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清造假之风:买三斤酒水一斤酒一斤瓶一斤

2017-06-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3
转发:0
评论:0
明清造假之风:买三斤酒水一斤酒一斤瓶一斤,明清两代的中后期,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没有良性意识形态引导。于是,社会行为失范,造

明清两代的中后期,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没有良性意识形态引导。于是,社会行为失范,造假之风盛行;

这降低了人与人的信任度,带来社会的信任危机。结果,人情淡漠,道德滑坡,欺诈成为社会的痼疾……

明清时期,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向近代商品经济的萌发阶段,商品意识日渐增强,社会风气日趋浮躁,造假欺诈层出不穷,几乎达到了巅峰状态。

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名城钱塘(今杭州),明中叶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描述了其弄虚作假之风说:“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里头空”。

一些奸商,“又其俗喜作伪,以邀利目前,不顾身后,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羊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他们为了牟利,竟然毫无诚信可言。

与杭州并称“人间天堂”的苏州,不仅杭州的那些市井伎俩,种种皆有,而且,造假造得更加花哨。时人叶权在《贤博编》说:

“今时市中货物奸伪,两京为甚,此外无过苏州。卖花人挑花一担,灿然可爱,无一枝真者;杨梅用大棕刷弹墨染紫黑色;老母鸡毛插长尾,假敦鸡卖之。浒墅货席者,术尤巧。大抵都会往来多客商可欺。”

鲜艳灿烂的假花、染成熟紫色的杨梅,还有乔装打扮的长毛假野鸡等等,骗你没商量。

卖酒掺水是当时通行的伎俩。学者吴履震在《五葺志逸》中写道:“云间有嘲淡酒者,作《行香子》词云……这一瓶约重三斤。君还不信,把秤来秤,有一斤酒,一斤水,一斤瓶。”这样的酒,在市面上照样行销,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将假就假”罢了。

市面上还有许多骗术,诸如以黄泥掺红颜料搓成丸子冒充老鼠药,卖假药欺骗病人等等,比比皆是。

明朝的古董造假歪风甚炽。明人沈德符对当时的“假古董”是这样描述的:“骨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近日前辈,修洁莫如张伯起,然亦不免向此中生活。至王伯,则全以此作计然策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水浒中武松到底能喝多少酒白酒其实也就一斤多
前阵子微信上流传着喝酒“一斤哥”“二斤哥”的视频,大家都高呼牛人,那么我们熟知的好汉武二郎能喝多少酒呢?计算一下,那些几斤哥都弱爆了。武松上景阳冈前,在山脚下的小馆子里吃饭喝酒。饭馆有告示,“三碗不过冈”,但是,武松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喝完后,带着醉意连夜上山,居然打死了一只老虎。网络配图首先我们要考虑武松喝的是什么酒。如果是白酒,别说五斤,二斤就足以成为酒中豪杰了。白酒也叫烧酒,所谓烧酒,是酿酒技术更新后的产物,蒸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酒精浓度。烧酒、白酒之类高酒精浓度的酒,也被称为“蒸馏酒”。按照今天的标准,即使标明“低度酒”,酒精含量也在三十度以上。在世界范围内,蒸馏酒的浓度最高有七十度左右。我们现在可以下结论说,武松当年连喝十八碗的酒,肯定不是今天意义上的白酒。北宋时期,人们喝的酒主要是米酒之类的低度浊酒,酒精度数应该在十度左右,甚至更低。景阳冈山脚下的那家小饭店,也许有一点特殊秘诀,能...
· 一斤合十两是温州人首倡
以16两为1斤的计量方法,从解放前一直延续至上世纪50年代。1953年,瓯海郭溪乡岙底村人姜周元在瞿溪镇供销社任会计。在业务往来中,深感使用16两秤计价很不方便,容易发生差错。于是他有了改革计量方法,把16两1斤改为10两1斤的大胆想法。他写信给本报的前身《浙南大众》,表明他的想法,建议衡器改制。本报接到这个建议后,十分慎重,将原件转寄《人民日报》编辑部。姜周元改制衡器的建议引起了当时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54年2月26日,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即现在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函复姜周元:“人民日报和浙南大众报分别转来你的建议改衡器十两为一斤的信收悉。建议很好,我们已经考虑在几个地方先重点改革,俟取得经验后再推广。”1958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开始在全国实施衡器全面改革,推广使用10两秤。后来,中央政务院还向他颁发了“中国衡器改革建议者”的证书。姜周元建议衡器改制为社会作了一件好事,成为...
· 世界上最贵的海鲜一斤可以卖到近万元
我们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钱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钱等于人缺少了氧气,没有钱寸步难行。因此很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去挣钱,钱是不好挣的,各行各业都有它们的艰难。看到路边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工人,都会不由得感叹,真是辛苦!但是,你知道吗?在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是用生命去挣钱,这就是藤壶猎手。因为他们要在海边采集的是鹅颈藤壶,而鹅颈藤壶则生活在西班牙北部地势险峻的海岸上,站在海边就会感觉心惊胆战,更别提去工作了。它生长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鹅颈藤壶就长在海流交换非常频繁的岛屿礁石的缝隙里,想要捕捉鹅颈藤壶,就必须的站在礁石上采集,在海边短短几小时的退潮时间就是他们的工作时间。他们工作是要计算时间的,如果时间掌握不当,涨潮了,就会被海浪吹走,如果不小心还会掉到海里,真的是一件随时会丧命的工作。如此危险,可还是很多人愿意去做,这是因为鹅颈藤壶价格昂贵,一斤都要卖到近万元...
· 诸葛亮的饭量:临死前每天吃一斤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据五丈原与魏军对峙,不幸病死军中。据《裴注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病重之时,每天食米仅三升,魏军统帅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断言“其将死也”,意思是诸葛亮只吃这么点儿饭,恐怕离死不远了。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魏晋一升约合今天0.2023公升,则当时三升有0.6公升,又因为每公升大米重约1.7斤,则0.6公升大米重约1.02斤,即诸葛亮病重时每天能吃一斤大米。跟现代人比起来,这个饭量不能算小。网络配图可是在司马懿眼里,诸葛亮吃的已经够少了。或许在那个时代,人的饭量普遍比今天要大?《魏书》卷52有“阚骃传”,说北魏时期,敦煌人阚骃“性能多食,一饭至三斗乃饱”。北魏多用大斗,三斗约合今天12公升,“一饭至三斗”,也就是一顿饭要吃掉12公升。这12公升如果指的是米,要有20斤,如果指的是面,要有18斤。当时流行一日两餐,假如《魏...
· “半斤八两”是怎么来的?古人为何把一斤定义成16两?
“半斤八两”是怎么来的?古人为何把一斤定义成16两?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们常用半斤八两来说两方势均力敌,都是差不多的,那是因为古代的一斤就是16两,所以半斤就等于八两,和现在的换算单位不同。不过,将一个大的单位设定成一个整十的小单位,这样算起来其实是更方便的,可是为什么古代要把16两作为一斤,这样算起来不是挺不方便吗?古人设置这样的规定有什么意义?有一种说法认为,在秦朝之前,各个国家使用的计量单位都是不一样的,这也很正常,自己国家有自己国家的规定,这无可厚非,但是难就难在,如果是两国之间要进行买卖,那就不行了,同样的东西,在这个国家是一斤,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可就是两斤,而且每个国家的货币也不一样,实在是没办法做生意。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其中统一度量衡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以后大家都是一个国家的人了,当然不能再继续使用自己本国之前的那些计量方式,所以对于很多地方都做了统一的标准,对...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