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榜下捉婿”:七十岁老进士也难逃遭抢!

2017-12-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6
转发:0
评论:0
“榜下捉婿”:七十岁老进士也难逃遭抢!,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


科举制度发展到宋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受到了统治阶层的空前重视。虽然在宋代,科举还并未成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径,但是想要在官场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取功名就绝对是必要的了。不过,科举考试在宋代所起到的主要是积极作用,选拔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官僚队伍中,而它的种种弊端则是明以后开始占据主导的。宋代的及第举人也获得了相当多的优越条件。一旦金榜题名,那娶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也就马上接踵而至了。

  女儿嫁给状元是家族荣耀

在唐代,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所以,宋朝政府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可以说,宋代士人在经过“十年寒窗”的艰苦努力之后,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考取功名的士人在宋代社会中所受到的重视和推崇也是空前的。宋朝人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

虽然前一个标准是主要的,但是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宋代也不例外。

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亲从维系、发展家族的角度来考虑的。

  七旬进士也被抢作快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剩男”的幸福生活:富绅争相“榜下捉婿”
剩男剩女未必就是现代社会景观,一千年前的宋代,就不乏“单身贵族”。如今的剩男剩女,多源于生活压力或无婚主义的影响。并无晚婚观念的宋代,绝无“同居”之说,一般十七八岁就成家生子,为何成堆的剩男剩女呢?根源主要在科举制度。宋朝科举制度完善,为朝廷选官拔吏的主要途径,赶考走仕途是许多学子的终极目标,以致“不及第不成家”成了一些人的誓词。宋真宗赵恒诗云:“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帝王的号召力是显而易见的,为一朝登第,何患无妻?别急,别急,千万别急。一个家族兴盛的标志,就是有几人登科、有几个女子嫁给士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者常常成为豪富择婿争夺的目标。但金榜题名者名额不足,经不起天下人争抢。不经卧薪尝胆寒窗苦读,别指望找到“颜如玉”、“黄...
· 榜下捉婿是什么意思?宋代科举造大批剩男剩女
宋朝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的标志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这样,金榜题名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于是出现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怪圈。那么什么是榜下捉婿呢?“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宋人笔记对“榜下捉婿”多有涉及。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宋人把“择婿”说成“捉婿”,又...
· 包公“对联择婿”捉元凶
说是在北宋仁宗皇祐元年,京城开封府西郊张庄村有一名聪明伶俐的女子,名叫张雪凤,年方二十有八,才貌双全,这天被东郊溪西村的徐家迎去成亲。新婚之夜,闹洞房的人们散去已是半夜,雄鸡齐鸣,新娘见景生情,出一上联试探公子才学,并带有开玩笑地说:对不出来,可不准上床哟!说完,新娘子开口说出上联:溪西鸡齐啼。这上联除了叠韵之外,兼有嫁鸡随鸡、白头偕老之意,徐公子一时对不上来,竟真的离开洞房。第二天,新郎在家背手踱步,一副愁眉不展之状,新娘抿嘴笑问道:公子有什么心事如此不悦?新郎无精打采回答:还不是因为对不出你那个怪联?新娘禁不住扑哧一笑:你昨晚不是已对出屋北鹿独宿了吗?有这一联足够了,无需再二再三呀!徐公子听毕,吃惊地说:娘子话从何说起?昨晚我在书房过夜,并不曾对出下联呀!啊!怪不得口音和你新娘惊叹一声,情知昨晚被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顿感悲愤交加,竟投井自尽了。出了人命,张家不肯罢休,便向官府控告徐公子...
· 古代生活史——择婿贵进士
?人们选择配偶不重旧门阀世族而重新科举官僚,就是个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对当时的婚姻习俗乃至制度都影响较大。一榜下择婿宋代不像唐代那样,婚姻重门阀世族。郑樵《通志》卷25《氏族略一》指出:“自隋唐而上”,“家之婚姻必由于潜系”;“自五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但这并不意味门第观念消逝,相反人们十分重视官僚门第。宋人说:“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当时的现实是:“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进士未来前程远大,成为最佳女婿人选。人们采用三种方式选择进士做女婿。一是榜下择婿。《墨客挥犀》卷1称:“今人于榜下择婿,号脔婿。”王安石诗云:“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苏轼诗曰:“囊空不办行春马,眼眩行看择婿车。”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即“绿衣郎”做女婿,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这类事例太多,如高清“景德中进...
· 上榜进士要闯几道关?
上榜进士要闯几道关?“范进中举”的故事大家恐怕都不陌生吧!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为“中举”,也称举人,又称孝廉。举人中的第一名叫做“解元”,第二名为“亚元”,第三至十八名统称“房元”。有了“举人”的功名,平民百姓见了都要称之为“老爷”。如,范进中举后,就得称“范老爷”。这就是说,拿到了举人的学位已具备了当官的资格(类似现在大学本科毕业了,可以报考公务员或应聘相关岗位)。到了县衙大堂上,可以享受添把椅子,侧坐在县老爷的旁听案。根据清制:乡试由省组织,在各省省会秋季举行,每三年举办一次。又称“秋闱”(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只有获得最高学位——进士身份的人(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学位),才有资格被任命为官员。那么,清代的一名中榜进士,一路闯关,需经过多少次考试?据考证,士子儒生从童生试开始至殿试止,要通过县试、府试、科试、乡试、院试、复试、会试、再复试、朝试、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一共10轮约达30场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