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的时候选皇后是怎么选的?

2017-07-24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7
转发:0
评论:0
明朝的时候选皇后是怎么选的?,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这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这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在明代,皇后以下则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其中淑女为最末等,初选入宫即为淑女。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如果仅仅计算皇帝的妻妾们,当然没有这么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随时为皇帝所驱使的宫女们,这个数目就远远不止三千了。据记载,明朝末年,内廷宫女多达9000人。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杂役,直至老死宫中。
  
  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朱元璋还在宫内挂了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警戒妃嫔不能乱政的话。而明代历代的皇帝也一向对此严加防范。
  
  那么,明朝是怎样确定这些妃嫔的“最高领导人”——皇后呢?
  
  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十分规范,逐级加以筛选淘汰。第一步是“海选”。每当皇帝到了大婚年龄时,皇宫都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从中选出5000名由皇家支付路费,由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第二轮选拔。第二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这一轮大概会淘汰五分之一。在初选的第二天进行第三轮选拔,宦官们采用第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剩余的大约2000人会进行第四轮的精选。这一轮,太监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这一步又会淘汰1000名少女。最终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选拔。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画上了句号。
  
  过了这四关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为了宫女,但是能否成为后妃,还要进一步的观察。入宫后,宫中宫娥们将那些宫女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身上不能有一丝疤痕,肌肤必须细腻光泽,这样,从这1000人中再选出300人为宫女头目。第五关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详细观察这300名留宫的美女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性格是否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250人,剩下的50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倒数第二轮是“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50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最后由皇帝钦定一名皇后。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氏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氏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皇帝是怎样选皇后的?明朝有多少名皇后
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十分规范,逐级加以筛选淘汰。第一步是“海选”。每当皇帝到了大婚年龄时,皇宫都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从中选出5000名由皇家支付路费,由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第二轮选拔。第二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这一轮大概会淘汰五分之一。在初选的第二天进行第三轮选拔,宦官们采用第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网络配图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余人数的一半。剩余的大约2000人会进行第四轮的精选。这一轮,太监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这一步又会淘汰1000名少女。最终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选拔。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画上了句号。过了这四关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为了...
· 明朝怎么称呼皇帝皇后的?明朝皇帝皇后的叫法
影视剧里,动辄,皇上万岁,或者,皇后千岁。公主千岁。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称呼。是对历史的亵渎。因为,万岁,千岁,并不能用于对人物的称呼,只是在提及皇族的年龄的时候,一种避讳的说法,而万岁,古代人,对于重大事情表示欢喜和敬畏,用万岁,并不仅仅限于皇帝。在大部分汉人朝代,对于皇帝的称呼应该是:皇帝陛下。在大部分汉人朝代,对于皇后的称呼应该是:皇后殿下。在大部分汉人朝代,对于皇子、皇女的称呼应该是:某皇子殿下。某公主【宋朝是帝姬】殿下。如是太子,则,太子殿下。长公主则,长公主殿下。在大部分汉人朝代,对于妃子的称呼应该是:如,贵妃,则是,贵妃殿下。德妃殿下。但是,先秦时代到两晋以前,没有贵妃。在大部分先秦时代,汉朝,汉朝末年到朝代,皇后的品级是,超一品。皇后之后是夫人。三夫人。周礼,一皇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皇后母仪天下。三夫人掌管后宫。其他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职责。在周汉时代,称呼夫人就是...
· 明朝太子老师是怎么选的?选拔条件是什么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太子老师选拔,唯重科举出身,虽受到批评,但选拔条件未改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子东宫讲读官必须具有的资格,就是科举出身。如果说明前期太子教育官员尚有像宋濂、吴与弼这样非科举出身的讲官的话,那么后来的东宫讲读官都必须是科举出身,而且科考成绩越好,越容易获选。例如明洪武时期的太子讲官黄子澄,乡试第二名,会试第一名,廷试第三名,授命为翰林修撰,不久便兼任春坊官,侍东宫讲读。明张昇行书咏梅诗(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张昇,明孝宗东宫讲读官,科举成绩优异,为“成化己丑进士第一人”,殿试时“昇对称旨,擢第一”。明宪宗(朱见深)的东宫讲读官孙贤,为「景泰甲戌进士第一」(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八七),授翰林院修撰,明英宗天顺初年任左中允,成为太子讲官。又如明孝宗(朱祐樘)居东宫时的讲读官罗璟,为天顺八年(一四年)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年)被选为太子讲读。同...
· 明朝最后的名将白文选,最后是怎么死的?
白文选从小放羊务农,体大食多,膂力过人,生性好弄刀棒。崇祯四年(1631年),他与冯双礼参加张献忠军队,任火头军、士勇,每次作战,战功卓著。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封白文选为前军都督。曾经脚在战场上受过伤,人称“跛将军”。顺治四年(1647年),肃亲王豪格率清军征四川,张献忠阵亡,白文选随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率大西军余部由川南下,转战云南、贵州。清军逼近广东、广西,形势紧迫,李定国提出联明抗清,依附南明桂王朱由榔,白文选积极赞同。顺治七年(1650)配合刘文秀进军四川,十月,攻取遵义。顺治八年(1651),刘文秀自四川回到云南,白文选留守嘉定(今四川乐山),任总兵,挂定虏将军印。顺治九年(1652)三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川,白文选败走永宁(今四川叙永)。五月,由遵义出。八月,收复重庆,斩副将潘应龙,会师嘉定,图取成都。与刘文秀约定攻打保宁(今四川阆中),兵至顺庆(今四川南充),见...
· 明朝选皇后要经过这么多程序,难怪都会是美女级别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了保证自己有子嗣,他们都会广纳皇妃。在明代,皇后以下分为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其中淑女为最低等的,所以被选入宫的都称为“淑人”。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如果仅仅计算皇帝的妻妾们,当然没有这么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随时为皇帝所驱使的宫女们,这个数目就远远不止三千了。据记载,明朝末年,内廷宫女多达9000人。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杂役,直至老死宫中。那么,明朝是怎样确定这些妃嫔的“最高领导人”——皇后呢?第明代选后妃子的制度十分规范,先会进行“海选”,每当皇帝到了大婚年龄时,皇宫就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年龄在十三到十六之间的少女,其中会选出5000名的参赛者,这些路费是由皇家承担。再由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第二轮选拔,在第二轮选拔时,他们会选择一个比较大场地,按照年龄的大小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