,倘若我们再次相遇,到哪里寻找那散发着清香的蘑菇和一窝窝花皮鸟蛋呢?


    此后,我几乎年年都要到黄河口走一趟,带上我的相机,找寻几十年前的黄河口景象,想让我的梦化作永恒。但我失望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来到了黄河入海口一个叫“一棵树”的地方。这里曾是我少年时勤工俭学的地方,在这里我收割过出口用的拇指粗一米多高无分杈的柽柳条(只有肥沃的新淤地上才能生长),茂密的柳林和无垠的苇海,苇海中成群的天鹅、鹭鸟曾与我相伴了两个星期。可现在这里竟然只剩下一棵孤伶伶无依无靠独自孑立在盐碱滩上的老柳树,陪伴这棵树的是高耸的钻塔和林立的采油机。油田建设者们把那棵树用护栏围了起来,昭示他们在这个生命禁区里开拓创业的精神。然而我却感动不起来,这里原是有生命的呀!


    我开始用心关注我守护的这条大河和她的归处。“黄河源头生态恶化”,“入海口湿地萎缩”,这些触目惊心的报道让我忧心忡忡,“黄河口野生大豆保护迫在眉睫”的消息更使我唏嘘不已。我不知这牛踩羊啃的弱小生命何时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它那黑黑的小小的豆粒曾一度是黄河口人的救命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河口遍地都是,八十年代尚有9万多亩,而今却不足万亩。黄河口濒危的物种何止这小小的野生大豆!


    我在寻找梦碎的根源。自1972年始,黄河26年间竟有21次断流。1997年断流达226天,黄河入海口300多天无水入海。大自然的报复使人们终于明白过来,“河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一旦河流自身生命系统发生危机,以河流为依托的其他生命形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李国英)”。面对着沙化的土地,干涸的河床,萎缩的湿地,我们还能继续抱着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与自然对立吗?我们还能在寸草不生的河滩上或是令人掩鼻的河水旁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吗?与“天”斗并非其乐无穷啊!


    破碎了的梦终于有了重圆的希望。新一代治黄人以严谨科学的治河理念让奄奄一息的母亲河焕发了生机。随着“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一新的治河理论框架的确立,黄河入海口这块世界上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正在得到保护和恢复。最近与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去了黄河入海口,我们在一处叫做新滩的地方拍摄了河口湿地的日出。在河与海的交汇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顷芦苇似波涛起伏。我孩子般地大喊一声,但见群鸥惊起,咿咿哇哇冲向天际。在一阵阵“喀嚓”声中,我留住了这动人心魄的瞬间。我终于找回了40年前魂牵梦绕的黄河口,她从我的梦中,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在想,黄河没有尽头,黄河正从这里走向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黄河文化—黄河口的“份子酒”
在黄河入海口一带,民间有“份子酒”的习俗。所谓“份子酒”,就是邻里、朋友相邀,凑上酒、菜或钱,聚在一起畅饮。有时是以礼仪的形式出现,更多的则是民间交往活动。“份子酒”有多种形式,大体可分为节日“份子酒”、会友“份子酒”、喜庆“份子酒”,特点是以“凑份子”为标志。节日“份子酒”。多是在春节和中秋节,春节期间最为热烈。喝年夜酒时人们按岁数大小划分成不同的圈子,各自带上最好的酒和菜,聚众欢饮。酒菜是现成的,主人为了表示热情,总是再多炒几个菜,显露自己的烹调技艺。一番说笑评论之后,按辈分入坐,招呼一声就喝了起来。酒场上,中老年人喝得平和怀旧,边喝边聊,谈论往事、故友、农事,感叹岁月易失。年轻的小伙子们就不同了,几巡酒过后,气氛更加热烈。酒令升格,小盅子换成了大茶碗。喝到兴头上,爱逞强的小伙子们一对一地比试酒量,拿起酒瓶子对饮,当地人管这种喝法叫“吹喇叭”。这么一闹腾,不一会就有几个醉的了。过春节不...
· 黄河文化—黄河口村名看沧桑
打开黄河三角洲地图,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三角洲扇形版图的东北部,自南向北看,星星点点的村庄名称颇具特色。南部多以序数加一个“村”字为名,如一村、五村、二十五村等,中部村庄几乎全是带“林”字的。越过黄河主流往北,则逢村必有个“屋子”缀尾,如张家屋子、利城屋子……再向西南至三角洲顶端,则多是刘家、李家、孙家……间或有几个带“庄”字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黄河在渤海边滚来滚去淤出了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在这不断增长的新淤地上,500多年的岁月诞生了近千个村庄,透过每一区域的村名,或辛酸,或悲壮,或喜悦,或无奈,总有一种历史的沧桑让你感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我初到入海口,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个个小村便永久地锁在了我的记忆中。这是一处叫做大孤岛的地方,我在一个叫护林的小村旁上了马车。马车在莽莽苍苍的林海之中穿行,我问赶车的大伯啥时才能走出这片林子,他说从护林往南是建林,掉头向东经广林、青林、...
· 黄河文化—黄河口的吹鼓手
地处黄河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流传着许多民间吹鼓手的故事。民间吹鼓手,是应民间的婚、丧、嫁、娶服务而产生的,是黄河流域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吹鼓手的头头叫“揽头”,做“揽头”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拥有结婚用的轿子和殡葬用的架子等大型用具,必须掌握全面的吹拉弹唱技术或某一方面技术出众,要比较熟悉婚丧习俗。“揽头”和一般吹鼓手之间都是雇佣关系,一般吹鼓手都是给“揽头”当差的。办喜事都要热闹一番,其规模大小是依办喜事主人的条件而定,那些富家人一般都要大讲排场。喜主在结婚前给“揽头”送单子,订时间、花轿、人数。“揽头”按照喜主的需要通知当差的。轿有八抬大轿、老虎头、4人抬大轿3种。结婚那天新郎是“大人”,要坐八抬大轿,在旧社会,县太爷行路碰上也得让路,一般行人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能否坐八抬大轿,还要依照本县历史上出现的官员情况而定。如果该县出的官员从京官到地方官都有了,才能用八抬大轿。老虎头轿是前边4人...
· 黄河口镇西隋村
西隋村因地制宜,克服土地碱化等不利因素,大搞土地开发,兴修水利设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以种植棉花为主导产业多种经营并举的致富路子。1999年在县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成了西隋村养水站并在小岛河上建立了截水闸,使河水与海水一刀断开,是淡水和海水养殖的好地方。精神文明建设2005年春硬化道路2500米;2006年户户通上了自来水;2007年春投资10万元建设集办公室、阅览室、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化大院一处。同时村里安装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并为每户村民入了合作医疗,村里还积极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文明信用户"等评选活动。,评出十星级文明户30户,文明信用户20户。村史简介1961年前后,由牛庄镇、史口镇、油郭乡等集体迁入此地,当时归广饶办事处管理,1962年划归垦利县新安人民公社。1980年与东隋大队分村管理,取名西隋...
· 魂牵梦绕
【成语】魂牵梦绕【成语】魂牵梦绕【拼音】húnqiānmèngrào【释义】形容万分思念。牵:携。绕:纠缠。【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近义词】日思夜想、魂牵梦萦、梦寐以求、朝思暮想【反义词】乐不思蜀、深恶痛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