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晚清吏治顽症何在?有志之士曾试图改变

2017-11-27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2
转发:0
评论:0
晚清吏治顽症何在?有志之士曾试图改变,胥吏问题是晚清吏治的一大顽症。它严重危害百姓,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恶化官民关系,败

胥吏问题是晚清吏治的一大顽症。它严重危害百姓,影响政府行政效率,恶化官民关系,败坏官府形象。对于胥吏之害,清朝有识之士多有论述,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改变胥吏结构,提高胥吏素质

自唐以来,吏就是低贱的一类,唐朝规定如果担任过州府小吏的,不得申送进士,与不守礼教品德有亏者一例看待,明太祖更明确规定,胥吏心术已坏,不许参加科举考试。到了清代,吏的流品更贱,权势更贵。

冯桂芬认为,吏之流品如此低下,并不是自古皆然,而是有个演变过程。在西周时候,吏与士同列,并非贱役。汉武帝时,官署中的属吏卒史皆用通一艺以上者,其流品也还不差。唐代以后,吏中也有人通经,元代也有吏做到大官的。明代中叶以后,开始不用贱吏,吏的地位开始低下。

对于吏,既不能不用,其流品又那么低贱,怎么办?冯桂芬主张,变革之法,可以减少吏务,现行案牍减去大半,有些事情并入幕僚工作,而名之曰幕职,同时给以入仕之途,不得以游闲之人为之,由郡县学山长择诸生中有才有行、而文学中平、历三试不中试者,送郡县充选,兼准应试。如果九年无过,叙丞簿官候选,始脱试籍。丞侔佐贰等官,于郡县分聘一人,大吏及部院皆由郡县择其特别优秀者为之。

对于改善胥吏结构、防止胥吏舞弊,郑观应认为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改善胥吏素质,二是提高司员业务能力。对于改善胥吏素质,应借鉴西方严格律师资格的做法,将律例专设一科,每年一考,列前茅者仍须察其品行,然后准充书吏,锡以虚衔,厚其薪资。倘有颟顸不堪任事者,立予斥革;若其办事勤能,持躬廉谨,则期满之日,本官加结保举,然后录用。对于提高司员业务能力,要严定章程,让他们熟悉律例。

删削、精简则例,以杜胥吏舞弊之门

冯桂芬指出,在当时官场中,存在着许多完全不合情理的规章制度,极大地影响行政效率,亟应废除。以吏部而言,对于官员丁忧服阕,按理说,只需稽核月日,看其何时丁忧即知其何时应当服阕,现在呢,不相信命官自己的说法,而要丁忧之人的里邻出具证明;对于本官身至之不信,仍待之置驿之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海洋曾这样改变了历史
作者:占禄海洋与陆地并非互相排斥关系人类绝大部分的知识体系来源于人类与土地的互动。地球表面约70%是海域,当人类从陆地迈向更为广阔的海洋时,新的文明体系必然产生。这本《海洋与人类文明的生产》(苏文菁著)从物质、制度与精神三个层面打开了人类与海洋互动之后产生的新文明之门。海洋没有陆地上的“画地为牢”:流动的海水冲击着陆域上人为的各种分界,以海为生的人民更是漠视对海洋的多方禁令;试图瓜分海洋的各类“条约”终究被海浪所荡平。海洋的广袤包容了人类所有的野心和欲望:道不行则乘扶浮于海,海洋是摩尔的“乌托邦”之所在;海洋是欧洲所有被“长子继承法”排挤的男人们最大的名利场。不夸张地说:组成现代社会的新阶级、新组织、新游戏始于人类大规模的海洋活动。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在太平洋上汇合的时候,各自又表达出怎样不同的文化特性?本书将带您上下数千年、纵横东西洋,领略人类突破陆地的极限、进入海洋之后的文明生产。...
· 中国吏治史
周朝《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故大者陈之原野,小者致之市朝。”魏晋南北朝严耕望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级地方官自由任用本府属吏,上级和中央政府绝不干涉。”当时“刺史府官,则命于天朝。其州吏以下,并牧守自置。”唐朝唐朝士子读经书,诵疏文,不习政务,赵匡在《选举议》中说:“及临人决事,取办胥吏之口而已。”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旧唐书》一百六《杨国忠传》:杨国忠历、兼四十余官,事务“皆责成胥吏”。近代学者瞿同祖认为:“秦汉法律为法家系统,不包含儒家礼的成分在内。儒家以礼入法的企图在汉代已开始。虽因受条文的拘束,只能在解释法律及应用经义决狱方面努力,但儒家化运动的成为风气,日益根深蒂固,实胚胎酝酿于此时,时机早已成熟,所以曹魏一旦制律,儒...
· 东吴末代丞相张悌:曾试图力挽狂澜血战到底
三国时代魏蜀吴,其中东吴是三国中国祚最久的王朝。吴国之所以存在时间最久,除了长江天险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吴国历来出良相。东吴历代丞相包括顾雍、陆逊在内,都是一时英杰,正是这群人的存在,使得东吴帝国开疆拓土,鼎足三分,屹立不倒。而实际上,即使在东吴灭亡前夕,大厦将倾的时候,还是有一位东吴丞相试图力挽狂澜,一直血战到底。他就是东吴的末代丞相:张悌。网络配图张悌,字巨先,襄阳人。他少有才名,吴主孙休在位时开始崭露头角,孙皓称帝后,他被任命为丞相,掌管国事。公元263年,魏灭蜀,东吴西部盟友丧失,形势被孤立。早在钟会、邓艾大军进攻益州的时候,吴国人对蜀汉还是有信心的,唯有张悌认为,蜀汉必亡,结果真如其所料。公元280年,晋大军从巴蜀、荆州、扬州三个方向猛攻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派遣张悌都督沈莹、孙震、诸葛靓率领三万精锐逆江而上迎敌。东吴精锐指挥官沈莹忧心忡忡的说:“晋朝在蜀训练水军,占据上...
· 古代楼市调控政策:后唐朝廷曾试图房屋价格
卖房先问亲邻在宋朝买房,与元、明、清三朝一样,都是先立契,就是签合同,再输钱,就是契税,最后印契,就是请有关部门在合同上盖章。事实上,在买卖双方签合同之前,还有一道手续,叫遍问亲邻。宋太祖时期有明定:凡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可见,卖方在卖房之前,不仅要得到家人和族人的首肯,还要得到邻居的首肯。这种首肯不能只是口头容许,正规的做法是“依账取问”,就是拿一个小本子列个“问账”(元代叫问贴),把亲戚邻居的名字都列在上面,并写明我想卖房的理由,以及想卖多少钱然后先交给卖房人的亲戚,如果他们拒绝,再去找邻居,问问他们是否愿买。总而言之,问账上密密列满了大家的签名,才有权把房子卖给别人,否则就是违法,族人四邻就有可能去举报。帝制时代的廉租房古时也有廉租房,但都是民间性质的。唐宋时期,廉租房主要来源于寺观。寺观的土地是政府划拨的,建房的资金是信民捐献的,历...
· 祁藻整饬吏治
整饬吏治,扶正去邪道光年间,官吏腐败愈来愈烈。为了整顿吏治,通光帝制定了不少加强官吏廉政的制度,但受贪官污吏的阻挠,每项制度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仍然越治越腐败。一些清廉官员常给道光帝上疏揭发某些贪官的事实,因此,道光帝常派身边的要员出去查办,祁藻就是其中一员。道光二年,榆次东双村发生了一桩案。受苦者叫赵二姑,因判案不公,赵二姑一气之下,在大堂以剪子刎颈自毙,当即震动朝野。祁藻听后很气愤。当时他正在南书房服侍皇帝,承办各地送来的奏章,当他看到御史梁中靖写的为赵二姑申冤的奏章后,便急转呈皇帝。皇帝批示即派梁中靖赴晋查办。一下撤了贪赃枉法的榆次、清徐、太原三个县的知县及并州知州、太原知府、山西布政使、按察使等七个赃官,负有责任的山西巡抚邱树棠也被道光皇帝斥责,受到降职处分,一时民心大快。民间至今流传着:“赵二姑,剪子硬,一下戳翻七颗印。”按照道光皇帝的旨意,榆次县为赵二姑建立牌坊,旌表赵二姑,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