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灯油、蜡烛,老祖宗是如何解决照明问题的?
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发明了电,从此人们的照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在漫长的前现代社会,那些幽暗的夜晚,我们的老祖宗如何解决照明问题呢?这类问题是网友很感兴趣的话题。
1968在河北满城西汉墓窦绾墓出土了一件朱雀铜灯。该灯通高30厘米,盘径19厘米。举目望去,只见朱雀昂首翘尾,嘴衔灯盘,足踏盘龙,作展翅欲飞状。双翅和尾部叨刻纤细的羽毛状纹。灯盘为环状凹槽,内分三格,每格各有支钉一个。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朱雀是百鸟之王,具有能歌善舞的灵性和高贵的生活习性,能给人间带来吉祥。在汉代,朱雀是四神之一,在陶器、铜镜上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还经常被雕刻在画像石墓的墓门上,成为保护死者的神物和吉祥的预兆,也有希望墓主人死后成仙、早日飞升上天的寓意。看到这件朱雀铜灯,不少人首先为之折服的就是它优美的艺术造型,其次就是它所蕴涵的深刻的内容,很少有人问这灯怎么点燃。稍有心计的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你没有看见灯盘内有三个钎形火主吗?把蜡烛插在上面就行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我们不妨再欣赏一下另外一件羊形铜灯。此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墓刘胜墓,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灯作卧羊式,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巴。羊的背部和身躯分铸,在羊脖后置活钮,臀上安小提钮,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略呈椭圆形,作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的腹腔中空,推测是用来储灯油的。当灯置而不用时,可将灯盘内燃余灯油由小流嘴倒人腹腔内。如果我要问,这件油灯是怎么点燃的,那些略有心计的人一定会哑口无言了,因为灯盘上面没有钎形火主。
其实,中国自战国至唐代以前的灯具,灯盏中心立一枚支钉或不立支钉,硬质灯芯插在支钉上或置于蓋盘中点燃,如果是软质灯芯,也不放在盏沿边,而在盘中心做一小台,灯芯置放台上点燃,专家称之为“盏中立炷式”。汉代的灯芯大都用麻秸等硬纤维做成。至于蜡烛的使用,在中国广东广州东汉后期墓土了几具最早的烛台,表明至迟在那时中国才有细柱状的蜡烛了。
那么,中国古代油灯的点燃方式什么时候才发生变化了呢?1955年新疆巴楚县脱库孜萨来出土了一件铜灯。该灯高7.3厘米,由灯座和灯盏组成。灯座呈八边形,向上内收,承托一身似葫芦形的灯盏。灯盏口沿前端束成流,后端有细把。与这件唐代灯具相类似的,在湖南长沙窑也曾出土两件。一件碗形瓷灯,矮圈足,口沿下侧伸出一管状流。另一件罐形瓷灯,敛口,鼓腹,圈足,肩上有三耳,上腹一侧开口向外,伸出一舌状流。这三件看似极为寻常的灯具,如果你不仔细考察,你也许会忽略它们与众不同之处。
这三件唐代灯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口沿部分置一流,这种形式与中国自战国秦汉以来的灯盏式样完全不同,却与西方的灯具相同。西方的灯具一侧置流,将灯芯从流内引出搭在盏唇上或流口边,点燃照明,可称为“盏唇搭炷式”,古代地中海区域和西亚各国均用这种方式。大约在唐代,中国古代的点灯方式开始出现变化。西方的点灯方式通过新疆传人内地。到了宋代,这种形式的灯就变得较为普遍了。
从前有一个叫颜叔子的人,上无长亲,下无寸男,独自一人生活。他的邻居也是位独居的寡妇,有一晚暴风雨摧毁了邻居女子的屋子,她跑到颜叔子这里求救。颜叔子收留了她,让她拿着灯烛,天快亮了,手里的柴禾要烧没了,就从屋顶取来茅草烧之。颜叔子整晚燃烛,肯定是考虑到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要是黑魆魆的,肯定要诽议四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