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的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6
转发:0
评论:0
古代的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

  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

  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 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被允许进入后宫看病,也有极严格的规定。

  民间有这么一个传说,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医诊后都不见效,皆因无法直视,诊断困难。有一天来了一位道士,说能治好皇后的病。但这道士只能远远地站在门外,不能进入皇后的房间。如何切脉?这道士想出了一个法子,让人在皇后的手腕缠上一根丝线,通过这根丝线判断皇后的脉象。

  朱棣为了测试道士医术的真假,暗中将丝线先后绑在皇后的玉环上和猫脚上,结果都被道士识破了,结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这个传说既说明道士的医术相当高明,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男医生给高贵妇女看病的难度。

  民间女性同样有封建礼教的禁锢,女子生病特别是患了妇科疾病往往羞于启齿,或语焉不详。有的女病人宁愿病死也不愿意公开隐私。元明善的《节妇》中,记载了一位乳房生疮溃烂的寡妇马氏,由于拒绝男医生治疗,最终丧命。马氏说:“宁死,此疾不可男子见。”

  男医生不能接触女病人肌肤

  明代《习医规格》规定:“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就医模式。“走出去”就是去医生家里就诊,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请进来”,把医生领到家里看,以方便医生的望、闻、问、切。这时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给医生看,要用东西“隔”一下,以遵从“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即便可以出来见男医生,女病人也要用纱巾或扇子“蔽面”。普遍的情况是,家人会在病床前设纱帐,也有的在闺房外挂帷,医生透过纱帐观察女病人的气色、舌象等,完成“望诊”的程序。

  光“望”当然不行,“四诊”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诊,即号脉,又称把脉,摸捏病人的手臂号脉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讳手让别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贞”。宋代司马光的《家范》中记载一例子:一妇女带着孩子,背着丈夫的遗体投宿,男店主不准,把她硬拉了出去。这个妇女便认为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过的手臂。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说明古代女人的贞洁意识十分强烈。所以古代男医生给女病人诊疗时,是绝对不会直接触碰女病人肌肤的。但不摸如何切诊?医生会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纱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后才出手号脉。

  明代名医李梴在《医学入门·习医规格》中,总结出一套古代医生行医的行为准则,其中提到给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项:

  “如诊妇女,须托其至亲,先问证色与舌及所饮食,然后随其所便,或证重而就床隔帐诊之,或证轻而就门隔帷诊之,亦必以薄纱罩手;寡妇室女,愈加敬谨,此非小节。”李梴还特别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难,医生要“自袖薄纱”。

  皇家用女医生为妃嫔“视乳产之疾”

  清朝御医为慈禧太后:隔着帷帐“牵线切脉”

  李梴所说的,是为一般女病人医治时的注意事项,如对隐私要求更高,隔纱挂帷都不允许,那么怎么办?首先是找女医生。但古代女医生毕竟不多,男医生的水平远远高于女医生,所以对重要女性病人还得请男医生。不过,男医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对女病人也要回避,传说他们常用的诊断方法是 “牵线切脉”,也叫“悬丝切脉”。所谓“牵线切脉”,是用丝线一头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头由医生远远牵着,通过丝线的信息传导,完成“切诊”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
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
· 古代男医如何给女人看病?
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时特别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可见,嫔妃生病只能根据病情让医生开药方,即所谓“以证取药”。朱元璋如此这般,初衷是“鉴前代女祸,立纲陈纪,首严内教”,根本上还是考虑后宫女人的隐私。即便医生...
· 男女有别:古代女子看病如何保护隐私?
导读:中国是一个比较注重传统的国家,在古代未出嫁的女子都藏身于闺房中,不得轻易和男子见面。但是如果遇到生病的状况怎么办?女患者要怎样看病才不算失礼。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古代女患者是如何保护隐私的。女性患者就医,如何保护隐私一直是一个社会话题。古代医生诊疗有望、闻、问、切即所谓的“四诊”。在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医生如何为女患者看病?网络配图女患者不能随便找医生看病,明太祖朱元璋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古代医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伦理占主导地位、讲究“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难医”、“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的说法。特别是皇帝后宫的女病人,男医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随便请男医生进宫去为女患者看病。而且,历朝历代都有规范后宫女人就医行为的规矩。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
· 秦可卿的真实出身:给秦可卿看病的真是御医吗?
有的读者认为秦可卿一定有特殊身份,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她看病的都是御医,因为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太医院的好几位御医给秦可卿看病,那么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
· 御医给秦琼看病煎药为什么他就是不喝药呢
还不知道:秦琼为何不喝药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之中,最为繁华的国家,就是李世民当政时期的唐朝。而在这之前,一直统治国家的,其实还是隋炀帝。但是因为其的残暴昏庸,使得当时众多人开始进行起义,很快身为太原最高统帅的李渊,也就此追逐潮流出兵起义,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开创了著名的唐朝。而在其麾下贡献最大的,除了太子李建成之外,就是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了。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要仰仗其手底下,那些能人异士的帮助。而今天所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众多功臣之中的秦叔宝秦琼。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投奔李渊的秦琼,已经是年近40岁。兴许是辗转战事多年,秦琼已经被磨砺的十分老道。这次投靠,秦琼的选择是明智的,李渊和来护儿都是秦琼人生道路上的十分难得的伯乐。在玄武门之变前,秦琼在军中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地位,但是,这场政变之后,秦琼本人却发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