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学者谈生育文化:古代并非一味追求多生多育

2017-06-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6
转发:0
评论:0
学者谈生育文化:古代并非一味追求多生多育,历史人口学一般被定义为使用常规或非常规人口技术对现存历史人口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历史人口学一般被定义为使用常规或非常规人口技术对现存历史人口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历史上详细的人口信息,如人口规模、性别、年龄结构、出生、死亡、人口迁移,并对包括以上人口特征及事件在内的人口变化进行测量与分析。自法国历史人口学家Louis Henry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历史人口学以来,该学科在世界上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过去30年中,对中国历史人口学及人口史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中国历史上生育模式与生育行为的详尽考查及对其复杂性的深入分析。

  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婚姻、生育模式成为世界上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也常常被作为典型加以讨论。但是,在讨论中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将中国历史上的家庭、婚姻、生育模式简单化、极端化、理想化。例如,在对中国过去的生育模式与行为的认识上,就有一些长期存在的误区。

  这些误区或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中国历史上的“生育水平非常高”或“异常地高”。二,造成这种高生育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人总是“尽可能地多要孩子”,“中国人不仅喜欢要孩子,他们喜欢要很多孩子”。中国历史上“从不存在有意识的生育或人口控制”。三,中国人之所以追求“多生多育”或“竭尽全力地”去增加儿子的数量,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鼓励生育。四,形成这种文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学者和官员“讨论与提倡生育或人口控制”。这些简单且极端的观点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流行,并对中国的生育与人口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近年中国历史人口学研究表明,以上的几个观点都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或错误。

  第一,对在许多地区收集的历史人口数据的分析证明,和人口学中通常所说的自然生育率或西北欧一些国家人口转变开始以前的婚内生育率相比,中国历史上的婚内生育率要低得多。这种较低的婚内生育率和过去中国妇女结婚后开始生育较迟、各胎次间生育间隔较长、停止生育年龄较早有关。中国过去的生育水平尤其是已婚妇女的生育水平,并不是非常高或异常高。
  第二,近来的一些研究发现,历史上妇女生育间隔的长短、胎次递进比的高低、停止生育时间的早晚常与其已有子女的存活状况及性别构成有关。一般地说,当一些妇女已经有了儿子和女儿后(尤其是儿子多于女儿时),她们就更倾向于放慢或停止生育。与那些已经生育了相同数量孩子但只有儿子或女儿的妇女相比,她们的生育水平要低一些。这表明,中国人在历史上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多生多育”或“尽可能地多要孩子”。相当一部分人对生育数量、子女构成或家庭规模是进行了理智的考虑并有意识地进行控制的。

  第三,对过去人口行为的研究还发现,在历史上中国人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多生孩子。相当一些人是根据其家庭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去调整生育行为或控制家庭规模的。例如,史料记载,溺婴现象曾在宋代普遍存在。在记录这种陋习时,苏轼、杨时、朱松、李纲、范致明等许多名人都曾记载过在他们所熟悉的一些地区“生子计产授口”或“计产育子”的做法时有流行。很多家庭“不喜多子”,“只养二男一女”。有些地方此风独甚,“富民之家不过二男一女,中下之家大率一男而已”。这些记录表明,至少在有些地区,传统的生育文化并不是一味地鼓励“多生多育”。更重要的是,尽管一些人曾听过“多子多福”的说法或曾有过类似的观念,但面对生活现实,很多先人很可能会像我们一样去调整他们的生育行为和家庭规模。

  第四,虽然中国过去不少朝代的统治者把增加人口看成增强国力与繁荣经济的重要条件,但在看到人口压力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后,历史上也有一些学者和官员讨论人口增长的弊端或宣传限制人口增长的主张,并不像国外一些学者所断言的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学者和官员“讨论与提倡生育或人口控制”。在这方面,一些中国人口思想史专著已经对韩非子、王梵志、董其昌、徐光启、冯梦龙、洪亮吉、汪士铎等人的人口观点作过详尽讨论。

  第五,对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及其影响应该细致考察,不应简单化。例如,很多人常常举出“多子多福”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多生多育的依据。这两种说法都有很长的历史。“多子多福”的说法通常被认为来自《诗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出自《孟子》。这两种说法都会对人的生育行为产生影响,但严格讲,它们对于存活子女(或儿子)数量的要求是很不一样的。第一种说法强调的是“多”,子女或儿子越多越好,所以就要多生育。而第二种说法则强调要有“后”,或有儿子延续家庭的血脉。当死亡水平较高时,较多的生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但当死亡水平较低或已经有儿子活到成年时,继续较多的生育就变得不再重要。因此,第二种观念并不一定要求妇女生育许多孩子。把这两种观念及其影响混淆在一起,不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生育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藏文化—传统体育—多具古
这是藏区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先立一石头作靶子,然后掷石击打。打石靶比赛一般为两人对抗赛,即两人各立有7个横排靶子,每个靶子大小不等,从左数起头一个靶子,高30厘米左右,宽12厘米左右,其他6个靶子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个靶间距约有50厘米。双方的靶子大小必须相近,靶子要对齐,各靶的间隔约有30步。两人轮流打靶子,每次可掷石一次。第一靶叫“虎跃”,指中靶者可如虎腾跃之意,即中靶者向对方立靶者处跳跃一次,在所跳之处再掷石打靶,若未打中则画线为记,下次从线界处掷打。第二靶叫“豹跃”,打中此靶者可如豹猛跃之意,即中靶者双腿并合往对方立靶处跳跃一次,继续掷石打靶。第三靶叫“人卧”,即中靶者以己身长靠近对方靶子。第四靶叫“狗卧”,即中靶者下蹲以双手抱拢双膝之后的体长前进。双手抱拢双膝是表示狗卧姿势。第五靶叫“九肘”,即中靶者的胳膊肘向前量进九肘。第六靶叫“吹弹丸”,即在手里放一羊粪蛋,将其一口气吹向...
· 名人逸事趣谈多
最年轻的岁月被国人视为正直和廉洁的象征的古罗马*家大加图(公元前234--149),80岁时开始钻研希腊语,这使他周围的人大为不解。他们问他:“耄耋之年,怎么还学习这么难学的希腊语?”大加图回答说,这是他所剩下的最年轻的岁月了。自知之明威廉·F·巴克利(1925年出生)是美国保守政界很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博学多才的编辑、作家。他反应敏捷,言辞犀利。1965年,巴克利被推为保守派候选纽约市市长一职,实际上,他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甚至巴克利本人也不怎么认真对待竞选。其间,有位记者采访他,问道:“如果你被选为纽约市市长,你要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什么?”巴克利回答说:“我将首先重新点一下选票,看看有没有弄错。”自寻荣幸曾任印度总督、外交部长和驻美大使等职的英国保守党*家哈里法克斯伯爵(1881一1959年)在生活中喜欢演一些即兴的幽默恶作剧。有一次他在去巴斯的火车上旅行,同车厢的是两位互不相识的中年妇...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漫谈之七“科举教育”
七、科举教育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1.科举考试程序⑴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⑵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在各省城举行。每届三年,考期在子、午、卯、酉年的秋八月,称“秋闱”(秋试),为正科。遇新君登极寿诞庆典,加科为恩科。考三场,每场三日。由钦命的主考官主持,凡属本省生员、...
· 越王勾践为何一再提倡要“多生多育”?
提起“卧薪尝胆”,人们自然会想到勾践。这是一个“非屌丝”励志故事。为此,蒲松龄先生曾撰联自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寥寥数语,道出了越王勾践艰苦卓绝的复兴之路和心理历程。当然,其中上联是写给项羽的。与此文无关,不浪费笔墨。图片来源于网络而提起吴王夫差,自然也会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好多人都认为,导致吴国灭亡的原因就是夫差中了越国的“美人计”。换句话说,是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迷惑了夫差。致使夫差沉湎酒色,不理政事,才让吴国快速走向衰落。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或者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可否认,西施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可大可小,可有可无,可强可弱。某种程度上讲,西施只是半推半就的配合而已。吴国走向灭亡的真正原因,不会单单一个美女那么简单。况且,吴王后宫也绝非西施一个美女。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为保全性命,东山再起,越王勾践主动请求入吴为质...
· 岭南文化―婚育丧祭―无人助产的生育
海丰县鹅埠镇红罗村的畲族妇女,旧时生小孩均由自己处理,没有人帮忙助产。孕妇自己坐在矮凳子上产仔,待孩子出生后,婆婆或老人才进房帮忙。孩子产出后,如胎盘尚未出来。便要将脐带绑于木履上.待其自然产出。婴儿产出后,如是男孩要用破开的毛笔筒断脐,女孩则用破开的吹火筒断脐,用麻线绑好脐带。产后两三天内,产妇不许吃肉类、油类,多吃姜、盐、咸菜.产后未满月或不满一百天,忌吃鸭、鹅。从分娩至婴儿出生12天这段时间,外人不得进产妇家;产妇未满月也不能到别人家中去。由于婴孩断脐和护理不当,许多婴儿产后数天就感染疾病死亡。解放后,政府关心畲族群众的妇幼卫生,推广了新法接生,大大地减少了婴儿的死亡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