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谓的“少女思春”究竟指什么?
北宋时期,高级干部范仲淹的母亲就是个寡妇,丈夫新丧不久,她拾掇拾掇东西就改嫁了。街面上风平浪静,没有谁说三道四,那个再嫁的寡妇也没招谁的白眼。一到理学家程颐那里,完全变了。
男人娶一百房小老婆都理直气壮;女人一旦守寡,就倒了大霉,不敢再嫁――也嫁不出去,后半生的幸福幻想算彻底绝望了。有人当面问程颐:“寡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回答果断而冷漠:“绝对不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简直是个文雅的刽子手!
朱程理学,一贯是声明狼籍。程颐那样的倔老头子,蹲在书房里研究他的唯心哲学也就算了,何必还倚老卖老充当全社会的老师呢?他们拽出一根又一根道德的绑绳,捆绑饮食男女,甚至连未谙世事的孩子也不放过。
在程颐眼里,人这一辈子就该板着脸、正正经经地过日子,什么功名富贵,什么七情六欲,都是不务正业;想变成孔孟那样的圣人被千秋万代供奉吗?那就乖乖地听老夫指派吧,只有清心寡欲、正襟危坐、日夜苦修,才能升作“人上人”。儒家仅存的一点生机与活力,在程颐这种人手上被断送得一干二净。
程颐对普通人刻薄,对皇帝也不例外。1085年,北宋第七代皇帝赵煦刚刚10岁,还是个奶腥味儿十足的小孩子,有一天,课间休息时,赵煦兴高采烈地折了一根柳树条儿来玩耍,程颐随即虎起脸,劝诫道:“春天时节,万物生长,不应该随便攀摘。那会伤害天地和气。”这番话当然很扫小皇帝的兴致,他气得浑身颤抖,愤然把柳枝扔在地上。苏东坡对此极为反感,指责程颐“斫丧人性”;司马光也站在苏东坡一边帮腔说:“使皇帝不愿意跟儒家接近的,正是程颐这种人。”
程颐臭了,他那套“紧箍咒”却勒进了历史的肌肉深处。整个社会都按照朱程理学的引导,中规中矩,不苟言笑。男欢女爱由公开转为地下,由天经地义变成背经叛道。那个时代之后,中国的少男少女蔫了,他们悄悄地眉来眼去、暗送秋波,扭曲求生的爱情故事或者骑在深夜的粉墙上,或者藏在花园的树丛里;有小丫鬟“拉皮条”的,也有媒婆子穿针引线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