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婚嫁最初是哀痛的事 新郎家三日不能奏乐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9
转发:0
评论:0
古代婚嫁最初是哀痛的事新郎家三日不能奏乐,核心提示:按《礼记》中记录,嫁走了女儿的人家,三个晚上不熄灭火烛,似乎女儿还

  核心提示:按《礼记》中记录,嫁走了女儿的人家,三个晚上不熄灭火烛,似乎女儿还能回来,似乎女儿还能看到娘家的光。而娶了新人的男家,三天内不能有丝竹乐器的响声。婚嫁是一件哀痛的事儿。

  本文摘自:《国学》2008年11期,作者:佚名,原题:《古代婚嫁中的奇闻》

  周朝官吏司媒权

  周礼中有记载“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一个“令”字,就有“令”的执行者。但是也有例外,仲春时节的男女相会,“奔者不禁”。可见,当时的人还保有相当的动物性,国法要服从于“春天”。

  从周朝到春秋都有专门做媒的官吏,官名“媒氏”,专职负责使男人有妻子,女人有丈夫,向他们配给田宅,以使其能安身成家。当时的男人结婚三年后才可以被国家征用外出作战或做工,叫“赴国役”。

  嫁娶两家三日哀

  今天人们的婚嫁是喜事,远古时候却恰好相反。迎亲只能在夜里,车马服饰都必须是黑色。起源于古人引阴气入家门,黑色是配合着阴的。黑夜黑马黑车黑衣人,车前置两枚火烛,在黑夜试探前行,就是去娶亲的了。

  按《礼记》中记录,嫁走了女儿的人家,三个晚上不熄灭火烛,似乎女儿还能回来,似乎女儿还能看到娘家的光。而娶了新人的男家,三天内不能有丝竹乐器的响声。婚嫁是一件哀痛的事儿。

  现代女人出嫁有哭的,有依依惜别的,多数只是做姿态。终究习俗变了,嫁人是张灯结彩浩浩荡荡欢天喜地的事情。而古人说,不对婚礼表示祝贺,是规矩道理。婚事,当时都写成“昏事”。

  到了汉朝,有皇帝诏书说,禁止民间嫁娶备酒食相贺。按汉律,禁止三人以上结群喝酒,但可以印证,民间嫁娶已经饮酒聚众庆贺了。由周到汉的大约千年,娶亲已经从只能趁黑夜进行的坏事变成了好事,由汉到今天,再没变过。

  《吕氏春秋》中说新娶来的妇人要“烟视媚行”,烟一样的视线,缥缈不定,妩媚地走路,大约是绝不能快步如飞,要忸怩细琐的徐徐而行。

  三十不嫁要受罚

  古时候妇女出嫁年龄,在汉代有严格规定,十五岁到三十岁为界线,过三十还独身在娘家,就罚“五算”,合当时的六百钱。据说,罚款不重,只是惩治迟迟不嫁的女人对风俗的挑战。

  有一种被古人称作“姆”的女人,类似现在的保姆。专指妇人到了五十岁,还没有生下孩子,被男家废出,按规定也不能再嫁。如果这妇人能奉行“妇道”,才有资格给别人的孩子做保姆。

  汉朝的时候,有个叫王吉的人,房东家有一棵大枣树,王吉的妻子随手摘一颗枣给王吉尝,王吉当即废掉了这个妻子,因她偷盗。元朝规定废妻有七条:无子、淫佚、不事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任何一条都可以发休书废掉妻子。所以妇女们只能私自积蓄,以防万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巴蜀文化—生活习俗—婚嫁习俗贺新郎
在新娘子上轿的同时,男方家里开始打扮新郎,边打扮边唱(或说),俗称“贺新郎”。贺新郎大致分为三部分:开场、插花、拴红。由于地区不同,贺新郎时所唱(或说)之辞也不尽相同。今举什邡地区为例,开场唱的是:“今夜周堂,请出新郎,恭喜恭喜,地久天长。”给新郎插花时唱的是:“一对金花,插在乌钞。脑壳梆硬,耳朵稀火巴。只怕婆娘,不怕爹娘。”插花后,又给新郎拴红,再唱:“一道红儿九尺长,今晚拿来拴新郎。左拴三转生贵子,又拴三转状元郎。拴得新郎笑嘻嘻,接了婆娘孝爹娘。拴得新郎心莫花,接了婆娘忘了妈。拴得新郎心中喜,明年一定生贵子。拴得新郎莫乱走,夫妻活到九十九。”
· 古代婚嫁中的聘礼是怎样的?
近日,一张“全国聘礼地图”微博走红。各省、市、自治区的结婚聘礼金额,被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并以聘礼金额的高低不同,将全国分成了5种区域:百万元区、50万元区、10万元区、万元区和零元区。上海以100000起+1套房高居榜首;重庆则以处于0元区而备受网友青睐,直呼“重庆妹子既漂亮又便宜”。大家在慨叹“娶不起”的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婚嫁习俗中的“聘礼”。要说这聘礼,古以有之,而且还是古代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一、古代婚嫁中的的聘礼1、送聘礼是古代婚嫁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的婚嫁仪式过程,各个时期、不同地方虽然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包含这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称之位“六礼”,而其中“纳征”这个环节,指的就是男方家将聘礼送往女方家。2、聘礼的含义男女双方达成婚约后,男方须送给女方提供一部分财物,俗称“下聘礼”,以此表示男方的诚意,同时也是一种预约占有的意思:“你收...
· 古代婚嫁中的聘礼是怎样的?
近日,一张“全国聘礼地图”微博走红。各省、市、自治区的结婚聘礼金额,被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并以聘礼金额的高低不同,将全国分成了5种区域:百万元区、50万元区、10万元区、万元区和零元区。上海以100000起+1套房高居榜首;重庆则以处于0元区而备受网友青睐,直呼“重庆妹子既漂亮又便宜”。大家在慨叹“娶不起”的时候,我们来回顾一下婚嫁习俗中的“聘礼”。要说这聘礼,古以有之,而且还是古代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一、古代婚嫁中的的聘礼1、送聘礼是古代婚嫁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古代的婚嫁仪式过程,各个时期、不同地方虽然各有不同,但大致都包含这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并称之位“六礼”,而其中“纳征”这个环节,指的就是男方家将聘礼送往女方家。2、聘礼的含义男女双方达成婚约后,男方须送给女方提供一部分财物,俗称“下聘礼”,以此表示男方的诚意,同时也是一种预约占有的意思:“你收...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婚嫁制度的由来
导读: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这也是伏羲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重要原因。据相关专家考证,人类在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洪荒时期和母系氏族社会后,大约在6500多年前,开始逐步进入父系社会。据古籍记载,当时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太昊伏羲率部落由甘肃成纪(今天水市)沿黄河东下,定居于宛丘之墟(今河南淮阳县)。随后,伏羲以其圣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并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伏羲还画八卦、取火种、造书契、创乐器、兴嫁娶...
· “安”是人类最初的家
原始公有制社会,有妻无财只算“安”,这是公有制社会家的特点,可以说“安”是家的初级阶段;私有制社会,有妻有财才算家,这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点,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华夏民族重物轻女和重男轻女的开始。家是啥?家就是房子里面养着一头猪,一头公猪。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字型都是这个意思。甲骨文金文记载有“我家祖辛”,“固我邦家”,“康乐我家”等等,其中的家都是家庭家族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家居也,从宝盖(mian打不出来),豕(在这儿应该是jia)声。难道房子是为猪盖的?难道人必须去住猪的房子或者必须人猪同居?个问题困惑了历代学者,今天的老百姓更是不可思议。为什么古人要用猪居的家来指称人居的家呢?当今学者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进行了诠释,归纳一下有四个理由:一,在上古时代猪是家庭财富最重要的标志。养没养猪,能够说明家庭的穷富;养猪的多少,能够反映出这个家庭的富裕程度。二,当时人类的生命力特别脆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