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学人从政的糊涂与尴尬

2017-06-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9
转发:0
评论:0
学人从政的糊涂与尴尬,从历史看,学人从政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文化生态现象,不论在怎样的体制中,都有其一定的

从历史看,学人从政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文化生态现象,不论在怎样的体制中,都有其一定的意义。若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而言,中国知识分子大规模介入现实政治,其政治上的理想以及试图担负起救亡御侮的历史使命,或许成为文人学者从政的一种催化剂。从客观上讲,学人从政对国家来说,并非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在非常时期,政府也是希望能有一些在学术与人格上皆具声望的人出来为国家做点事,这就势必具备了双方“一拍即合”的可能与条件。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想从政的学人都可以从政的,政府同样也会有自己的选择。

进入权力后,如何实现其政治理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学人从政既是个人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些具有精英意识的读书人,抱以传统的“吾曹不出如苍生何”以及“舍我其谁”的救世心态,与国家、民族共同体发生一种血肉联系,从而彰显人格上的某种魅力。所以,能否保持独立的思考和立场,或相反,其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仅以民国著名学人朱家骅为例,或许能看出一个从政学人在权力中某些时候的糊涂与尴尬。

朱家骅先后做过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校长,自北伐期间,弃学从政,历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省主席、教育部长、交通部长、考试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代理院长等职,在国民政府时代高级文官中,似乎没有第二个如他连续任期之长。他主持的每一机构,皆有开创性贡献,并留有现代化行政的典范,从胡颂平编撰的《朱家骅先生年谱》中可较为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应当说,朱氏从政自非为做官而来,而是“于国家,于革命,皆有深刻的认识与抱负,其放弃教学,当然非一般教书匠可比,或自鸣清高,甚至又在宦场干干票友之流”王东原语,只是对于权力则未能始终坚持独立而清醒的立场,以致干下一件有名的“糊涂事”。

1943年,蒋介石有一次参加中央训练团纪念周,在休息室里发现了九只镀金大鼎。“一问之下,才知道是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实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作者注策划工会铸造,献予蒋公的。蒋公大发雷霆,当面痛骂朱家骅,说他糊涂,把他当作皇帝看待,真是岂有此理,骂得朱氏无地可容……”这件事的真实性并无问题,时为高级班秘书的陈桂清后来致函台湾《传记文学》发行人刘绍唐先生,称“旋见朱家骅走出来,面红耳赤,走到第一排,站在王教育长旁指王东原,作者注,蒋公出场行礼如仪,开始训话,大骂献九鼎‘是太胡涂,是侮辱我’。大家恍然大悟,始知大骂朱家骅。我因站第一排,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恪守忠恕之道,固为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传统,但作为公权力中的一员,“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是黄宗羲旷世名作《明夷待访录》中的一段话,比照之下,此次献鼎则有明显的封建“陈旧意识”陈布雷语,若从更深处去说,其实质则在于仍然在认同由君王来代表的政治、文化、生活共同体———国家。从这个角度看,是一种“愚忠”的表现。当然,蒋介石大骂朱家骅,并不意味内心不接受这样的“忠恕”,只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国人对蒋介石的“”早有洞悉,纷纷加以挞伐,而蒋本又是一个并无民主意识的政治人物,从实际处境讲,自然是要掂量一番的。

朱家骅献鼎,可说是“一念之差”,只是此念“差”得太远,在历史上留下有诟病。学人从政在任何时候或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因为就其自身而言,远离学术上的优势,置身于强大的政治集团势力范围,在不同的语境中,很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之症候,或如胡适当年对傅斯年所说的,弄不好就“成了政府的尾巴”。尤其在当年国难时期,国家出现危机或社会运行发生重大变革时,政府放低其姿态,调整其政策,与知识精英在政治上保持某种互动,但并不意味权力的开放,说到底,仍是权力自身的一种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吕端的“糊涂”与不糊涂
嘉宾:谢谦、王红、刘黎明本期主讲:四川大学教授王红“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北宋吕端因被后人写入这副对联而闻名。“大事不糊涂”是宋太宗赵光义对吕端的评语,宋人文籍中多有记载,后被载入《宋史·吕端传》。宋太宗想任命吕端为相,有人反对,理由是“为人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提拔了吕。从反对意见看,吕端的“糊涂”在当时很出名。“糊涂”一是表现在对官场极看重的官位、排名等毫不介意。吕端为相前任参知政事副相,比他年轻二十多岁的寇准随后也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吕端“请居准下”,请求让寇准排名在自己前面。吕端升了宰相,寇准还是参知政事,吕又想到寇准干练多才,但脾气耿直,万一内心不服气,合作不好,就误朝政大事了,于是请求太宗下诏,让副相寇准和他轮流掌印,领班奏事,一同处理国家大事。太宗采纳吕端的意见,但下令凡大事都先由吕端斟酌再上奏,明确了吕的最高权力,吕却总是谦让...
· 薛u的从政录
薛u《从政录》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惟亲历者知其味。余忝清要,日夜思念,于职事万无一尽,况敢恣肆于礼法之外乎?程子书“视民如伤”四字于座侧,余每欲责人,尝念此意而不敢忽。凡国家礼文制度法律条例之类,皆能熟视而深考之,则有以酬应世务而合乎时宜。作官者于愚夫愚妇,皆当敬以临之,不可忽也。学者大病在行不著,习不察,故事理不能合一。处事即求合一,处事即求合理,则行著习察矣。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至诚以感人,犹有不服,况设诈以行之乎?防小人密于自修。事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皆当以慎重处之。丙吉深厚不伐,张安世谨慎周密,皆可为人臣之法。论万事皆当以三纲五常为本。学者之所讲明践履,仕者之所表倡推明,皆当以三纲五常为本。舍此则学非所学,仕非所仕也。按物太宜含弘,如行旷野,而有展布之地,不然太狭,而无以自容矣。左右之言不可...
· 中国最古怪姓氏的趣闻与尴尬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当然,有时带来一些尴尬也是在所难免的。在我国,大多数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东西南北中”;有带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类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也有类动物的,比如“狼、鸡、猴、狗、蛇……”,甚至还有含“贬义”的,比如“妾、骂、邪、嫖”等。更有甚者,经过某些姓氏爱好者的“评选”,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难、黑、老、毒”!这五大怪性乍听起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不过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中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如果细考起来,这些古怪姓氏还大有来历呢!死: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不过自古以来,都非常避讳此一“死”字,谁愿张嘴...
· 中国最古怪姓氏的趣闻与尴尬
中国人的姓氏,经过几千年来的发展演化,从原先一种单纯的民族遗传标志,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源流而活跃起来。有些姓氏不但稀奇古怪,而且往往还隐藏着某些有趣的传说,当然,有时带来一些尴尬也是在所难免的。在我国,大多数姓氏都比较常见,但也有一些姓氏比较古怪,例如有表方向的“东西南北中”;有带数字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有类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也有类动物的,比如“狼、鸡、猴、狗、蛇……”,甚至还有含“贬义”的,比如“妾、骂、邪、嫖”等。更有甚者,经过某些姓氏爱好者的“评选”,高居榜首的五大古怪姓氏竟然是“死、难、黑、老、毒”!这五大怪性乍听起来真是令人毛骨悚然!不过这也构成了姓氏文化中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如果细考起来,这些古怪姓氏还大有来历呢!死:据说这是中国倒数第二小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部,是由北魏时期少数民族的四字复姓发展而来。不过自古以来,都非常避讳此一“死”字,谁愿张嘴...
· 姓氏的尴尬
中国人的姓氏很多。《百家姓》最通行版本记有单姓446个,双字复姓61个,共计507个姓。其实,国人姓氏绝不止这么多,有人统计说至少有1800个,还有人统计有4000到8000个,更有甚者统计有2万个、4万个,这可是远超汉字的数量了。如此之多的姓氏,难免会让人遭遇尴尬。那么,究竟有哪些姓氏尴尬呢?其一,生僻姓氏让人吃不准该念什么。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结识新朋友,拿着名片,却不知该如何称呼对方,万一念错,既不礼貌,又显得自个没学问。譬如蒯姓、仉姓,这两字分别音“快(三声)”和“掌”,不查下字典想念对还真不容易。有的字当姓氏时读音会发生变异,像仇姓、尉迟姓就分别读“球”和“玉迟”。还有的姓氏有多种发音,如盖姓有“丐”“葛”两种发音,而覃姓有“秦”“谭”“荀”三种读法。其二,稀有姓氏让人浮想联翩。中国有许多稀有姓氏,可称五花八门,往往令人瞠目结舌。有以器官为姓的,如头、骨、心、肾等;有以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