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洋女师学堂: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

2017-06-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71
转发:0
评论:0
北洋女师学堂: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师学堂陈凯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

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师学堂

陈凯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是朝廷为挽救日薄西山的命运,推行包括兴办新式学堂在内的“新政”时期。天津府主办的北洋女师学堂,恰是于此时创建的。当年之所以注重对女子的教育,则是基于如下的认识,“因孩提之童,日依母侧,熏陶渐染,习惯自然”;且从历史来看,“古今圣贤豪杰,建大功、立大业者,往往承幼时之母教,定一生之志趣”。因此,认为“女子一端尤为家庭教育之根源,培植人才之基础”。学堂聘“品行端方,学问优裕”的翰林院编修傅增湘为监督(民国后傅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在傅的主持下,专门制定了《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章程》共分八章,首先明确,学堂“以养成高等小学、初等小学女教员,期于女子普及(教育)为宗旨”。在培养目标上,则提出“为造就师资,尤重妇德,一切管束教授,务在陶冶其行为心性,使可为后生仪范”。在当年维新思潮涌动的年代,特别提出“一切急激过新之学说、时论,概戒弗谭”。就是说,一切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都是禁区,一概不得谈论,明确地设置了一条“莫谈国事”的戒律。《章程》规定,先办为期一年六个月“修业年限”的“简易科”,又分一、二两部。为了解当年课程设置,现将“第一部”开设的“学科”及“学科程度”要求,摘录如下:修身,人伦道德要旨教授法;教育,包括教育史、应用心理学、伦理学大意、教育原理、管理法、实地练习、教授法、保育法;国文,讲读文法、作文教授法;历史,中国及东西洋历史教授法;地理,中国及外国历史教授法;家政,家事卫生、衣食住、育儿、家计簿记;体操,普通游戏;习字,楷书与行书;图画,自在用器;手工,裁缝、织物、刺绣;乐歌,单音唱歌、复音唱歌、乐器用法。其中,习字、图画、手工、乐歌为“随意科”,即选修课,其余为必修。作为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可谓完备。关于入学资格,规定需“品行端谨,身体健全,文理通顺”;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是学生年龄竟限于“二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参阅同时代的《北洋师范学堂试办章程》,其招考男性学生年龄也在“三十五岁以下,二十岁以上”,这是当年新式学堂初办时的特殊情况,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章程》还对“退学”、“考试”、“职员分掌事务”等,逐一做了规定。而在“寄宿舍规则”一项,规定尤为详细,从学生需“以德育为重,同学共处,当互为辑睦,以礼义节操相勉,凡涉旧日有失忠厚之言语行为,均宜严避”;“除游戏场外,不得唱歌喧笑”;到“携带装具”衣箱、衣包数量,“占地不过六方尺”等,规定达二十一条之多。

学堂监督傅增湘在主持校务一个时期后,又曾将办学情形及拟做整顿的意见呈报,称“当时(学生)投考虽多,合格较少,只取录四十余名”。傅本人又“亲往上海招考,各处闻风争至,陆续收录五十余名”。但“学生程度不齐,课程高低碍难两就”,其后不得不淘汰九名。这样,两期共有师范女生九十五名。第三期拟再招四十名,将“札饬官立五处女子小学,选择合格女生,保送来堂”。从这里的文字看,说明小学毕业,便获得入学资格,而不是像今天需初中毕业,方能报考“中师”。在教学方面,既肯定“诸生勤奋向学,进步可观”,又指出“年龄不齐,程度不一”。并提出西洋人教授体操“言语隔阂,指授多艰”,将改聘上海女教习“来津专授”,等等。至1908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完全科”。1910年,傅增湘辞职,吴鼎昌继任。

辛亥革命后,学堂先后更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校,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又更名为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五四”前后,邓颖超、刘扬、郭隆真、许广平等,都曾在女师求学。其河北天纬路校址,现由天津美术学院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北洋女师是天津府辖下,于1904年由吕碧城等倡办的非师范性质的“天津公立女学堂”。吕碧城(1884—1943)安徽旌德人,系翰林院编修、山西学政吕凤岐之女,颇具文才。1903年,只身赴天津,被《大公报》英敛之识才聘用,诗文屡见报章。在英敛之和《日日新闻》主笔方若等的支持下,由官绅捐款,于1904年,创立了“公立女学堂”,此时,吕碧城年方二十岁。《大公报》1904年10月3日《专件》栏,刊有“倡办人吕碧城”署名的《天津女学堂创办简章》,规定学堂以“开导女子普通知识,培植后来师范,溥(普)及教育为宗旨”。并附学堂“创始经理人”英敛之、方药雨(即方若)署名的启事,称“襄此善举,诚为开通风气,栽培国民之要图”。同时,公布了开学时间。女学堂首期招有学生30人。惟因经费难筹,经天津府拨助开办费一千元,又获厘捐局、银元局每月各拨银一百两,为常年经费。那一时期,新式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官方认识到,“兴学莫重于得师”,“造就师范,刻不容缓”,遂将公立女学堂改造为北洋女师学堂,由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洋女师范学堂
参见原直隶女子师范学校主楼
·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
学制学堂分二等学堂、头等学堂。盛宣怀称二等学堂相当于小学教育,入学年龄自13至15岁,肄业4年方能升入头等学堂;当时预计成立4班,每班30名,但头1年先设3班,学生由天津、上海、香港等处招收,已通小学堂第3年功课者列作头班,以下通第2年、第1年功课者,分列2班、3班。第2年,头班生即可升入头等学堂的第4班;以下递升,另再招收新生。二等学堂二等学堂,入学标准在读过四书,详通一二经,文理稍顺者;其在堂功课中,4年皆习英文、数学,第3年起又加入各国史鉴、舆地学、格物书等,另亦有四书等汉文课程,全由汉教习教之。八股试帖,头、二等学堂均不习。凡此课程,率由丁家立拟定,由直隶总督准办。二等学堂总办为蔡绍基。头等学堂头等学堂亦以120名为定额,第1年招收已通过大学第1年功课者30名为第4班,以后逐年递升;4年学成,则派往外洋历练,或委派洋务职事。盛氏规划中,头等学堂性质类如外国之大学堂。学堂之经费以津海...
· 北洋军阀
· 北洋水师英烈林履中
今年是北洋海战137周年,近日,大鹿岛村民自觉来到大鹿岛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北洋水师牺牲的英雄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海战是一道分水线,在这之前,大清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看起来像模像样,而这之后,则大清国运消散,逐渐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在这场战争中,无数英烈在黄海大东沟海域奋勇杀敌,这些是我国海权探索之路的先行者……其中,林履中,是从福建闽侯走出来的将领。林履中(1852-1894),字少谷,是福建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人,晚清爱国将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成为名族英雄。1、早年履历林履中小时候是孤儿,由林白水祖父母收养。1871年,林履中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驾驶,成绩优秀,是同学中的翘楚。在当时,是为数不多的海军人才。2、海军生涯初毕业后,他在“伏波”、“威远”等舰担任大副、教练大副等职务,开始从理论走近实践,锻炼了航海,管理能力。1882年,林履中去德英留学深造,学习驾驶、...
· 自强学堂
历史沿革1893年11月29日,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学堂位于武昌三佛阁大朝街口,开办之初,设方言、算学、格致、商务四门,专门培养外语和商务人才。每门招生20人。1898年,方言一门扩大为英语、法语、德语、俄语、东文(日语)5种语言。同年2月,自强学堂派遣总稽察姚锡光率团赴日考察学习。1902年,自强学堂由三佛阁迁至东厂口,同时改名为方言学堂。“方言”即“外语”之意。根据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上奏并得到清政府认可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各学堂奖励章程》文件的规定,湖北方言学堂为“程度与高等学堂略同”的“外省方言学堂”,方言学堂不设总办,由曾任岳麓书院学监、自强学堂末任提调的程颂万出任方言学堂提调。课程设有地理、历史、算术、公法、交涉等。1911年3月,辛亥革命前夕,新任湖广总督瑞征认为学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