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代如何解决违章建筑问题?

2017-06-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4
转发:0
评论:0
宋代如何解决违章建筑问题?,从唐代长安到北宋开封,中国的大都会从坊市制演变为街市制。在这背后,是官府

  

  从唐代长安到北宋开封,中国的大都会从坊市制演变为街市制。在这背后,是官府的禁街与百姓的侵街,是官与民争夺城市空间的一幕幕大戏。总的来说,官府对街市的管理渐趋宽松。

禁街与侵街,是自唐朝以来官府与百姓在大都市争夺空间、反复博弈的重要内容。

  

  唐朝的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坊市制的典范和顶峰。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之所,皇城是中央各官署集中区域,外郭城则主要是居民区、商业区和寺观等建筑区。外郭城的主干街道南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最宽的是南北向的中央御街——朱雀大街,宽155米;最窄的顺城街,约20米;与外郭城各城门相通的街道宽都在50米以上,将外郭城分隔成一百多个坊区和两个市区。坊有坊墙,市有市墙,出入各有坊门和市门。除官署、寺庙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住宅外,坊内住宅一律不得临街开门,商业活动也必须在指定的市场进行。

  

  每到晚上,鼓声响过后,城门、坊门、市门按规定都要关闭,全城实行宵禁,没有官府的特殊证明,一律不得在街上行走,违者将受到拘捕和处罚。街道也不允许私搭乱建。每次皇帝出行,盛陈仪仗,沿途静街,禁止行人,所过旗亭、市楼垂帘外蔽,更不允许普通百姓居高临下观望。由于长安城比较大,有的居民从城外回家,进了城门后,晚鼓擂动,城门、坊门、市门都纷纷关闭,不敢违反官府的禁令,只好躲在桥下蜷缩一夜,待天明晨鼓擂响后,再上街返回家中。

  

  这种封闭的管理体制,给居民的生活和商品交易活动都带来极大的不便,唐朝中叶,随着都城人口的膨胀和商业的繁荣,出现了各种“侵街”之举。

  

  有的居民违反不得临街开门的规定,住宅大门朝街开;有的居民凿墙破洞,将屋舍扩建至街道;有的居民和军将占用原来警卫部队在街道执勤的房舍,并且大肆修造和扩建。在街道上,小商小贩日益活跃,卖胡饼的、卖鲜鱼的,都出现了。更有甚者,晨鼓未响,坊门已经先开;晚鼓已擂,坊门、市门仍不关闭,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还有的居民,置禁令于不顾,在道路上穿坑取土。

  

  当时负责街道管理和治安的官员主要是左右街使和御史台。有关官员曾经多次上书,反映情况,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下达了多次拆迁令,强行拆除私搭乱建的房舍,对涉案官吏予以处罚,违法向街开启的门一律填塞。但由于人手有限,很难全面禁止。而京城以外的大城市,侵街现象更为严重。如扬州,地处水陆交通冲要,各地工商业者云集于此,侵街造舍极为普遍,以致街衢拥堵,难以行车。

在禁街与侵街的博弈中,北宋的开封从坊市制演变为街市制,禁街的条令已经大为宽松。

  

  《清明上河图》是描绘北宋东京(开封)的画卷,生动展示了从封闭的坊市演变为开放的街市后,帝都的繁华与勃勃生机。从画面上看,因临街不得开门的禁令已经废止,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不再有固定的市场,街旁、桥上、巷内,都可以经商和交易。街鼓制度和宵禁制度也都被废除,夜市、早市接踵,商品品种丰富多样,尤其是食品种类繁多,少男少女沿着大街一路走一路吃,从早上吃到半夜,可以不重样,夜市才撤,早市又开。正如在北宋开封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孟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中的描述:“其阔略大量,天下无之也。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乐海。别有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之万数,不欲繁碎。”

  

  街道的管理宽松后,侵街的现象也日益加剧。与唐朝长安的宽阔街道相比,北宋开封的街道狭促了许多。按规定,主要街道大约宽三十米,道路两旁还有排水沟和绿化树木。街道两边林立的店铺,因招徕顾客和商业经营的需求,常常将经营范围向道路中间“挺进”,加上市民、游人如织,道路的拥堵可想而知。皇帝出行,因不再禁街,从而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随行的上至侍从百司官属下至厮役都“杂行道中”,“士庶观者率随扈从之人,夹道驰走,喧呼不禁”。

  

  “侵街”的日趋严重,给城市的管理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引起交通拥堵,给出行带来不便;二是临街店铺侵占街道,也侵占了排水沟、绿化带,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三是违章建筑多为木构材料,容易引发火灾,开封城多次大火,临街店铺往往一烧就连成片,损失惨重;四是侵街的违章建筑不易管理,人员混杂,导致治安案件增加。

  

  面对着日益加剧的“侵街”现象,北宋朝廷采取了分别酌情的处理办法。

  

  首先是皇帝的出行仪仗队主动减少随行人员,缩小规模;

  

  其次谨慎对待违章建筑,关系到基本民生则不强行拆除;而对贵族、官吏、商人非法侵街的行为,或强行拆撤,或对商人因“侵街”而增加的商业利润征税。

  

  城市在扩大,人口在增加,“侵街”屡禁不止。对城管和流动摊贩之间的博弈如何评价、如何协调,仍然是中国大城市目前面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代如何解决违章建筑问题?宋代也有违章建筑
从唐代长安到北宋开封,中国的大都会从坊市制演变为街市制。在这背后,是官府的禁街与百姓的侵街,是官与民争夺城市空间的一幕幕大戏。总的来说,官府对街市的管理渐趋宽松。禁街与侵街,是自唐朝以来官府与百姓在大都市争夺空间、反复博弈的重要内容。唐朝的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坊市制的典范和顶峰。宫城是皇帝起居和办公之所,皇城是中央各官署集中区域,外郭城则主要是居民区、商业区和寺观等建筑区。外郭城的主干街道南北十一条,东西十四条,最宽的是南北向的中央御街——朱雀大街,宽155米;最窄的顺城街,约20米;与外郭城各城门相通的街道宽都在50米以上,将外郭城分隔成一百多个坊区和两个市区。坊有坊墙,市有市墙,出入各有坊门和市门。除官署、寺庙和三品以上官员的住宅外,坊内住宅一律不得临街开门,商业活动也必须在指定的市场进行。每到晚上,鼓声响过后,城门、坊门、市门按规定都要关闭,全城实行宵禁,没有官府的特殊证明,一律不得...
· 宋代如何解决剩女问题:陪嫁几十亩地
北宋和南宋,都有个共同的社会难题,就是剩女多。照理说,剩不剩的,自得其乐就好,与旁人无关。问题是,宋代的剩女们之所以剩着,并非自己选择的结果。剩女们个个都削尖了头,想往围城里钻,却苦于当时社会风气崇尚奢华,“风俗奢靡,日甚一日”,“高嫁妆”成风,黄花闺女留来留去留成了愁。对于一般人家来说,生个女儿可真是愁死人,亏大了。养大了女儿,还得倒贴高嫁妆,才有机会让女儿成为别人家的苦力——任劳任怨,任打任骂,由着婆婆凌虐。也难怪那个年头的人都重男轻女。生个小子,将来靠着嫁妆,就能过上小康生活,还免费赠送一个苦力和出气筒。这么划算的生意,哪里去找?于是,嫁不出去的女子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成了社会问题。在古代,地多人少,人口的繁衍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在。况且,在以人头税为主要收入的年头,人口多,政府就有钱,国家就有兵;人口少,啥都没有,也难怪朝廷对剩女问题头疼不已。这么多剩女,怎么解决?有的是靠宗族的...
· 隋炀帝是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领远征水师一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由于当时语言不通,又有数千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亡,两位将军只得率部返回大陆,同时带走土著数千人。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去台湾的大规模行动。后来,东吴庙阳太守沈莹写了一本名为《临海水土异物志》书,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指的是台湾;“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网络配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300多年的分裂,政权频繁更替,战乱连年不断,各个统治集团还无力稳固政权,就更无心顾及一海相隔的台湾了。大陆和台湾的交往也只限于...
· 黑龙江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古代又是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的?
近年来,黑龙江的人口外流,人口下降压力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近期的会议中指出,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想要制定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规划,就需要通过培育产业、创办企业、增加就业,做到安业、拴心、留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外流和人口减少问题。其实人口问题,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大问题,那么在古代,古代朝廷是如何解决人口问题的呢?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其实最开始,朝代的建立,因为战乱、饥荒等原因,国家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因此是需要更多的人力,所以当一个新的统治者出现的时候,他会通过减轻赋税,还有鼓励生育的方式去解决人口少的问题。比如在唐朝的时候,会有明文规定,女子需要在多少岁之前家人,男子多少岁之前需要结婚,要是家里有适合婚嫁的人,却没有结婚的话,父母是要被判刑的;还有一些朝代,如果实在找不到人嫁或者娶的,后面到了年纪也不用担心,因为国家会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为他们找到结婚对象的。图源自网络另外还有...
· 古代是怎样解决光棍问题的?
光棍,是人类有了约束关系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不是性问题,而是婚姻问题。在古代,光棍问题其实比现在要严重多了,且历代都有。古代允许开妓院,女子合法,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部分光棍男人的。但逛妓院终归不是彻底的解决办法。那么,古代是如何解决光棍问题的?简单归纳一下,一般说来有以下七种种手段。强制女子出嫁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公了,逼其强行嫁人。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呢,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在有不少女孩子,对男朋友挑三捡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过去你这样做是犯罪行为呢,小心给家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