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馨儿”王衍,终误天下苍生
魏晋是个奇异的时代,不但出清谈名士,清高脱俗,嗑药敷粉,神神叨叨,还出美男子。其中最有名者为潘安和卫玠。还有一位美男子,名气没有他们大,但也长得丰神俊朗,气度不凡,此人就是“吝啬鬼”王戎的族弟王衍。《世说新语》中说他:“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这段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了王衍的形象,清雅的名士,派头十足,喜欢拿着麈尾,和人谈论老庄。由于口才了得,说错了又能及时改正,时人称之为“口中雌黄”。
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宁馨儿”即与王衍有关。此语出自“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在王衍小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山涛,山涛被他俊雅的风致所深深吸引,感叹地说:“何有老妪,生宁馨儿。”意思是说,是哪个女人,生下如此标致的儿子。不但是山涛有此感叹,族兄王戎也说他:“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族弟王导、王敦也对这个兄长赞不绝口,一个称他:“岩岩清峙,壁立千仞。”一个夸奖他:“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对王衍的评价均极高,但王衍真能称得起这种评价吗?山涛虽然夸他是个“宁馨儿”,但也预言其将“误天下苍生”。
除了“宁馨儿”,“阿堵物”也出自王衍。《世说新语·规箴》中说:“王夷甫(王衍字)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阻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王衍清高到了连说“钱”都觉得脏。他老婆恶作剧的试他,让奴婢用钱绕床挡他的路,王衍还是拒不说“钱”。但这种过于的做作,其实反映了人心理的鄙俗。王衍其实不缺钱,在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中的一段话,正好戳穿了王衍的鬼把戏:“夷甫求富贵得富贵,资财山积,用不能消,安须问钱乎?而世以为不问为高,不亦惑乎!”王衍是富人装清高,从这点看,还不如他那吝啬鬼的族兄王戎。
从外表看,王衍的确相貌不凡,但却是个中看不中用,浮夸不实的人物。如果在清平世界,大家围炉夜话,扪虱而谈,聊聊无用的学问,那王衍绝对是够格的。但王衍偏偏生于乱世,王家又是世家大族,一味的夸夸其谈显然是不可能的。
由于他好清议,能说会道,别人就推荐他当辽东太守,但王衍却退缩了。王衍其实是有些纸上谈兵式的人物,受当时清谈风气的影响,好议论,但真正有事落在他头上了,却没有担当的勇气。平心而论,从当时的乱世来看,王衍实在不如他那个“必能做贼”的族弟王敦,王敦虽然反叛,却有大丈夫的气概。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比王衍着实强多了。
王衍最终在东海王司马越去世后,也无能力承担起责任,众人拥戴他当元帅,王衍反而推举襄阳王司马范,大家推来推去,也没个结果,最终被石勒大军所灭。王衍被俘后,在石勒面前,除了婆婆妈妈地说自己没有仕宦之心,只是随波逐流外,还力劝石勒称帝。孰料石勒听了勃然大怒,命人将王衍关进一所民宅,连夜将房屋推倒,算是留给王衍一个全尸。如果石勒不是爱其风流的话,恐怕早一刀砍了他。可怜的王衍,一生的清誉只是留个全尸!
王衍的一生被后人概括为“清谈误国”。但其实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他身上,在天下大乱之际的“八王之乱”,晋王室司马家族同室操戈,叔侄相斗,兄弟残杀,而作为一介名士的王衍又有何作为呢?王衍自然有可怜之处,喜欢装模作样,但也是乱世不幸的,如果在平安时代,凭王衍的风姿,出众的口才,恐怕也是一时俊彦,风流人物,哀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