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酉阳杂俎:匪夷所思的唐朝画皮和食人故事

2017-06-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55
转发:0
评论:0
酉阳杂俎:匪夷所思的唐朝画皮和食人故事,在《酉阳杂俎》中,记鬼怪故事的被归在“诺皋记”门下。何为“诺皋”?这两个字非常奇

在《酉阳杂俎》中,记鬼怪故事的被归在“诺皋记”门下。何为“诺皋”?这两个字非常奇僻,很少在中国古代的典籍现。有人称是道教用语,指的是太阴神(注意:非太阳神),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有此说法。他依据的是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的记载:“诺皋,太阴将军……”也有人说,此二字并无实际意义,只是一种具有玄奇色彩的文字拼接。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用了“诺皋记”,在这一门类下记载了众多鬼怪故事,使其二字更为诡异。下面就有这样一则故事,它带有典型的《酉阳杂俎》风格:事件恐怖,叙述诡异,凶兆连现,令人毛骨悚然:

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妻柳氏因庄居。一子年十一二,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忽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熟视之。良久,渐近床前。床前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脏。见老人口大如簸箕,子方叫,一无所见,婢已骨矣。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日暮,柳氏露坐逐凉,有胡蜂绕其首面,柳氏以扇击堕地,乃胡桃也。柳氏遽取玩之掌中,遂长。初如拳,如碗,惊顾之际,已如盘矣。暴然分为两扇,空中轮转,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着于树。其物因飞去,竟不知何怪也。

在故事中,先是讲到这家的男主人突然遇疾猝死长安,为故事笼罩上一层阴沉的背景。随后一系列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先是男主人在渭南庄园中的儿子于夏夜“恐悸不眠”,似乎在窗外看到了什么。果然,午夜后有一个白衣獠牙者出现在屋里,先是默默地望着,然后逼近床头,有女婢在一旁熟睡,白衣獠牙者遂掐住女婢的脖子,一点点把她吃得露出骨头,后又吞噬其五脏。此时孩子被惊醒,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听得惊叫一声。等孩子的母亲柳氏跑进来时,屋子里除了她儿子和女婢的一堆骨头外,什么都没有。事情并没有结束。几个月后,柳氏祭奠丈夫,完事后已是傍晚,突有胡蜂飞来,柳氏将其击落,拾起来一看是胡桃,正在端详着,胡桃一下子变大如磨盘,分为两扇,在空中迅速旋转,随后猛地合击柳氏的脑袋,其头粉碎,旁边的树上都连肉带血地挂着柳氏的牙齿……

暗夜中的獠牙老人是谁?那类似于球形闪电的东西又是什么?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唐朝是明丽的,而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则为我们开启了另一道大门,进入这道大门后,你发现的是一个黑暗、恐怖、充满诡异事件的唐朝,一如此故事。在唐朝,涉及鬼怪的作品分为两类,一是纯正的“志怪笔记”,如《酉阳杂俎》、《宣室志》、《录异记》;二是新诞生的一个品种“传奇”,如《传奇》、《甘泽谣》、《三水小牍》、《玄怪录》。前者的特点是篇幅不长,不进行人物形状的塑造,不赋予鬼怪太多的人性化因素,但越是这样就越有味道;而后者的特点是故事篇幅长,多有单篇作品,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这已是小说的路数了。到了后来蒲松龄写《聊斋志异》时,实际上走的并不是志怪笔记的路子,而是传奇的路子,尽管故事曲折,人物性格突出,但恐怖和奇幻色彩已大不如唐朝的志怪笔记了。稍晚些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虽模仿志怪的路子,但由于仍加入了人情世故,所以读起来依旧乏味。所以,周作人在《谈鬼论》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对于鬼的故事有两种立场不同的爱好。一是文艺的,一是历史的。关于第一点,我所要求的是一篇好故事,意思并不要十分新奇,结构也无须怎么复杂,可是文章要写得好,简洁而有力。其内容本来并不以鬼为限,自宇宙以至苍蝇都可以,而鬼自然也就是其中之一。其体裁是,我觉得志怪比传奇为佳,举个例来说,与其取《聊斋志异》的长篇还不如《阅微草堂笔记》的小文,只可惜这里也绝少可以中选的文章,因为里边如有了世道人心的用意,在我便当作是值得红勒帛的一个大瑕疵了,四十年前读段柯古(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心甚喜之,至今不变,段君诚不愧为‘三十六’之一,所写散文多可读……此外如举人孟不疑、独孤叔牙、虞侯景乙、宣平坊卖油人各条,亦均有意趣。盖古人志怪即以此为目的,后人则以此为手段,优劣之分即见于此,虽文词美富,叙述曲折,勉为时世小说面目,亦无益也。”

在《酉阳杂俎》所记的下面这个故事中,段成式顺便提了一下他的同行—中唐时代的另一位幻想小说家李公佐。李公佐所写的《南柯太守传》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梦境小说的第一代表作。关于《南柯太守传》的故事,人们已经是很熟悉了:中唐时期的一个午后,有叫淳于棼的,与朋友在宅旁古槐下喝酒大醉,恍惚间被一使者迎至槐安国,官至南柯太守,又招为驸马,腾达数十年。后檀萝国进攻槐安国,淳于棼作战失利,加之公主新亡,荣华散尽,最终被遣返回乡—梦醒后,淳于棼发现刚才喝酒的朋友还在槐树下醉卧,此时太阳尚未落山。所谓人生如梦,一如南柯。

李公佐大历中在庐州,有书吏王庚请假归。夜行郭外,忽值引骑呵辟,书吏遽映大树窥之,且怪此无尊官也。导骑后一人,紫衣,仪卫如节使。后有车一乘,方渡水,御者前白:“车索断。”紫衣者言:“捡簿。”遂见数吏捡簿,曰:“合取庐州某里张某妻脊筋。”乃书吏之姨也。顷刻吏回,持两条白物,各长数尺,乃渡水而去。至家,姨尚无恙,经宿忽患背疼,半日而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酉阳杂俎
内容及评析《酉阳杂俎》卷十六有探矿原理:“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上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比十八世纪德国的采矿化学家汉克尔(J.F.Henckel)在《含铅植物》中记载早了九个世纪。《四库全书总目》评说:“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征引”。但纪昀严重忽略了其中的民俗意义,以及庶民信仰的时代变迁。鲁迅评语:“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以至动植,弥不载毕,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独创之作”参见叶限参考文献欧阳健,〈从酉阳杂俎看神怪小说的真谛〉,《德州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段氏“灰姑娘”啼笑《酉阳杂俎》
在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中,往往有那么一座古桥。上下学堂、嬉戏玩耍,古桥是村中孩童的游乐场;农耕劳作、迎来送往,古桥是村民生产的必经之地。在离乡人心中,村头古桥,更是一道抹不去的乡村记忆。邹平县明集镇,有一座以古桥命名的村庄——段桥村。没有古赵州桥的宏伟,也没有现代立交桥的高大,更没有传统戏曲《白蛇传》里断桥的神秘,这座段桥是低调含蓄的,就像大多数中国农村的村头古桥一样。但是,段桥的来历传说、古人著述、传世美食,却让这座古桥、这座古村亘古弥新。段氏父子修段桥段桥,位于村东头,长约十米,宽约三米,桥深约五米,现存一大四小五桥孔。桥身两侧护栏都已坍塌,仅剩十多条青石板,横架在围村河道上,作为全村出入的“东大门”。石板之间,用楔形铁钉固定,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铁钉已经丢失,石板也开始离散。提起古桥,段桥村每个村民都能道出一段传说。“段桥,据说是唐朝人段成式修的。史书上说有七孔,现在还剩下五孔了。”46...
· 段氏“灰姑娘”啼笑《酉阳杂俎》
段氏“灰姑娘”啼笑《酉阳杂俎》核心提示:在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中,往往有那么一座古桥。上下学堂、嬉戏玩耍,古桥是村中孩童的游乐场;农耕劳作、迎来送往,古桥是村民生产的必经之地。在离乡人心中,村头古桥,更是一道抹不去的乡村记忆。邹平县明集镇,有一座以古桥命名的村庄――段桥村。没有古赵州桥的宏伟,也没有现代立交桥的高大,更没有传统戏曲《白蛇传》里断桥的神秘,这座段桥是低调含蓄的,就像大多数中国农村的村头古桥一样。但是,段桥的来历传说、古人著述、传世美食,却让这座古桥、这座古村亘古弥新。段氏父子修段桥段桥,位于村东头,长约十米,宽约三米,桥深约五米,现存一大四小五桥孔。桥身两侧护栏都已坍塌,仅剩十多条青石板,横架在围村河道上,作为全村出入的“东大门”。石板之间,用楔形铁钉固定,但由于年久失修,部分铁钉已经丢失,石板也开始离散。提起古桥,段桥村每个村民都能道出一段传说。“段桥,据说是唐朝人段成式修的。...
· 画皮
故事大纲太原有一个王生,在路上碰到一个逃家的美貌妙龄女子,神魂颠倒便收留了她,又告知了太太陈氏。陈氏劝王生送走她,王生不听。王生在市场碰到一个道士,道士问他有没有遇到什么事,说他邪气缠身。王生对女子生了怀疑,但又想明明是个漂亮女子,怎么会是妖怪?回到家,见门锁著,心里疑惑,就越墙到窗边偷看。看见一个恶鬼,面色翠绿,牙齿有如锯子,正提着彩笔在人皮上涂绘,绘罢穿上人皮,变成了女子。王生大惊,赶紧回头去找道士。道士不忍杀生,给了王生一把蝇拂,叫他挂在寝室门口。那女子看到蝇拂不敢进去,咬牙切齿,许久才走了。没多久又回来,骂道:“难道入了口还要吐出来?”就打碎了蝇拂,破了寝门,上床剥开王生胸腔挖心而去。王生死了,其妻第二天叫他弟弟二郎去找道士。道士来了,发现恶鬼化成老妪躲在二郎家里,用木剑打脱她的人皮,化为了厉鬼。道士斩下厉鬼的首级,其身体就化为浓烟,被道士收进葫芦之中。陈氏哭求道士救活王生,道士自...
· 俎(zǔ)姓
俎(zǔ)姓【摘要】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俎氏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俎姓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奇姓通》。〔姓源〕其姓据第四次人口普查及洪洞大槐树祭祖堂登记簿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俎姓,为大槐树移民后裔,但不知姓源。〔名人〕俎姓的历史名人明代有俎有用,宣德年间任五台县知县,又有俎琚,为正德年间进士,曾官员外郎。〔人口〕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山西省有俎姓998人,临汾市22人。〔供橱〕俎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九号供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