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

2017-06-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0
转发:0
评论:0
中国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古代办案重“口供”,于是“刑讯逼供”成为办案特别是打击政敌时的不二法宝。一些朝代

古代办案重“口供”,于是“刑讯逼供”成为办案特别是打击时的不二法宝。

一些朝代规定了法定刑讯工具,唐朝使用的是“囚杖”,宋朝使用的是“荆子”,清朝使用的是“竹板”或“夹棍”,也就是说,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使用这些刑具是合法的。汉朝重用张汤、王吉、周纺之流的“活阎王”,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创立的锦衣卫和东、西厂等机构,无一不是靠“刑讯逼供”而臭名昭著。

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不仅“以其人之道”,刑讯逼供了自己的“同伙”周兴,发明了成语“请君入瓮”,还撰写了一本让世界人民震惊的著作《罗织经》。

此书不仅是“整人经”、“害人经”,还是“刑讯经”,收录了“凤凰晒翅”、“玉女登梯”、“仙人献果”、“突地吼”、“死猪愁”等刑讯逼供手法,比“躲猫猫”的科技含量要高得多。审讯前,来俊臣一般先请囚犯“参观”刑具陈列室,囚犯们看后,很少有两腿不发抖,冷汗不直冒,精神不崩溃的,再清白的人也都乖乖认罪。明朝锦衣卫和东、西厂等机构,又把《罗织经》的精髓发扬光大,酷刑之下,不知平添了多少冤魂。

尽管刑讯逼供肆无忌惮,但史上仍有一些人勇敢的人站了出来,给残酷的刑讯逼供史平添了些许温情。

首先,一些明君通过法律抑制刑讯逼供。《秦律》规定:“能据供词追问,不用拷掠而明案的是上策;用考掠而不得案情的是下策。”根据这一原则,秦朝又对审讯罪犯做了进一步规定:“凡讯狱,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更言不服,其律当治者,乃谅笞掠。”东汉时期,有王吉、周纺之流的“活阎王”充斥司法领域,东汉拷讯之酷、司法之黑暗不难想像。章帝刘坦曾在诏书中引《律》曰:“掠者唯得笞榜立。”意思是只能对涉嫌抢劫的犯人审讯时动刑,其他类别的犯罪不得搞刑讯逼供。

尽管有法律抑制,但仍有不少官员为了提高破案率,也会钻法律的空子,制造了许多人间悲剧,引得天怒人怨,于是,历史上第一个向刑讯逼供宣战的人闪亮登场。

此人就是东汉和帝皇后邓绥,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执政近16年,临朝期间,她不仅6次大赦天下,而且通过亲自审问囚徒,平反了因刑讯逼供导致的大量冤假错案,其中免去死罪的有36人,其他罪过的80人,并严惩了16名为泄私愤而搞刑讯逼供的官吏。

如果说邓太后是以一己之力,点燃了古代反刑讯逼供的第一缕光亮的话春秋时期曾有“晏子巧谏齐景公减刑戮”的事,但那是针对刑罚酷刑,而非针对刑讯逼供,那么隋文帝则是从理论和制度层面,第一次全面规范了审讯工作,被称为中国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
古代办案重“口供”,于是“刑讯逼供”成为办案特别是打击时的不二法宝。一些朝代规定了法定刑讯工具,唐朝使用的是“囚杖”,宋朝使用的是“荆子”,清朝使用的是“竹板”或“夹棍”,也就是说,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使用这些刑具是合法的。汉朝重用张汤、王吉、周纺之流的“活阎王”,武则天重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朱元璋、朱棣等明朝皇帝创立的锦衣卫和东、西厂等机构,无一不是靠“刑讯逼供”而臭名昭著。网络配图武则天时期的酷吏来俊臣,不仅“以其人之道”,刑讯逼供了自己的“同伙”周兴,发明了成语“请君入瓮”,还撰写了一本让世界人民震惊的著作《罗织经》。此书不仅是“整人经”、“害人经”,还是“刑讯经”,收录了“凤凰晒翅”、“玉女登梯”、“仙人献果”、“突地吼”、“死猪愁”等刑讯逼供手法,比“躲猫猫”的科技含量要高得多。审讯前,来俊臣一般先请囚犯“参观”刑具陈列室,囚犯们看后,很少有两腿不发抖,冷汗不直冒,精神不...
· 杨坚是第一个反对“刑讯逼供”的皇帝吗?
前段时间《独孤皇后》的热播带给大家对于隋朝,对于杨坚的热切关注。那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背景中分析过来:一、杨坚宣布反对“刑讯逼供”,是正好处于战乱频发的年代。古语有云:乱世当用重典。那么杨坚为什么还会反对“刑讯逼供”这一做法呢?我们不知道的是,曾有人这样提过:盛世当用霸权,乱世当为圣法。为什么?意思是,在盛世之时,人们安居乐业,安图安逸,用严厉的法律来实施,人们也总会接受,原因在于人们舍不得来之不易的幸福;乱世之时,需要用温和的法律来解决各项问题,原因在于人心思定,你越压迫反抗的就会越加的激烈。当然这在关系上以实力为基础的控制权需要怎样衡量,是执政者要考虑的,甚至在一定情况下霸权与圣法并行也是存在的,我就不展开分析了。所以,在隋朝初期,整个社会正是处于南北对恃,战乱频发的年代,做为一个有远大目光、有想法的皇帝,杨坚必须收获更多的人心。二、杨坚宣布反对“刑讯逼供”,正是对严苛法律的一种纠...
· 隋文帝:史上第一个公开与“刑讯逼供”作对的皇帝
古代办案对“口供”特别重视,于是“刑讯逼供”成为办案特别是打击时的不二法宝。而且为了口供还发明了一些“合法的”逼供刑具,唐朝使用的是“囚杖”,宋朝使用的是“荆子”,清朝使用的是“竹板”或“夹棍”,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使用这些刑具是合法的。每个朝代就出了一些被重用的“刑讯逼供师”,汉朝有张汤、王吉,唐朝有武则天重用的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明朝有朱元璋、朱棣创立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没有一个不是靠“刑讯逼供”而臭名昭著。尽管刑讯逼供是合法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人勇敢的人站了出来反驳这种做法。最开始是有一些明君通过法律抑制刑讯逼供。《秦律》规定:“能据供词追问,不用拷掠而明案的是上策;用考掠而不得案情的是下策。”章帝刘坦曾在诏书中引《律》曰:“掠者唯得笞榜立。”意思是只能对涉嫌抢劫的犯人审讯时动刑,其他类别的犯罪不得搞刑讯逼供。法律毕竟是法律,总有管不住的地方,不少官员也会为了提高口供真实性,就会...
· 中国古代第一个因被公开查处的丞相是谁?
官场腐败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性问题,也是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所谓贪官,亦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攫取私利。史学界曾认为,在贵族制被官僚制逐步取代而有了“官场”概念后,贪官便开始粉墨登场了。从中国古代来看,贪官的出现始于战国时期……古代第一个因被查处的丞相是谁?汉武帝时期丞相李蔡“盗取”贪占墓地三顷“畏罪自杀”据北宋真宗时编修的《册府元龟》上的记载,从封建社会第一个朝代秦朝算起,到唐末五代时止,被查处和揭发的贪官是460名。而且,《册府元龟》所记被查处官员的级别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如“宰辅部”中记载,五代之前被查处和揭发的丞相(宰相)级贪官,共计29名。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因被查处的丞相,是刘彻(汉武帝)当皇帝时任用的第二个丞相李蔡。当时皇帝赐给他墓地20亩,可他倒卖地皮,多贪占(史称“盗取”)了三顷,卖了40余万钱,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其实李蔡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官员,比起唐代的宰相李林甫、杨国忠等贪官要...
· 解密:中国史上第一个的皇帝是谁?
说起“陈桥兵变”这则典故,都知道是宋太祖赵匡胤所为。出身军将世家的他,在五代乱世中成长崛起,通过施展权谋,最终,走上最高权力的宝座,建立了大宋王朝。其实,开此先例的不是赵匡胤,而是后周皇帝郭威。唐末五代,群雄纷争,生灵涂炭,中原五代八姓十三君如走马灯交替,南方更是列国割据,混乱不堪。后周太祖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驻兵邺都,防范契丹南侵。后汉隐帝在舅舅李业的挑拨下,恐郭威手握军权,功高盖主,嫌“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去谋杀郭威,激起了郭威兵变。隐帝领兵出征,结果被乱兵杀死。公元950年冬,郭威发兵南向,攻入开封,聪明的郭威让隐帝之母李太后主持朝政,以安人心。之后,郭威假借契丹南犯,率兵离京,在澶州,数千将士发生兵变,拥立郭威为帝,推翻了后汉王朝。公元951年2月13日,郭威即位建元,国号周,史称后周。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