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现身深圳 不逊郑和航海图

2017-06-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明代东西洋航海图现身深圳不逊郑和航海图,中新社深圳11月4日电(记者郑小红)一幅被西方人称为《雪尔登中国地图》的中国明代

中新社深圳11月4日电 (记者 郑小红)一幅被西方人称为《雪尔登中国地图》的中国明代古航海图,现身正在此间举行的深圳读书月上。京沪深港等地专家认为这张《明代东西洋航海图》将改写中国地图史。

记者4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这幅《明代东西洋航海图》(原大高精复制作)在国内的首次公开亮相。几百年前它出自中国人之手,几经传奇辗转,最终被埋藏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汇聚此间的京沪深港等地多位文史地理界专家们如获至宝。

这幅古海图纵158厘米,横96厘米。在以书本式、画卷式航海图集为主要形式的中国古航海图中,如此巨幅的海图实属少见。专家们认为,这幅航海图的实用性和远洋航海意义都不亚于《郑和航海图》。

该图绘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陆地与海洋概貌,对航海所途经海区的各类地形地貌如城镇、山峰、河流、岛礁、峡门和植被等,都用不同色彩和图案进行明晰的标识,并罕见地在上方标出了罗盘与比例尺。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光圻指出,它兼具东西方古代航海图的绘制技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幅中国古代航海总图。

深圳海图研究者梁二平则认为,这幅图开创了中国海图史上多项“第一”: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幅标有罗盘与比例尺的古代航海图和第一幅实测式的远洋实用航海图,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幅准确表现中国与东亚地区地理关系的海图,第一幅明确绘出南海四岛和澎、台准确位置与基本图形的海图,而这幅并非出自官方的海图能够明确标注出南海四岛,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经营南海四岛的历史事实。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从这幅图上可以大胆推测,这幅图的绘制水平以及它对周围海域、地形地貌的反映准确度,在当时已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一定会改写中国的航海史。(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郑和航海图
内容《郑和航海图》共20页航海地图、109条针路航线和4幅过洋牵星图,航海地图高20.3厘米,全长560厘米,包含500个地名。航海地图郑和航海图五针路第2页: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图,上有宝船厂、静海寺、天妃宫、天地坛第3页、沿长江东航经过皇城、钟山、龙谭、观音门、燕子集、瓜州、金山、大港、焦山、镇江第4页沿长江东航经过东鞋山、江阴、香山、龙王庙、天妃宫、巡司、蔡港、白茅港、太仓卫第5页吴淞江、天妃宫、崇明州、茶山、召宝山、南汇、金沙卫、乍浦、海宁卫、灵山卫、昌国所、普陀山第6页大磨山、双屿门、东屿、东厨、大面山、郭巨千户所、大嵩千户所、东门山、三母山、焦山第7页松门卫、大尖经、钱山、中界山、石塘、虎斗、黄山、温州卫、平阳卫第8页虎礁、壮士千户所、满门千户所、芙蓉山、洪山、龟屿、大金门第9页古山、福建布政司、五虎山、长乐、南山寺、东沙、乌邱山、平海卫、兴化府第10页泉州卫、崇武所、漳州...
· 郑和宝船图纸消失的揭秘毁掉航海图的竟是乾隆
永乐皇帝是一铁腕强权且雄才伟略的帝王,郑和七下西洋就是永乐盛世的一大壮举,是朱棣向四邻展示大明国文治武功的盛大举措。宝船长44丈,宽18丈,能够承载数千人,工艺技术领先欧洲上百年,遮天蔽日,称之为当时背景下的航空母舰也是毫不夸张的。记得有这样一句话:“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而这说的就是宝船也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之后,淹没在了历史的烟云中,只能从史书的字里行间之中感受当年横亘亚非海洋的大气磅礴。近代以来,人们对于当年宝船图纸是热议不断,不少人直接指出宝船图纸的消失是和明朝弘治名臣刘大夏挂钩,是他导致了图纸的销毁,他要背负历史的罪名。有历史记载,在成化年间,有太监撺掇皇帝学郑和下西洋,命令兵部尚书去找郑和海图,图纸却不翼而飞,原来是刘大夏藏起来了,而刘大夏这样做也是有自己的说辞的,他指出:郑和下西洋太费钱,就算弄来宝贝也没有用,海图虽然有,但还不如烧了。就是这个记载,刘大夏被后世不少的学者大家所抨...
·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有苏洲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
· 郑和下西洋
背景郑和以前的中国海洋活动明成祖画像十四世纪上半叶北非丹吉尔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有描写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近年在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长11.4丈,宽3.3丈,比近两个世纪后的郑和宝船小。它以十二道隔梁分隔出十三个船舱,隔板厚达10至12厘米,每道隔梁用三四块木板榫接而成,并与船肋骨紧密结合在一起,舱内采用水密舱壁。宋船曾采用榫接、铁钉加固、船板缝隙中填塞捻合物的办法,来保证船的坚固性和水密性。可得知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明朝海禁一艘明代福船明朝从洪武年间到隆庆年间,实行了近二百年海禁,开海时期只占二十五个百份比。郑和下西洋时的永乐年间,海禁政策甚至较洪武年间更为严苛。永乐二年(1404年)诏令“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五年(1407年)甚至在安南也实行海禁:“亦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海禁是一项锁国性质的国策,严格...
· 郑和下西洋
[郑和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保庙][郑和下西洋海船复原图]/div>(郑和船队最大的海船长44丈4尺,宽18丈,立九桅,挂十二帆,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短宽型船体的设计,体现了先进的造船技术,行驶起来平稳安全。船队航行中兼用天文与水罗盘导航。)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巩固海内,耀威异邦,抚剿逃亡海外的臣民,获取异国珍宝奇货,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起派郑和几次下西洋。郑和(公元1371~1435年),本姓马,小宇三保,回族。祖父与父亲都从海路到过教圣地天房(今麦加),郑和自幼受到家庭探险精神的熏陶,为他日后出海远洋打下了基础。明初郑和人宫做宦官,囚靖难立战功,赐姓郑名和,人称“三保太监”。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诏令郑和与副使土景弘第一次出使西洋。其船队总共27800多人,分乘人船62艘,小船200余艘。船队满载丝绸瓷器等物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刘家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