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中国人为啥不喜欢猫?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9
转发:0
评论:0
古代中国人为啥不喜欢猫?,中国人现在是对猫很喜爱的了;在众多家庭宠物中,不管是数量还是程度,都是仅

  

  中国人现在是对猫很喜爱的了;在众多家庭宠物中,不管是数量还是程度,都是仅次于狗的。而在中国很久的历史以来,中国人都是对猫并不待见的。比如,着名的传统十二生肖里就没有猫;在人们平日的说话与故事里,总认为猫是一种很怪异、阴冷、神秘、不好的动物,所以常常是避而远之、很不喜欢,比如“夜猫子”(其实就是猫头鹰)的外号,比如“猫哭老鼠”、“猫鼠同眠”、“争猫丢牛”、“照猫画虎”等成语,比如“猫腻”、“猫尿”、“猫步”、“猫食”、“猫腰”、“猫叫春”等说法,以及“猫狸换太子”之类的古代传奇。尤其与猫有些联系的猫头鹰,更为人们所讨厌、恐惧,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得从生肖说起,十二生肖是代表地支的12种动物,常用来记载人的出生年。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以外,基本上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可是,为什么没有猫这种动物呢?

  十二生肖的说法源于干支纪年法,其传说产生于夏朝(公元前2070─前1600年),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考证的是,至少在西汉前期(公元前2世纪初),十二生肖与地支的相配体系已经固定下来了。而在汉朝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猫;无论小猫是《礼记》中所说的山猫,还是《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豹猫,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猫。

  我们今天饲养的家猫的祖先,据说是印度的沙漠猫。而印度猫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始于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在位),那正是中印交往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的时期。因此,猫来到中国的时间,距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恐怕已相差几百年甚至逾千年了,所以来晚了的猫自然没有被纳入十二生肖之中。

  也正因为猫是后来者,是外来者,是“异教徒”,是“陌生人”,以及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所以在中国很长的时间里曾遭遇怀疑、畏惧,受到排斥、歧视,不被喜爱、亲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看古代中国人的“冰”术
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纬度都不算太高,夏天往往酷热难耐。在没有空调、电风扇、冰箱等现代设备以前,古代人是怎样熬过夏天的?可想而知,绝大部分人面对炎炎夏日都只能以勤洗澡、穿薄衣服、吹穿堂风的方式硬扛,只有少数人能凭借着强大的权力或财力,搞到些冰块之类的消暑用品来对抗大自然。他们的冰块是从哪儿来的?用冰块可以怎样消暑?跟当代城市居民的空调小屋相比,制冷效果如何?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即开始用冰消暑,《周礼》中即有在容器“冰鉴”中保存冰块的记载。冰鉴是用木制或青铜制造的箱子,大口小底,底部有直径很小的排水口,可在冰融化后直接排出冷水,以供使用。春秋时,还有一位叫子冯的楚国士大夫,为了装病以避免被楚王封官,竟在炎炎夏日盖着被子躺在垫有大冰块的床上睡觉,堪称“开空调盖棉被”的古代先驱。而在现代制冷技术发明前,要像子冯一样在夏天使用冰块,只能在寒冷季节采集自然冻结的水体,并予以保存,因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 猫
创作及演出1981年5月11日,《猫》在伦敦西区的新伦敦剧院首次公演。舞台制作是柯迈隆·麦金塔和安德鲁·洛伊·韦伯的真正好戏剧公司(英语:ReallyUsefulCompany)。导演是崔佛·农恩,副导演及编舞是吉利安·林(英语:GillianLynne),舞台设计约翰·奈普尔(JohnNapier),灯光设计大卫·赫希(英语:DavidHersey)。1982年10月7日,《猫》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花园剧院(英语:WinterGardenTheatre)公演,并于1997年6月19日以6138场的演出打破了以前的纪录,成为在百老汇里公演最久的音乐剧。这个记录,后来在2006年5月9日被安德鲁·洛伊·韦伯的另一部音乐剧《歌剧魅影》给打破。《猫》最后于2000年9月10日在百老汇结束,2002年5月11日,也就是它21岁生日时,在伦敦落下帏幕。总计在纽约演出了7,485场,伦敦演出8,949场...
· 应被中国人永远记住的古代将军
很多朋友经常讨论中国历史上那位将军武力最霸道、谋略最出色、心机最慎密、胸襟最广阔。古人以作古,当然是任由我们评说,主席也赋词“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呀,当我们还在争论谁才是真正的武圣、谁才是三国中最有远见的谋士、赵云到底是男是女的时候。很多真正应该被我们记住的人却被我们慢慢的忘记。写下这个帖子看看大家是否还能记住历史上的这些为中华民族作出过贡献的优秀将领。1、中国运动战的祖师-李牧:看过《寻秦记》的朋友对这位中国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运动战鼻祖的记忆一定异常深刻把,当时赵国面对其他诸侯国家的战争威胁,同时又要独立承担一个此前中华民族从未战胜过的对手-匈奴的巨大压力。在李牧被贬戍边后,一方面严整军备,另一方面采用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的战术,逐步将匈奴诱入陷阱,在后来的决战过程中,与匈奴真正的作战仅一次,便全歼当时...
· 古代中国人到底长啥样?
关于人的长相,中国民间有“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一说。对此,鲁迅曾在一篇名为《南人与北人》的短文中写道:“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厚重。”为了准确描述出中国人祖先的外貌特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秀杰分析了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34处考古遗址出土的309例人头骨样本。她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生活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人类有明显的相貌差异,这种差异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吴秀杰的这一研究结果今年7月发表在《国际骨骼考古学》杂志上。从骷髅里“端详”祖先的模样在吴秀杰的办公室里,常年伴随着她的是橱窗里的好几排“骷髅头”,这些“摆设”让前来访问的很多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对此,她笑着解释说,“这些都是模型!真正的原始人头骨很少有保存完整的,因此数量极少,而且一般都收藏在博物馆里。研究人员平时用的大都是依据这些藏品所...
· 中国古代喜欢养熊猫的太后,死后还要熊猫来陪葬
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汉高祖刘邦的侧室,薄太后之墓。在薄太后的墓中,出土了一种濒危的动物骨头。今天,尽管我们全力保护,这种动物仍然只剩下一千多只,处于濒危的边缘。可为什么说,造成这样的局面,与墓主人薄太后有关系呢?这里,小编不得不说说薄太后。她老人家当年并不招高祖刘邦待见。但人家留下了刘邦仅存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她当了太后时,刘邦,吕后等人都入土了。母以子贵,薄太后地位水涨船高。汉文帝死后,薄太后还很硬朗,她的孙子刘启又当上汉景帝,薄太后接着升级为太皇太后。公元前155年,薄老太太这才去世。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一想,爷爷刘邦“睡”了那么多年了,就别打扰了。还有就是吕后才是刘邦的正牌皇后,薄太后虽然到了太皇太后,但在刘邦那里,仍然是侧室。于是,薄太后去世后,汉景帝选择在刘邦的陵墓附近,为她单独修建一座豪华的陵墓,就是今天的南陵。薄太后的这座南陵,最早在西晋末年就被盗过,但我们仍然能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