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人盛夏如何纳凉:男女老小裸体同浴泡澡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0
转发:0
评论:0
古人盛夏如何纳凉:男女老小裸体同浴泡澡,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游泳馆和水上乐园成了避暑天堂。 在降温手段和设施

  

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游泳馆和水上乐园成了避暑天堂。

 

  在降温手段和设施比较原始的古代,这个时候避暑的最好办法之一,也是亲水——

  先秦“沐” “汤”纳凉

  今天大家说的洗澡,在古代叫“沐浴”,即用水洗发洗身;古人还雅称洗澡水为“汤”。在汉字中,保留了远古人洗澡形象的,既不是“沐”,也非“浴”,而是“盈”。在甲骨文中,“盈”就是一个人裸身在浴盆中洗澡,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反映的,便是先秦时期中国古人的洗澡习惯。

  洗澡讲卫生,是文明的象征。中国泡澡纳凉历史悠久,依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的说法:中国人在“三皇五帝”时代,便出现了洗澡文化,高辛氏开中国人洗澡之先。在古人眼里,洗澡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有时还很神秘、神圣,大有讲究。古时洗澡必更新衣,甚至连洗澡的频率和次数都有规定。来了客人要先请其沐浴,之后才摆筵席招待,现代人称宴请远方来客为“洗尘”,便是此俗遗风。

  在汉代,规定公务员每5天要洗一次澡,届时大小官员全都放假回家。轮到洗澡的日子叫“休沐”,这也是现代公务员放假制度的滥觞。到了盛夏,有的皇帝干脆放长假,方便大家回家沐浴、避暑。

  古人洗澡等级分明,男女尊卑不可混浴,现代时尚夫妻间悄然流行的“鸳鸯浴”,在早期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是“失礼”。

  在周代,时人的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便禁止夫妻洗鸳鸯浴。《礼记》是汉代人选编的记录先秦时期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的重要论著。其中的《内则》中便有这方面的文字,洗澡时男女“不敢共浴”。

  即现代所说的浴室,传统的解释是夫妻间不能共用浴室,实际上是要求男女不洗鸳鸯浴。因为古人认为,与女人一起洗澡不只“失礼”,带坏社会风气,还会沾上晦气,致阴阳失调,不利养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裸体
用语在英语中,有很多语汇用来描述各种裸体状态。这些语汇在不同文化与脉络之间(或当中)可能有所不同,并可能随时间而改变。有时候,这些语汇是用来当成委婉语,有时当成诗词用语,或幽默用语。
· 民间如何为死者沐浴更衣?
在民间传统丧葬习俗中,对待逝者的沐浴更衣仪式极其庄重严谨。当病者生命垂危之际,其亲属会提前为他换上全新的内外衣物,以防逝者“赤身”离世,让亲属留下遗憾与愧疚。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亡者准备的衣物通常是贴身穿着白色衬衣衬裤,外罩黑色棉衣裤,最外面还会披上一件黑色长袍,全套服装不允许使用扣子,而是全部以带子束紧,寓意家族绵延不断,子嗣兴旺。死者头顶需佩戴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帽顶缝有一个红布做成的疙瘩,用以抵御寒冷,对子孙也是吉祥的。男子脚下需穿黑色布鞋,女子则穿蓝色布鞋。寿衣的款式必须是传统的样式,因为逝者死后将去与远古祖先相会,若祖先认不出子孙的模样,逝者将无法得到祖先的认可与接纳。寿衣已然成为灵魂的一种象征符号。沐浴更衣其实可视为对亡者进行的初步妆容修饰。这一过程中,亲属为亡者沐浴所用的水,常常需要专门购买,民间称之为“买水”,寓意洗涤生前罪孽,使亡者清清爽爽地抵达阴间,得到祖先的接纳。沐浴更衣...
· 描写盛夏的诗词有哪些八月盛夏的诗词
描写盛夏的诗词有哪些八月盛夏的诗词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3、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气用尽,并不在乎天有多热,只是珍惜这夏季的天日很长。《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至806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辛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喻诗。描写盛夏的古诗词有哪些?1,《小...
· 历史上最热的日子热死上万人,古人是怎么纳凉的?
《诗经》中有一首叫《七月》的诗,“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把冰块凿下来,藏到冰窖里去。冰窖都建在阴凉的地方,深入地下。用新鲜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放到上面之后就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然后密封窖口,待来年享用。今年上海的夏天特别热!2013年时,由于上海处在副热带高压中心附近,曾出现连续4天日最高气温超过40摄氏度的情况。时隔4年,副热带高压又来了。那么,在古代,我国夏天有多热?最热的夏天出现在什么时候?没有空调的古人们又如何降暑呢?热灾逢大旱杯水贵如油在气象学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准,如果多天在35℃及以上高温,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称为“热灾”。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综合卷》的统计分析来看,热灾相对其他自然灾害并不是太多,与“霜灾”并列,约占总数的1%。著名气候学家竺可桢认为,在公元1900年以前,中国气候史上出现过四个“温暖期”,相...
· 浴缸
参看桑拿按摩浴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