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宋冒险家寇准:敢拿皇帝作赌注 劝其亲征

2017-06-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1
转发:0
评论:0
大宋冒险家寇准:敢拿皇帝作赌注劝其亲征,寇准进士出身,典型的书生,但面对战争,面对敌强我弱之势,他不但身先士卒,领军前线

寇准进士出身,典型的书生,但面对战争,面对敌强我弱之势,他不但身先士卒,领军前线,而且还力排众议,动员皇帝御驾亲征,勇于担当,极见胆识。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9月,辽圣宗耶律隆绪率20万大军南侵,一路势如破竹,直逼澶州今河南濮阳市,威胁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边关的告急文书雪片般飞来,朝廷上下顿时慌作一团。宋真宗问计于群臣,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签书枢密院事陈尧叟主张迁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迁都逃跑,一时成了主流意见。

寇准知道这是王、陈二人打的如意算盘,他愤怒地说:“谁为陛下出此下策,罪不容诛啊!”接着他为皇帝分析:“您是英明领袖,内有谋臣,外有将帅,上下一致,众志成城,若您御驾亲征,定能击退辽军,反败为胜。即便不能立刻取胜,也可以打乱敌人部署,以逸待劳,最终取得胜利。大敌当前,倘若迁都逃跑,必至人心崩溃,敌人乘机长驱直入,天下还如何能保呢?”

寇准分析长短,权衡利弊,终于打动了皇帝,宋真宗答应亲征。

澶州位于黄河北岸,当宋真宗率军浩浩荡荡抵达黄河南岸一看,发现隔岸的澶州城战火弥漫,杀声震天,辽军气势正盛,王钦若们吓得直哆嗦,想打“退堂鼓”,又建议宋真宗驻扎下来,观察观察形势再说。

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皇帝却“隔岸观火”,这让寇准心急如焚。他劝宋真宗说:“李继隆、石保吉二将摆阵在辽军左右,呈夹击之势,各路援军正快马加鞭而来,不日即到,军事优势明显,如果您隔岸观战,疑而不进,势必坐失良机。”尽管寇准苦口婆心,但宋真宗还是犹豫不决。

人心动摇之际,寇准又请来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起出面做皇帝的思想工作。高琼久经沙场,资历老,经验足,说话有分量。面对皇帝,他慷慨陈词:“宰相说得极是,机不可失,我等愿效力死战!”有宰相掌舵,有将帅效死,宋真宗终于下定决心,北渡黄河,深入战争最前线。

过河以后,寇准在城内安全地带设置了禁卫,安置了皇帝,自己却日夜守在城楼上,与将士们并肩抗敌。枪林弹雨间,宋真宗心里不免又起来,他多次派侍从暗中观察寇准,想看他在城楼上吓成了啥样,谁知侍从连连回来报告说:“相公饮酒矣,唱曲子矣,掷骰子矣,鼾睡矣”北宋陈师道《后山谈丛》,不是饮酒,就是唱歌,不是玩牌,就是鼾睡,活似周郎重生,诸葛再世。宋真宗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由衷感叹道:“准如此,吾复何忧!”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皇帝亲临前线,鼓舞了士气,宋军连连告捷,最终取得了胜利,逼得辽军主动请求议和,与宋朝缔结了“澶渊之盟”,签订了停战协定,宋辽边境从此开始了多年的平安友好。

从寇准在“澶州之战”前后的表现来看,他既有文臣的精明,又有武将的勇猛。孤掌难鸣之际,他懂得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劝说皇帝以大局为重;在战火一线,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拯救国家于危亡之间;他在城楼上莺歌燕舞,安之若素,为皇帝树立了必胜的信心,可谓敢于冒险,胆识过人。

后来,王钦若曾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请求皇帝亲征,是把皇帝作赌注,孤注一掷。王钦若此举虽然动机不良,但也是实话实说,不孤注一掷,哪来澶州之战的胜利?哪来边境多年的安宁?哪来国内的繁荣与发展?而所有这些,都取决于寇准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胆识。作者:晏建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寇准是怎么死的?
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捷。天资不错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据说寇准在十四岁的时候,写出的许多诗篇就能引得众人赞扬,很是优秀。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精习《春秋》。寒窗苦读十年,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当时寇准才十九岁。十九岁的进士,足以证明寇准的能力出众。进士及第,初入仕途,寇准先任大理评事,后为巴东知县、成安知县、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随着官职的升任,寇准越来越得到皇帝的重用。寇准是一个敢于直谏的直臣,时常因为大胆进谏而引得宋太宗怒火高涨。但是细细思想,宋太宗也知道寇准所说的是对...
· 北宋名臣寇准简介寇准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寇准别名:寇平仲美称:渭南三贤之一谥号:忠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华州下邽出生日期:公元961年去世时间:公元1023年职业:政治家﹑诗人官职: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使封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代表作品:《寇忠愍诗集》主要成就:澶渊退辽,开发雷州公元961年,寇准出生于华州下邽。寇家是名门望族,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为屡建大功,所以准许他以官职为姓,苏家人从此以后便改姓寇。寇准的父亲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后来以国公爵位封之,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太师尚书令。祖上基因优良,寇准从小开始就表现的比常人更加聪慧敏捷。天资不错而又勤奋好学,所以年纪轻轻就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据说寇准在十四岁的时候,写出的许多诗篇就能引得众人赞扬,很是优秀。十五岁的时候已经精习《春秋》。寒窗苦读十年,寇准于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当时寇准才十九岁。十...
· 北宋名臣寇准是谁?寇准的生平介绍
寇准出生名门望族,也就是所谓的“官二代”。但是寇准可不是不学无术的官二代,有真材实料,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了进士,当了一个小知县。寇准做到京官的时候,宋太宗就说,他有寇准这样的臣子,就像唐太宗李世民有魏徵那样的臣子一样。宋太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次寇准上谏,讲的话很难入耳,气得宋太宗起身就走。其他大臣都愣在原地,不敢出声,只有寇准上前扯住了宋太宗的衣服,劝他重新落座,慢慢地又把话给宋太宗讲了一遍。等宋太宗冷静下来,才晓得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寇准说的确实有道理,对寇准大加赞赏,寇准才入了君心。宋太宗一直未立储的事情烦恼,因为不晓得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好,还是要在哥哥赵匡胤的后代中选择储君。因为之前处置过一个建议立储的大臣,所以搞得其他大臣现在都不敢谈论这件事情,宋太宗找不到人商量。这时,寇准从青州回京了,宋太宗一听见寇准回来的消息,赶紧就把寇准召进宫来,带有一种责怪的语气问道:“你怎么才回来啊!...
· 北宋“争议人物”寇准
宋真宗景德元年,毕士安荐寇准为相,说: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臣所不如”。宋真宗心存疑虑,说:“闻其好刚使气。”毕士安于是为之申辩,说:“准忘身殉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看来,寇准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争议的焦点,乃是“好刚使气”。寇准的“好刚”,大概是“刚正不阿”,而不是“刚愎自用”。只要有利于社稷,他当说则说,当做则做,绝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甚至在皇上面前,也不忌讳。其实,早在宋真宗之前,他就已有数次使宋太宗不快,却依然秉性不改。毕士安将他的这种秉性称之为“忘身殉国”。在他看来,这正是寇准的可贵之处。寇准的“使气”,使的也是正气而不是邪气。用毕士安的话说,叫做“秉道疾邪”。例如,对于官场上司空见惯的拍马风,他就深恶痛绝,即使是拍他的马屁,他也十分讨厌。丁谓为寇准拂拭须上的羹汁,就受到其辛辣的嘲讽:“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如今与“拍马”同义的“溜须”之说,出典就在于...
· 寇准让皇帝又爱又恨!为什么会敢绑架皇帝抗辽!
寇准是一个让皇帝又爱又恨的人物,他才学很大,见识也非凡,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总有办法。但牛脾气也很厉害,常常是梗着脖子与皇帝对着干。把他几次贬出京城,又几次召回,但他仍然是我行我素,耿直之性不改。也正因为这样,才成就了他一代名臣的风采。一、诚实正直,性情刚烈寇准从小就是个有为少年,学习刻苦,不浪费时光,通晓《左传》、《春秋》等名著,对儒家的经典《论语》等更是精通。勤奋学习的结果,不仅使他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培养了他诚实正直的良好品质。公元980年,寇准十九岁,准备参加进士考试。当时的皇帝是宋太宗,宋太宗选拔人才有个特点,就是喜欢年龄大一些的,大概他是觉得年龄大的人稳重会办事。既然皇帝喜欢,那些考生也就纷纷投其所好,一些人总是故意把自己的年龄说大一点,反正当时的户口登记也不怎么完备。寇准是真有才学,但十九岁就考进士实在是有些小了点。早在唐朝时就有句话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就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