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清朝统治者自救努力为何难挽灭亡命运

2017-06-20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8
转发:0
评论:0
揭秘:清朝统治者自救努力为何难挽灭亡命运,李文海晚清时期,面对着内忧外患,政权风雨飘摇、朝不虑夕的危急局面,清朝统治者当然

李文海

晚清时期,面对着内忧外患,政权风雨飘摇、朝不虑夕的危急局面,清朝统治者当然不会无动于衷,束手待毙。他们采取了两手并用的应急措施:一手是开动全部,对威胁统治权力的敌手全力;另一手是在可能范围内实施某些政治、经济变革,力图以此加强统治力量,化解政治危机。这种情况,最明显地发生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0世纪的最初十年。


最好

同文馆中的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的工厂

前面一手,是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在太平天国时,在外敌不过是“肢体之患”“肘腋之忧”而造反的农民则是“心腹之害”的思想指导下,不惜向刚刚占领过京师、给予清王朝沉重打击的外国侵略军求助,实行“借师助剿”,联合。这充分暴露了清王朝的政治本质。

另外一手,则主要表现在咸同年间的洋务运动和清末最后10年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上。

洋务运动和新政、预备立宪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这是不应该忽视和否定的。洋务运动时期,建工厂,修铁路,开矿山,行轮船,在中国首次引入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开同文馆,派留学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所有这些,可以说迈开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新政和预备立宪,把学习西方从器物层面伸展到制度层面,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走向近代化的步伐。这些都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肯定。

但是,社会实践对这些活动作了最好的评判。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新政和预备立宪在革命风暴的冲击下半途夭折,同清王朝一起成了历史的过眼烟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清朝格格的悲惨命运
世人常道王孙贵胄享尽荣华富贵,殊不知红墙大内里的皇孙贵女,却道可怜帝王家。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清朝皇室的悲惨命运。清朝皇帝的女儿一般都叫格格,而不叫公主,直到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其他嫔妃所生之女称“和硕公主“。但当时的人们还是习惯于依旧例称她们为格格。在众多的清宫戏里,人们看到的都是年轻貌美和格格和英俊的驸马(也就是额驸)在一起恩爱的生活,然而事实总是残酷的打脸。格格中有长得好看的也有丑的,额驸和公主名为夫妻实为主仆关系,首先从名义上,作为天子之女成婚,不能称为出嫁而称下嫁,而对额驸来说不能称娶妻而曰尚主,这一尚一下,已将封建的等级制鲜明地体现出来了。公主下嫁后,不能久居额驸家中,必须由皇室另拨银建府邸而居,称为公主府,不能称额驸府,因额驸对府邸只有居住权而无所有权。额驸和公主在生活上的情形,正如民谚所...
· 为何在唐朝灭亡一千年内,统治者都不选长安为都城?
宋朝承接五代,而五代从后梁朱温开始,就把都城定在开封,因为开封当时是他的地盘,便于控制。此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也都和后梁一样,把都城放在开封,并没有迁往洛阳或者是长安。宋朝开国时,接替了后周的政治遗产,其中也就包括定都在开封这一项。到宋太祖赵匡胤基本上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大体上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国家形势逐步稳定下来,因为赵匡胤是出生在洛阳的,所以他曾有过迁都到洛阳去的想法,遭到群臣反对后,他在愤怒之中曾经刺激朝臣说,不但要迁都洛阳,而且将来还要进一步迁往关中,定都长安。宋朝的大臣们为什么反对迁都洛阳呢?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开封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如果迁往洛阳,这些就很难得到保证了。因为洛阳在唐朝是作为东都存在的,本身也有大量的宫殿和军政建筑及设施,所以在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十国时期经历了多次战争的破坏。如果这时迁都,势必要重建,而重建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宋太祖最后放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历代王朝为何难逃灭亡的厄运
历史的经验总是会引起注意,前车之覆也理所当然地是后车之鉴。然而,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灭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的吸取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宋、明、清三朝的情况,大体如此。北宋帝国的巩固政策,周谷城先生概括为四句话:集兵权于中央,以文臣知州事,提高监察之权,优待被征服者(《中国通史》)。宋太祖赵匡胤是军人出身。他能够当上皇帝,就因为他握有兵权。他比谁都知道军队的重要和危险。因此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确保他自己和他的子孙后代绝对能够指挥军队,而不是军队指挥他们。这件事甚至被说成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杯酒释兵权。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而是表现为一系列的措施。宋代的军队,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就是中央军,也是帝国的“精锐部队”;厢军就是地方军...
· 自救不暇
自救不暇【成语意思】: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用法分析】:自救不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成语来源】:唐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zìjiùbùxiá【成语声母】:ZJBX【自救不暇的近义词】:自顾不暇
· 明朝最有能耐的四个皇帝:朱棣上榜,一人差点力挽明朝灭亡的命运!
说起明朝的皇帝,我们肯定能联想到的一个词,这个词就是奇葩多多。为什么呢这么说呢?因为明朝不正常的皇帝实在是太多了。有喜欢杀人的明太祖,有喜欢玩木头的明熹宗,有喜欢修仙的明世宗,还有不爱干活的明神宗。数来数去,奇葩实在是太多了。那么明朝皇帝里面最有作为的是哪几位呢?历史学上对明朝的皇帝评选出了五位“圣君”,他们分别是太祖、成祖、仁宗、宣宗还有孝宗。这种评价看起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其实也不是很全面。五位皇帝里面前两位讲的是他们的文治武功,仁宗讲的是他的仁义,宣宗主要是以民为本,而孝宗是讲他的听话。但是从治国成绩来看,排在前四位的皇帝应该是太祖、成祖、宣宗和熹宗。首先说排第一的太祖朱元璋,他的出身我们也不止一次的提及过,大家应该都知道了。那是要多差有多差,父母兄弟都死于饥荒的,自己也做了和尚,直到24岁参加了起义军。就是一个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爬到了社会顶尖,建立了一个传奇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