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西周灭亡的内幕:一句民间童谣竟奇迹般应验

2017-06-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03
转发:0
评论:0
西周灭亡的内幕:一句民间童谣竟奇迹般应验,本文摘自《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徐宪江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谣谶】月

 本文摘自《童谣和谶语中的历史》,徐宪江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谣谶】

  月将升,日将浸;弧箕服,实亡周国。——《国语·郑语》

  【释义】

  月亮将高升,太阳将浸没;那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就是使周国灭亡的人啊。

  讲这个故事之前,倒是道家的经典之一《列子·仲尼》篇中一则关于帝尧的童谣值得一提。它大约是这样的:"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这首童谣乍听之下好像是给帝尧歌功颂德的:帝尧啊,为了我们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啊,没有哪一件事他不是做得好到了极点啊;这样的话,我们是不需要自己动脑筋、想主意的啦,也不要无端揣度尧帝的意图啦,只要照着他的老规矩办就是了啊。

  其实,这则童谣寄托了人们的一种安享太平的政治理想,它应该是后人为追思的德政而作的,其中虽不免有夸大之词,可是却代表了人们对于"盛世"的深深的向往之心。然而,当人们对统治阶级的统治产生不满、抵触情绪时,童谣表达的内容就可能截然不同了,其意是借用童谣敲打敲打那些作威作福的"肉食者"。

  《东周列国志》版画之周宣王闻谣轻杀图。周宣王听到"弧箕服,实亡周国"的童谣后,开始捕杀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先秦时期史学经典之一的《国语·郑语》中,记录了西周时代周宣王在位时期的一则童谣:"弧箕服,实亡周国。"这话虽然有些夸张,未必可信,可是毕竟听起来不那么让人舒服。据说这童谣的前两句是这样的:"月将升,日将浸",按照这句的理解应该是阴盛阳衰,有女祸的征兆。周宣王觉得自己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人到街上去搜捕那童谣中所传唱的卖桑弓、箕箭袋的人。

也不知是谁这么缺德,制造了这样一则谣言,可怜那些卖桑弓、箕箭袋的人啊,一时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们认识到,杀他们是不需要理由的。逃跑!逃得离京师越远越好!至于那些没来得及逃掉的,自然是被抓住"咔嚓"了。杀光了所有卖桑弓、箕箭袋的人,这下大周王朝可以江山千年永固了吧?然而,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最后这童谣竟还是奇迹般地应验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事情还得从夏王朝末年的传说说起,褒地的神突然出奇地化作了两条龙,后降于夏朝的王庭,盘桓不去,并且嘴里还说道:"我们两个是褒国的二君。"有两条大怪物一样的东西整天盘踞在自己安身的地方,谁能受得了啊。于是夏朝的王后便出面应对这件棘手的事。这夏后想卜卦求得一个解决之策,先是卜得"杀"、"驱"、"留"三种方案,都不吉利;后来再卜,竟得到"神示"--如果收集到龙的唾液而加以珍藏,就可保吉利。对啊,龙这东西可是大大的吉祥之物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樗里疾临终前说了什么?一百年后奇迹般地应验
秦将樗里疾临终前神预言:一百年后奇迹般地应验,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身上似乎有着一种奇异的力量能够预料到未来世事的发展,甚至一语成谶。先秦时期秦国这位名将樗里疾就曾经对百年之后的世事作出了精准的预测,而令人惊讶地其实是樗里疾究竟说中了什么让众人惊诧不已呢?樗里疾是秦国秦惠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因为能说会道且又足智多谋因此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智囊”,而樗里疾当时一直辅佐着秦惠王一直到惠王去世后秦武王继位,武王继位后继续重用樗里疾,将他和甘茂一同任命为左右丞相。但秦武王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仅仅在公元前307年,在位仅仅四年的武王猝然长逝。随着秦昭襄王的继位,樗里疾也成为了秦国的“三朝元老”更加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樗里疾忧国忧民,最终于公元前300年去世,正是此时他对一百年后自己所在的地方做出了一个极其精准的判断。樗里疾说道,在自己死后一百年,会有天子的宫...
· 西周的灭亡历史上西周的灭亡是处于何种原因
周朝的灭亡: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那么周朝是如何灭亡的呢?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幽王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交相发生的旱灾和地震使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
·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
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上一句百般红紫斗芳菲上一句:草树知春不久归晚春⑴[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⑵,百般红紫斗芳菲⑶。杨花榆荚无才思⑷,惟解漫天作雪飞⑸。注释:⑴晚春: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⑵不久归:这里指春天很快就要过去了。⑶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斗芳菲:争芳斗艳。⑷杨花:指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榆荚(jiá):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汉崔寔《四民月令》:“二月榆荚成者,收乾以为酱。”才思:才气和思致。《后汉书·文苑传》:“(刘表)尝与诸文人共草章奏,并极其才思。”⑸惟解:只知道。漫天:满天。宋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之九:“长恨漫天柳絮轻,只将飞舞占清明。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 北宋的灭亡竟因此人的一句话?
宋朝的军事实力鸡弱,但却富有四海极为富有。但人不能逃脱灭亡的命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北宋究竟因何而灭亡吧。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巡洛阳。此时大宋已经统一了中原以至整个南方,实现了自晚唐以来二百多年间中原王朝最接近于大一统的局面。尽管北方仍有强邻,但开国十六年来,大宋国力日强、国运大盛,所以,在随行的文武群臣们看来,此次圣驾西幸应该是一次视察之旅。然而,此次西巡却并非都是终日宴饮、君臣共欢。太祖突然提出了迁都洛阳,(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太祖观点就是虽然开封地处黄河中游,地理位置优越。特别是运河开凿之后,开封是南北河流的交汇地带。从经济上而言,开封可谓是相当的发达,天下重镇。但其缺点是地理四通八达,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虽然离宋最近的有后汉、后周在此建都,但它们都是一个格局政权,开封的经济优势尚能弥补地理的缺陷。当宋建国,尤其是统一全国之后,开封越来越不适合建都,也无...
· 沔阳民俗童谣
沔阳民俗童谣张才富沔阳童谣是沔阳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沉淀。它用朗朗上口的语句,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它的传唱,是知识道德传播的有效途径,给予孩子们很多启示。童谣是什么?是童年的歌谣。坦荡如砥的江汉平原,留存有丰富的民歌小调,童谣就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大人教唱孩子学着唱。江汉平原的童谣,更准确一点说就是沔阳童谣,它似一朵朵曾经缱绻的白云,现在却渐渐淡逝。我是在通顺河畔出生长大的,最熟悉这些活泼生动的沔阳童谣了。我努力地在记忆的网页里搜索着,那童年的一处处情景,那童年的一首首童谣…….沔阳童谣大都取材于常见的乡村事物或场景,讲究韵致,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有些采用顶针的手法描绘事物,对牙牙学语的幼儿,可以作为发音和语言的训练。如有一首由许多小伙伴一问一答接唱的童谣“三岁的娃,会放牛,放的什么牛?花牛。什么花?菜子花。什么菜?辣Q菜。什么辣?胡椒辣。什么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