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熊孩子出没,鲁迅、周作人和张天翼怎样对付?

2017-12-1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62
转发:0
评论:0
熊孩子出没,鲁迅、周作人和张天翼怎样对付?,原标题:熊孩子出没,鲁迅、周作人和张天翼怎样对付?熊孩子。熊孩子翻箱倒柜,涂花护

原标题:熊孩子出没,鲁迅、周作人和张天翼怎样对付?

熊孩子。熊孩子翻箱倒柜,涂花护照,摔烂屏幕,搞破坏。而到了公共场所,他们叫喊哭闹声更是不停,经常回荡在饭馆、超市、火车、飞机,还有地铁。

你是不是遇到过?是不是烦过?

可见“熊孩子”这一流行于互联网的词不只指可爱的小孩,更多时候,还指破坏秩序且令人讨厌的小孩。近些年,随着围绕“熊孩子”的讨论兴起,倒有一种声音愈来愈来清晰:不再粗糙地责怪孩子,而是归因于父母的素养和教育等层面。这一观点认为,儿童和成年人是两种世界,“童言无忌”,孩子无错。

值得玩味的是,二十世纪早期,“熊孩子”在中国是另外一番景象,而其中的“儿童崇拜”甚至影响了文艺的书写。那时候,所谓“赤子之心”和“天真纯洁”等词汇,往往是定义儿童的关键词。

说来有趣。鲁迅、周作人、张天翼,这些叱咤于中国文坛的作家,就遇上了“熊孩子”。他们喊出“救救孩子”的同时,也记录着熊孩子的耍弄,甚至自己就是一脸精怪相的“熊孩子”。

撰文 | 董穷途

近年,网络上有一股“恐童症”的潜流,年轻人嫌恶公共空间里的小童吵嚷嚷,直斥为“熊孩子”,又责备“熊家长”管教不周。不过,遥想那些步入或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独生子女,身为熊孩子的当年勇,恐怕不相上下吧。



《蜡笔小新》(1994)剧照。

回想当年孩提时看的动画片,大受欢迎的角色也都是典型的可恶熊孩子。《蜡笔小新》里色眯眯的5岁小男孩野原新之助,总因搞不清楚状况而搞出麻烦或惹人发怒。《樱桃小丸子》的小丸子也是任性坏小孩,过生日时既要买小红马溜溜车,还要同花轮去高级寿司店用餐——一下子把爷爷的老人年金花精光!国产动画《邋遢大王奇遇记》里的邋遢男孩更是不爱干净又贪玩的小无赖。有意思的是,熊孩子的调皮在今天不大惹人发笑,反因令人吃不消而招致痛恨了——年轻人宁猫狗的丁宠族,也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三维儿童有什么关联。



《邋遢大王奇遇记》(2012)剧照。

倘若追溯历史,熊孩子在二十世纪初期却不是今天惹人嫌的光景,“儿童崇拜”一度对文艺界影响深远,儿童的“赤子之心”和“天真纯洁”备受推崇。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是一个现代概念,在西方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于向来“尊老”更甚于“爱幼”的中国,是一百多年前才重新“发现”了儿童,转而将他们视为民族国家的希望。

自然地,中国现代作家儿童书写或是儿童文学之中,就不乏熊孩子的身影——鲁迅、周作人两兄弟或以痛切之心为之发声,或饶有趣味地记叙熊孩子的耍弄,至于童话大王张天翼,干脆自己就是一脸精怪相的“熊孩子”。今天我们就来瞧一瞧,当“熊孩子”遭遇中国现代作家是何种光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鲁迅遭遇冒名者:“我叫周作人”
鲁迅遭遇冒名者:“我叫周作人……”1928年年初,身在上海的鲁迅接到一位姓马的女子写给他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别后,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允时常通信及指导。”鲁迅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已近十年不到杭州,怎么可能在孤山与人作别呢?马姓女子看到的一定是另一个人。他回信告诉了马女士自己的情况和猜想。马女士也迅速邀请了两个熟人前往孤山求证,果然证实了鲁迅的猜想。马女士不但看到了另外一个“鲁迅”,还把这个“鲁迅”题在鲁迅好友苏曼殊坟旁的四句诗抄给了鲁迅。这四句诗是:“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氏魂?飘萍山林寂,待到他年随公去。”诗后还特别注明:“鲁迅游杭,吊老友苏曼殊。”鲁迅看到题诗后,十分惊讶,觉得有必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看一看另外一个“鲁迅”究竟有何用意,因此写信给住在杭州的学生许钦文和章廷谦,请他们去调查一下这个“鲁迅”具体是什么情况。许钦文和章廷谦介入调查后,居然发现此人竟在学...
· 旧版《鲁迅回忆录》删节:鲁迅肯定周作人作品
核心提示:话又说回来,鲁迅虽然在上海,但每每说“周作人的文章是可以读读的。”他的确是这样,不因为兄弟的不和睦,就连他的作品也抹煞。每逢周作人有新作品产生,出版了,他必定托人买来细读一遍,有时还通知我一同读。如1928年9月2日,日记上也曾记着:“午后同三弟往北新书店,为广平补买《谈虎集》上一本,又《谈龙集》一本”。又1932年10月31日,买“周作人散文钞一本”。这可见他的伟大襟怀,在文学上毫没有因个人关系夹杂私人意气于其间,纯然从文化上着想。*《回忆录》对前半部分的结构有所调整,在后半部分对手稿现的鲁迅对周作人文章的认可予以删去,加入了相当篇幅的周作人附逆及中伤鲁迅的有关内容,及对这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阶级分析。谈起周作人,听鲁迅在病中休息的时候是这样叙说的:“我的小说中写人物时不是写老大就是写老四。因为我是长子,写他不好的时候,至多影响到自身;写老四也不要紧,横竖我的四兄弟老早就...
· 左翼和右翼
历史起源左派和右派的称呼最初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在大革命期间的各种立法议会里,尤其是1791年的法国制宪议会上,温和派的保王党人都坐在议场的右边,而激进的革命党人都坐在左边,从此便产生了“左派”、“右派”两种称呼。在刚开始,这个政治光谱的定义是以人们对“旧政权”(AncienRégime)的态度为判断标准,“右派”也因此代表着支持贵族、或教士利益,而“左派”则代表反对这些阶级的利益的人。在当时,支持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人也被视为是左派,然而这样的立场在现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则被视为是右派。不过即使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极端的左派也会要求政府干预经济以支援贫穷人民。而在大不列颠的同时,埃德蒙·伯克(他在现代通常被描述为保守派)也抱持着和法国大革命中利伯维尔场左派类似的观点,不过,他也强烈批评他们的反教权主义立场以及他们鼓吹暴力革命推翻长期政权的倾向。伯克在他的《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Refl
· 张翼
参考文献^《明史》(卷132):“张翼,临淮人。父聚,以前翼元帅从平江南、淮东,积功为大同卫指挥同知,致仕。翼随父军中,骁勇善战,以副千户嗣父职。从征陕西,擒叛寇。擢都指挥佥事,进佥都督府事。从蓝玉征云南,克普定、曲靖。取鹤庆、丽江,剿七百房山寨。捣剑川,击石门。十七年论功封鹤庆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六年坐玉党死。”
· 张翼
生平张翼为张良之后,高祖司空张晧为张良的六世孙、曾祖广陵太守张纲,都有美名。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张翼被任命为书佐。建安末年,张翼被举为孝廉,为江阳长。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顾全大局建兴九年(231年),任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张翼执法严厉,得不到当地民族的民心。建兴十一年(233年),南夷豪帅刘胄作乱,群兵讨伐,但不能打败;朝廷便召他回朝,手下都认为他应马上赶回朝谢罪,张翼说:“不能!蛮夷因我而反乱,不称职而被召回,我刚到战场,应该运粮积谷,做好消灭刘胄的准备,岂能因为罢免公职原因而耽误朝廷之事。”于是统领不松懈,让马忠代任到后才出发。马忠因为张翼的准备而消灭刘胄,诸葛亮听后极为赞许。建兴十二年(234年),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出兵到武功,以张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是年八月,诸葛亮病逝,张翼被任命为前领军。其后因此前征讨刘胄之功,赐爵关内侯。亢...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