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铁面”包公曾做过“抛弃妻子”之事

2017-06-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2
转发:0
评论:0
揭秘:“铁面”包公曾做过“抛弃妻子”之事,看过戏曲《铡美案》的人都知道,铁面无私的包公将负心的陈世美送上了龙头铡。陈世美最

看过戏曲《铡美案》的人都知道,铁面无私的包公将负心的陈世美送上了龙头铡。陈世美最初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充其量就是个重婚罪。他在没和妻子秦香莲协议离婚休书的情况下,冒充未婚青年,竟与当时政府最高领导的女儿结了婚。重婚罪,坐上一两年牢而已。只是陈世美后来的所作所为,却远远超过了重婚罪。

《铡美案》实际上是后人编撰的,并非真有其事。包公的铁面无私、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却是真实的,包公一直成为后来历代清官的榜样。虽然包公身为政府高级官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很是严格。吃饭穿衣及日常用品等,与自己没有做官时毫无区别。并且,他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犯了贪污罪,就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也不能葬入大墓。

然而,清正爱民的包公,也曾做过“抛弃妻子”的事情。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初,有子名,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之。死後,取媵子归,名曰。”

这段话翻译起来,曾经存在一定歧义。存在歧义的原因,皆是源于一个“媵”字。“媵”,大致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古代嫁女时随嫁或陪嫁的人,如《韩非子·外储》中“从衣文之媵七十人”;一是指古代称姬妾婢女,如沈约《秦弹王源》中“且买妾纳媵,因聘为资”。

有人认为,“媵”在此的意思是指陪嫁的人。既然是指陪嫁的人,结合上下文和实际情况,可以断定其指崔氏的陪嫁人。包公为何要赶走自己儿媳妇的陪嫁人?这在当时,有些不符合道德伦理。自己儿媳妇的陪嫁人,应该由儿媳妇或儿子来驱赶才对,这点内宅小事,何劳包大人亲自过问?而且,这个陪嫁人被驱赶时还怀有身孕。这个孩子究竟又是谁的骨肉?此事,真可谓迷雾重重。

按常理说,既然是崔氏的陪嫁人,就应该是包公儿子的骨肉。可随着包公墓志的出土,人们惊讶的发现,这个叫做的孩子竟是包公的儿子。于是,一些人开始浮想联翩了。莫非包公和崔氏的陪嫁人有染?以至于为了掩盖丑事,将其扫地出门?有这种想法的人,实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是在给包公的脸上抹黑。包公为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绝不会做出如此勾当。即使退一万步而言,包公喜欢上了哪个丫环,大可将其正大光明的收为小老婆,为何要偷偷摸摸呢?况且,史书都记载出来了,还叫“家丑不可外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铁面”包公曾做过“抛弃妻子”之事
看过戏曲《铡美案》的人都知道,铁面无私的包公将负心的陈世美送上了龙头铡。陈世美最初并没有犯什么大罪,充其量就是个重婚罪。他在没和妻子秦香莲协议离婚休书的情况下,冒充未婚青年,竟与当时政府最高领导的女儿结了婚。重婚罪,坐上一两年牢而已。只是陈世美后来的所作所为,却远远超过了重婚罪。“铁面”包公曾做过“抛弃妻子”之事《铡美案》实际上是后人编撰的,并非真有其事。包公的铁面无私、清正廉明、执法如山,却是真实的,包公一直成为后来历代清官的榜样。虽然包公身为政府高级官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很是严格。吃饭穿衣及日常用品等,与自己没有做官时毫无区别。并且,他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世子孙有做官的,如犯了贪污罪,就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也不能葬入大墓。然而,清正爱民的包公,也曾做过“抛弃妻子”的事情。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初,有子名,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之...
· 康熙除了丰功伟绩,还做过哪些残暴之事?
康熙,作为我国清朝时期十分优秀的一位皇帝,其统治时期可谓是清朝较为繁荣的一个时期。他八岁时便登上了皇位,在十四岁时亲自打理朝政。他不仅有着卓越的文采,留下许多著名的诗篇,有着十分优秀的治理朝政的能力,为清王朝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湮灭的功绩。我们向来将他视为一位仁政爱民的明君,康熙在其在位的六十一年间,实行了许多举措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民族发展。网络配图可尽管如此,康熙毕竟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罢了。作为人,总是难免会犯错的。康熙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据史料记载,康熙在位期间曾做过些残暴的事。比如,康熙在平定三藩后,虽然得到了藩王的归顺,但由于顾及可能会有逆臣谋反,便在四川大开杀戒,结果使得原先人口稠密的四川变得人口寥寥,竟连一个县的人数都比不上了。再有,太原的陈四事件。陈四因为没有钱交税于是便潜逃了,可没想到康熙非给陈四及其家人定了个聚众闹事的罪名,不仅把陈四斩首了,还将陈四的家人全部充至黑龙...
· 包公审判自己的侄子?铁面无私还是无情?
包拯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包黑炭,大家很是吃惊一件事情就是铁面无私的包拯对待自己的亲人也是如此秉公办理吗,法律之外是否有人情呢?大家是否好奇包拯怎样审判自己的侄子的呢?按照道理是不能的,必须回避,但是包拯名声在外,大家都佩服他所以没人说了。其实包拯也很为难的,他也不想审,别人审了他侄子肯定死不了,但是大家都看着他,没办法,咔嚓掉吧。网络配图后来有趣的故事发生了,记得京剧《赤桑镇》是一出很有名的包公戏改编了自清代公案小说《三侠五义》被当成“优秀剧目”保留下来,说的是,包拯年幼便父母双亡由嫂子吴妙贞抚养成人。吴妙贞的儿子也就是包拯侄子包勉任萧山县令,他贪赃枉法被人检举。包拯奉旨出巡的包拯亲审此案,查明真相后的包拯下令铡死亲侄子包冕。嫂子吴妙贞赶到赤桑镇哭闹不休并责包拯忘恩负义。包拯则婉言相劝晓以大义。两个角色在舞台上有一段对唱说吴妙贞骂包拯昧了天良!国法今在包拯手掌,从轻发落又何妨。”包拯却说“弟也...
· 刘统勋做过杀子之事是真的吗刘统勋的儿子是谁
刘统勋在乾隆元年时得到了提拔,是乾隆的肱骨之臣。他治水有方,挽回了国家的损失,也惩处了贪官污吏,造福了一方百姓。刘统勋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谏,是个难得的好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初,刘统勋得到乾隆的提拔,接连晋升。适逢其母去世,于是刘统勋辞官回家守孝。等到守孝期满,刘统勋便回京任命,负责监察朝中大臣的言行举止。过了一段时间后,刘统勋就向乾隆上奏折,因为大学士张廷玉与尚书的言行有失。他说:“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但是如今步入晚年,却实在是不够谦虚谨慎。朝廷之外,对于他的议论之声已经越来越多了。有人甚至说:“在如今的望族之内,基本可都是张姓和姚姓的人士,又因结为了姻亲,所以难免会有所包庇。所以,恳请陛下在任用张廷玉的时候,多加考虑。至于尚书,他管着六部中的两部,但是遇到部中有事情的时候,往往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这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请陛下能够指正他行为中有失的地方,让他加以改正。”乾...
· 包公廉洁公正到什么程度?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南宋思想家朱熹与学生谈论“交际之道”时,讲了包拯的一个故事,说包拯年轻时,曾与一李姓同学就读于家乡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某僧舍,每次从家里往返僧舍,必须经过一富翁家。包拯与李生品学兼优,前途无量,都是集优股,富翁很想亲近他们。某日,当他们路过时,富翁邀请他俩进屋作客,包拯和李生委婉拒绝了。过了一段时间,富翁又特备酒宴,热情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李生碍于情面,打算接受邀请,包拯却厉声说:“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乎?”(《朱子语类》)网络配图包拯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注意小节,与富翁吃吃喝喝,称兄道弟,那么将来万一学有所成,回乡做官,这些人情债难道不会影响公正吗?人家在工程招标时要求关照一下,在官司缠身时要求放他一马,怎么办呢?于是,又一次拒绝了富翁的盛情。事也凑巧,多年以后,包拯果真被朝廷安排回乡,出任庐州知州,因为以前没欠人情债,故断案执法,皆能公正无私,留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