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晚明亡国变态奇景:皇帝群臣集体抱金山哭穷

2017-06-2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80
转发:0
评论:0
晚明亡国变态奇景:皇帝群臣集体抱金山哭穷,本文原载于《书屋》2008年第7期,原题为“帝国黄昏:晚明人与事”比一比,看看我

本文原载于《书屋》2008年第7期,原题为“帝国黄昏:晚明人与事”

比一比,看看我们谁更穷


变态的古代中国,颇为盛产一些变态的人与事。历史上,帝王将相斗富故事层出不穷,最著名的莫过于西晋的石崇与王恺:一个用蜡烛当柴烧,一个用糖水涮锅;一个用香料涂房子,一个用赤石脂搞装修;一个把门前四十里路用锦缎围起来,一个针锋相对,干脆就围五十里。帝国大首长司马炎对这种荒唐行径不但不加制止,反而觉得有趣得紧。就在这些达官贵人炫富比赛之时,帝国子民却饥寒交迫,呼号于途。于是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看上去强盛一时的西晋帝国只维持了极为短暂的时光。不过,权贵们斗富是常态,而比一比、看一看我们谁更穷——或者可以称为斗穷——则是非常态,这样的奇迹,就出在怪事如麻的晚明。

崇祯年间,天下鼎沸,关外女真渐成气候,关内民军势成燎原,崇祯像个救火队长一样忧心如焚,最终仍免不了做个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究其原因,固然有大厦将倾、独木难撑之窘,但其时国家财政之捉襟见肘和以崇祯为代表的高级官员们的集体哭穷似乎更有直接关系。

甲申年正月,“流贼”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他的百万大军怀着必得天下之志从西安出发,经军事要地宣府、大同进逼北京,并相继攻陷了平阳和太原,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指日可下,大明的局势可以说到了火烧眉毛的窘状。无计可施的崇祯特地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紧急入卫北京。吴襄提出,如果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一百万银子在毕生俭朴的崇祯眼里,是一笔庞大得令他肉痛的数字。他差点从龙椅上跳了起来:哇塞,我靠,怎么要这么多钱?吴襄于是就为他一笔一笔地算,算到后来,崇祯闭嘴无语了——他实在无法忍受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为此,崇祯只得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

为了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件大事。召见吴襄之后,崇祯多次向户部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苟延残喘,国库的存储竟然仅有区区四十万两。户部官员面对崇祯严厉的责骂仍然无计可施,而与此同时,崇祯个人的财产却丰厚无比。为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拿出属于他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所谓内帑,说白了就是属于皇帝个人的私房钱。但这无疑是要崇祯的命,他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干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但崇祯默然良久,依旧哭穷:今日内帑难以告先生。说罢,像是为了给他的哭穷增添一点生动的细节,他竟潸然泪下。

国库没有钱,皇帝有钱不想出,想要再杀鸡取卵或竭泽而渔地从老百姓头上搜刮已经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地盘了。这时,崇祯万般无奈,只得要求文武百官无偿捐助。但天下最富的皇帝都对拿钱来保卫自己的家天下不乐意,又有几个官员肯跟自己的口袋过不去呢?国丈周奎既是崇祯的岳父,也是当时最有钱的富豪之一,可当募捐的司礼监太监徐本正到他府上劝捐时,虽然徐哭着劝了半天,周依然不为所动。最终,徐愤然说: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崇祯知道后,只得密令周奎,要求他捐十万两,以便起个表率作用。老丈人周奎年岁虽大了些,可对自己的银子一点也不含糊:你皇上都不出钱,哪里又该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出呢?只是这话他不敢说出口,而是一个劲哭穷,声称即使勒紧裤带也只能捐一万两。崇祯认为一万两委实太少,至少得两万两才够意思吧。周奎不敢讨价还价,却暗地里进宫向女儿求援,于是周皇后背着崇祯给了他五千两,可就是这本身出自崇祯内帑的五千两,周奎也只捐了三千,余下的两千反成了他的外快。

其他后台不如周奎那么硬的大臣们,尽管个个富可敌国,却纷纷装穷,甚至在自家的大门上贴出“此房急售”的字条,表示他们家里已经穷得只能卖房子度日了。魏藻德出任多年首辅,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他知道一分钱不出肯定说不过,于是含着眼泪捐了五百两银子了事。总之,自天子到大臣的集体哭穷,这是大明王朝上演的最后一幕闹剧,闹剧的导演就是天子崇祯。其情其景,相当于一家有限公司突然遇到经济危机,董事长崇祯自己私人有钱,可他不愿拿出来,而是要求员工们勒紧裤带为公司募捐,而这些被董事长软硬兼施的员工们最好的对付手段就是哭穷:董事长啊,我们家里穷得一天只吃两餐稀饭,老鼠都饿得直咬自己的尾巴,我虽然爱公司,可我们无能为力啊。 最好

与此相对照的是另一桩耐人寻味的事:李自成围攻北京时,住在彰义门外的一个六十多岁的老汉,把平生的全部积蓄——白银四百余两——全部捐献给朝廷,充作军饷。这位可怜的老人从户部捐款出来时,耳畔响着轰隆隆的炮声,那是围城的李自成部队在攻城,老人站在街上,忍不住号啕大哭。崇祯听说此事后,下令封老人为锦衣千户。然而这个慷慨赴国难的老人的锦衣千户只当了一天。因为次日崇祯即自尽于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占北京,从崇祯宫内搜出的白银即多达三千七百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内。为了节省一百万而丢掉三千七百万乃至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账,可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到死也没有算清楚。至于崇祯的老岳父周奎,果如徐太监所言,一个月前周奎多捐一文也肉痛的家财,一个月后都在夹棍威胁下送进了农民军大营,从周家抄出的现银就多达五十三万两。魏藻德的下场更惨,他被铁匠刘宗敏抓走,几十年来搜刮的财产成了民军的战利品,他本人的脑袋也被夹棍夹破,在极度痛苦中哀号而死,其子也被砍作两段。总之,在明帝国这只病入膏肓的恐龙彻底倒下之前,这些寄生于恐龙体内的寄生虫们以集体哭穷的方式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末路。这场哭穷运动让人想起一则寓言:几只猴子共同抬一块石头,其中一只猴子想,即使我不用力,他们也会抬走的,于是他悄悄松了手。不料其他几只猴子也作如是想。后果可想而知:石头掉下来,砸伤了所有的猴子。

这个故事说明,第一,当官员们斗富夸强时,社会肯定变态;当官员们哭穷装逼时,社会肯定更变态;第二,国难临头时,挺身而出的往往不是肉食者,而是那些原本与国家和政治离得极其遥远的引车卖浆者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晚明官员的集体:盘剥手段让人大开眼界
朱元璋(1328-1398):明代开国皇帝,别名朱重八。安徽省凤阳县人,信仰佛教(资料图)本文原载于《同舟共进》2011年第12期,原标题为“晚明:敲骨吸髓的盘剥”。每个天下汹汹,民处倒悬的乱世,其内外因虽各有不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官员的集体。众所周知,大明缔造者朱元璋平生最看不得官员贪污,而他又给官员们设定了低得可怜的工资。在他身后,他的子孙们通过变通的方式,给大小官员增加了许多额外收入,这些收入往往被笼统地称为陋规,处于半合法地位,其数额常常是工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按理,官员们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了,但人是不知满足的动物,更何况每逢改朝换代之时,约束人心与行为的道德伦理,往往会被及时行乐的欲望所击溃。当“千里做官只为财”、“纱帽下面无穷汉”之类的理念成为官场上下奉行的人生准则时,即便朱元璋重生,恐怕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吏治也会束手无策。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
· 大明的末日奇景:1644年的三位皇帝
导读:1644年,大明朝的悲怆一刻,谁也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一年之中,竟然走马上任,出现了三位皇帝,实属世事无常,这三位皇帝有大明的崇祯帝,有大顺的李自成,更有入主中原的顺治皇帝。网络配图这一年的元旦,皇帝朱由检比平时更早就上朝了,除了近身侍卫和太监外,御座旁只有一个手执金吾的礼官站班,皇帝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启奏万岁,群臣因为没听到钟鼓声,以为圣驾还没有出来,所以迟到了。”执金吾者躬身启奏。“那就立刻鸣钟,开启东西门让他们马上进来!”皇帝不悦地宣谕。执金吾者下去传旨,钟声响彻了紫禁城,文东武西列班进入的两扇门也敞开了。但是等了一会儿,文武百官仍然不见一个进来。皇帝有点焦躁地对身边的司礼太监说:“那就先去谒太庙,然后再回来受朝贺吧!”这是年年元旦例行的礼仪。司礼监去到长安门外传旨时,发现御驾外出所需的銮舆驾马和仪仗队的一百多匹马都还在御厩中,没准备好。但是皇帝已经传下谕旨要先去谒太庙,金口一...
· 晚明官员的集体:盘剥手段之下作让人大开眼界
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历代都免不了的下级向上级打点,以及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国家款项这种普遍性外,还有一些见诸正史和笔记的向民间直接捞钱的方式,堪称从蚊子腹内刳油,令人叹为观止。每个天下汹汹,民处倒悬的乱世,其内外因虽各有不同,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官员的集体。众所周知,大明缔造者朱元璋平生最看不得官员贪污,而他又给官员们设定了低得可怜的工资。在他身后,他的子孙们通过变通的方式,给大小官员增加了许多额外收入,这些收入往往被笼统地称为陋规,处于半合法地位,其数额常常是工资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按理,官员们的日子应该很好过了,但人是不知满足的动物,更何况每逢改朝换代之时,约束人心与行为的道德伦理,往往会被及时行乐的欲望所击溃。当“千里做官只为财”、“纱帽下面无穷汉”之类的理念成为官场上下奉行的人生准则时,即便朱元璋重生,恐怕对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吏治也会束手无策。晚明官员们的黑色收入,除了历朝...
· 中华“飞来”奇景
飞来塔在北京海淀区北缘的白塔山上,有一巨石横空,上有一瑞庵塔,似天外飞来。飞来寺在广东省清远市飞来峡后,创建于南朝。一说是轩辕黄帝二庶子大禺和仲阴化为神仙,在一个风雨之夜将安徽舒城上元延旅寺移到此处;另一说是和尚李飞创建。据传,李曾说:“我名飞,来到此地便落成寺宇,是名飞来。”飞来石我国飞来石有三处:一处在驰名中外的著名风景区安徽黄山西部,石高10余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离,似天外飞来;另一处在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江西庐山西谷蛤蟆石上悬着的那块巨石;再一处在广西兴安县灵渠秦堤上,它是一块天然岩石,略成方形,上面平坦,高约4米,周长约20米,有石极可攀。飞来庙在河北省承德市双塔山上,其中一座小山上有座小庙。小山陡峭直立,人们徒手无法攀登,便把此庙称为“飞来庙”。该庙建于清乾隆年间。飞来峡位于广东清远城北,是北江流经的一段峡谷,苏东坡的“天开清源峡,地转凝碧湾”诗句就是吟咏此地飞来...
· 明朝这位皇帝贿赂群臣真荒唐!
“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押往蒙古囚禁,忠厚善良的朱祁钰“很不情愿”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事实上,朱祁镇从俘虏到囚犯,一路走来吃尽了苦头,已经元气大伤,翻盘的几率几乎为零。朱祁钰当然知道这一点,但有件事还是让他睡不着觉。原来,早在朱祁钰“很不情愿”地当上皇帝之前,老谋深算的孙太后就已经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言明将来一定要让朱见深继承皇位,当时迫于形势,朱祁钰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虽然作为一言九鼎的皇帝,朱祁钰完全可以翻脸不认账,但自古以来废太子一事必须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否则就不得人心了。可是,要得到那些从八股文里钻出来的大臣们的支持,又谈何容易!这时候,有个叫兴安的太监为他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不久后的一天,朱祁钰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共六人,分别是首辅陈循、次辅高b、阁员商辂、江渊、王一宁、萧t,他们当时是文官集团的头目。但朱祁钰只是跟他们随便拉了一些家常,谈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公事。六位大臣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