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化巨人――孔子》:盛世崛起亟须文化复兴

2017-06-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0
转发:0
评论:0
《文化巨人――孔子》:盛世崛起亟须文化复兴,2600年前,孔子有一个梦想,坐着木筏出海,但这个梦想他一生也没能实现。26

  2600年前,孔子有一个梦想,坐着木筏出海,但这个梦想他一生也没能实现。2600年后,借助着现代化工具,孔子走向了五大洲,他的思想,他的学说开始为世界各国所了解。而当孔子走近世人的背后,历史不能忘记一位革命后代李成俊。他被誉为当代传播孔子的大使,他倾其半生致力于传播儒家文化,为播散孔子智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他的卓识,让孔子率先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

  是他的无私,为世人呈现了一部鸿篇巨制《文化巨人——孔子》。

  是他的坚守,让我们回眸历史中领悟到先哲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

  是他的努力,把传承千年的精神遗产用兴建城市地标建筑创新了儒学传播的新载体。

  新四军烈士的后代,四岁算军龄的红小鬼,共和国最年轻的离休干部之一——年逾古稀的中国孔子文化传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李成俊一生充满传奇,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就算再高明的编剧也望尘莫及。但如今,卸下之前的光环,他最为人熟知和称道的身份是孔子文化传播大使——这个头衔在他心底的分量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红小鬼”文化复兴的中国梦

  父亲牺牲时,李成俊尚在懵懂的年纪,但从此新四军35旅供给部的花名册上就有了他的名字。穿着土布做的衣裳,背着小米,李成俊和部队一起辗转在苏北各地打起了游击。孟良崮战役期间,有一次部队渡河转移,他被战士拴在马背上驮向对岸,其间战马在河里一个趔趄便险些让他遭受没顶之灾,“亏得司务长就在我身后,一把便将我捞了起来!”时至今日,李成俊会长每每讲起这件事时不但早没了惊恐,反而多了几分回忆的温馨。

  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李成俊会长在党组织光辉的照耀下得到了良好培养,不断上学进修,一路念到了南京大学,正是在这里,李成俊碰到了儒学思想方面的启蒙人南大老校长匡亚明。在这位“孔学泰斗”的感染和影响下,李会长开始思索更深远的人生问题。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出了共同呼唤:“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为什么世界会如此看重孔子?他陷入了沉思。慢慢的,李成俊会长找到了答案。21世纪是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东方文化巨人孔子忠恕一贯的思想、和谐稳定的思想、自强不息的思想、日新又新的思想,诚然是新时代、新社会发展前进之必需。博大精深的孔子思想,在和平与发展中,向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充分的精神食粮。此时回首国内,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结构的转型,整个社会出现了相当程度的道德危机、价值危机和信仰危机。如何解决这些危机?在影视文化领域打拼多年的李成俊从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中看出了社会对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的迫切需要。在他看来,儒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创造的道德哲学、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所秉持的道德原则、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所拥有的道德资源、所蕴含的道德力量,经过现代转化,对于丰富国人道德知识、提升国人道德境界、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路向、增强民族道德力量、改善民族道德形象,意义重大。

  正是在这种巨大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召唤下,大型文献纪录片《文化巨人——孔子》横空出世,这部拍摄前后历时近二十载、耗资二千余万元作品凝聚了李成俊会长后半生的所有精力、心血甚至生命。

  800多个景点,30000多个镜头,十几年间,李成俊会长带着摄制组走遍大江南北,寻访国内外八十六位顶尖的儒学专家。春拍各地花卉,夏拍瓢泼大雨,秋拍红叶硕果,冬拍狂风大雪,他们的足迹走遍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还访遍了港澳台,以及世界数十个国家。不分寒暑,历尽艰辛。有一次,从曲阜到北京的路上,正行进时,司机一个急刹车,大家吓了一跳。原来前面发生了车祸,摄制组的车只差十几米远就会迎头撞上。一年秋天,从河北涉县到石家庄的路上,天上下着瓢泼大雨,路况复杂。走到武安的国道上,司机前行中突然左转,又转了一个大圈。大家正莫明其妙时,向前一看,原来山洪暴发,洪水像利箭一样地向下冲来。冲断了公路,冲走了车辆。拍摄组的车因转弯及时,幸未遇难。另一次,摄制组从河北邢台开往石家庄,又遇上倾盆大雨,路面积水急速上涨,车辆无法行驶,赶快开到一片高地上停了下来,整个剧组被困在荒郊野外一整夜,第二天才获救。还有一次封镜前夕,日夜操劳的李成俊会长接受曲阜电视台采访,谈及拍摄时的种种艰辛,这位从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过来的七尺汉子禁不住落下了眼泪,个中艰辛,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但李成俊会长说他无怨无悔,在他内心深处有这样一个念头,中华传统文化在历经风风雨雨之后,已走上全面复兴之路,而做为这一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的重入人心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文化史上史无前例的鸿篇巨制

  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而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互为表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复兴为基本条件。李成俊一直坚信,儒学经过现代转化,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和不懈追求。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是文化复兴。世界环境文化的兴起,为中华文化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境文化,就是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奋斗,就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什么是环境文化?凡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型态,即是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新文化运动,是人类思想观念领域的深刻变革,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几十年来,环境文化的理念广泛渗透到人类经济、科技、法律、伦理以及政治领域,预示着人类文明已从传统工业文明逐步转向生态工业文明,并将以自然法则为标准来改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三百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传统工业文明,形成了传统工业文明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传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其...
·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摘要: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在传承过程中,由于未能充分把握孔子真精神——“敬鬼神而远之”,“畏天命”,因而导致流变。在现代,孔子学说的复兴有赖于孔子真精神的复兴。孔子学说的复兴对未来世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齐鲁文化―祭孔大典与复兴传统文化
孔子故里曲阜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庆典――――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官方祭祀孔子大典。曲阜市市长江成在大典上宣读了祭文,300多名身穿汉代文士服装的学生按照古礼祭拜孔子。之后,孔子第77代嫡孙孔德班率孔氏后裔在大成殿前举行了家祭,海内外孟子、颜子、曾子后裔,来自美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祭孔参礼团以及曲阜市民等近万人,先后在大成殿前祭拜孔子,盛况空前。尽管整个仪式的组织尚有待改进之处,但是通过仪式本身传递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意义却发人深思。祭孔作为一种崇敬思想先贤和传统文化的仪式,在古代被称做“国之大典”。自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孔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帝王规格。至清代,祭孔更至巅峰。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学已成旧思想,不再受到尊崇,公祭典礼便随之终止。发展至“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孔子更遭遇前所未有的践踏,这段惨痛的民族记忆,不仅毁灭了不计其数的...
· 中国国服发展及现代文化复兴
传统文化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汉服、唐装乃至近代的满服、中山装都曾是中国服饰的经典,但是到了现代,在西服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服饰越来越缺乏自主性,中国服饰文化究竟路向何方?在一阵“洋风”吹过以后,中国服装企业恍然间醒悟,中国服饰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标志,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现代国服。1、国服一梦醉醒中华放眼当代东方,可以发现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服和礼服作为身份标识符号,像日本有和服,韩国有韩服,印度有纱丽。但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文明、泱泱13亿人口的文明大国,以礼仪之邦素称的礼仪之国,却没有统一代表自己国家的“礼服”,这可以说是我...
· 微文化—徽商—徽商文化与新徽商的崛起
一、徽商的历史概况1、何为徽商?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称“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朝喜靖至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徽州自古以来,山多田少,土地瘠薄,农业收入不足以自给,这种生存条件的不足使他们只有经商一条路。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是与它“贾而好儒”的特点分不开的。植根于厚实新安文化土壤之上的徽商,为了获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社会地位需要以"儒"为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