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打春牛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7
转发:0
评论:0
打春牛,立春的习惯叫法是“打春”,打春的前一天叫“迎春”。要说这迎春、打春还有点来历呢

 立春的习惯叫法是“打春”,打春的前一天叫“迎春”。要说这迎春、打春还有点来历呢。

  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的仪式。农为百业之本,春为一岁之首嘛,当然要隆重。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洗洗澡,穿上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烧烧香,磕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把土牛当春牛,也不知鞭打了多少年,后来开始打纸牛了。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条纸牛叫“春牛”。在打春的前一天,叫“勾芒神”举鞭狠打。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把打纸春牛变成了真春牛。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的那天,正是立春,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勾芒神”正在用劲鞭打纸春牛,他觉着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

  不得职田饥欲死,

  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常常脱去官服,走到田间,和老农谈桑论麻。有时,他还从农夫手中拿过鞭,扶着犁把学犁地。上任的第一个春天,他就把迎春的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也不垒土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让衙役们弄个竹筒子扎在地上,里面装个绒鸡毛,看看究竟是什么时候立春。常言说立春时刻阳气升,他守着竹筒等啊等啊,等到了立春的时刻,只见那绒鸡毛轻轻地飘出竹筒时,他迎天扯了个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犁了一遭又一遭,直犁到日头落山的时候才回衙去。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在上一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

  岁首常思盘中餐,

  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也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出了些光顾享乐、不问国事的朝廷,不把农事放在心上,对农事不管不问。下边的地方官看皇上都不问农事了,也就钻在衙门里吃酒享乐,就是打春那天也懒得走出衙门。起初还有一个半个谨慎的地方官到时出来应付一下,后来,你看我不出衙门,我看你不出衙门,也就都不出衙门了,一来二去这周朝兴起的迎春仪式全扔掉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在,打春牛的事儿在民间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越文化—民间习俗—春牛会
春牛会在嘉兴地区也称“鞭春”。以嘉善为例,过去每年正月半前,由县衙门公布春牛会日期。后来,固定在立春日。这一天,四乡农民,一早将所养的牛牵出来,挑选壮牛洗刷干净,披挂上彩绸缎带,两只牛角间扎一大红球。到了日出卯时,衙门内的广场上排列了执事、衙役、司事及农工商各界代表,“打莲湘”、“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民间演队,诸事齐备后,知县即率当地绅士,鸣炮三响,锣鼓班奏起《将军令》,细乐班奏起《朝天子》,前面是“肃静”、“回避”马头牌,出发队伍到达定点后,牛官将老牛群索在中央,摆开香案,知县率众向牛行礼如仪,一陈鞭炮后,再按次回城宣告结束。
· 【中国古代百俗图】之明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清嘉录》载:『先立春一日,郡守率僚属迎春娄门外柳仙堂,鸣驺清路,盛设羽仪,前列社夥,殿以春牛。观者如市。』明周希曜《宝安春色篇》:『掀天爆声彻夜闹,沸地歌喉板敲檀。春牛高拥巡陌上,瑞麟婆娑影盘桓。』袁宏道有《迎春歌》,证明迎春仪式已经演化为一种盛大的歌舞活动。明代鞭春牛,还有麒麟搭配,清代年画,更画出大象和春牛作伴,取意『万象更新』。
· 岭南文化—民间歌谣—新丰春牛舞
春牛舞,又称舞春牛,本县主要流传在马头、黄礤、回龙、丰城、石角等地。原从东江一带的客家地区和粤北地区传入,历时一百多年。春牛舞表演形式有三种:一是舞全牛,用竹片织成牛体,然后用纸贴好,表演者分牛郎(牵牛)、村姑(挑花篮)、农夫(驶牛)、太公、白鹤各一人。二是舞被子牛(又称软牛),由一人头顶着牛头,牛身则由两人及被子盖着,外加大小猴子配合,同舞狮差不多。三是舞牛头。表演者用竹杆撑着竹扎的牛头跳舞,后跟着挑花篮的村姑进行表演。
· 岭南文化―民间歌谣―新丰春牛舞
春牛舞,又称舞春牛,本县主要流传在马头、黄礤、回龙、丰城、石角等地。原从东江一带的客家地区和粤北地区传入,历时一百多年。春牛舞表演形式有三种:一是舞全牛,用竹片织成牛体,然后用纸贴好,表演者分牛郎(牵牛)、村姑(挑花篮)、农夫(驶牛)、太公、白鹤各一人。二是舞被子牛(又称软牛),由一人头顶着牛头,牛身则由两人及被子盖着,外加大小猴子配合,同舞狮差不多。三是舞牛头。表演者用竹杆撑着竹扎的牛头跳舞,后跟着挑花篮的村姑进行表演。
· 吉打
历史吉打州布秧谷(LembahBujang)遗迹历史可回溯至公元前一世纪,是马来半岛最古老的文明。《吉打纪年》(MarongMakvamsa)作Srokam。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作苏洛鬲,来自吉打古名Srokam。7至8世纪期间,吉打受三佛齐所管辖,之后又受暹罗(泰国的旧称)管治至到马六甲王朝在15世纪兴起为止。马六甲王朝于16世纪遭葡萄牙人所灭后,吉打先后遭葡萄牙、亚齐和暹罗攻击。为了避免暹罗的侵略,吉打求助英国的代表法兰西斯·莱特,并在18世纪先后把槟城和威省割让给英国。然而,暹罗最终还是于1821年侵占吉打。1909年,英国依英暹条约从暹罗取得吉打。第二次世界大战,吉打(和吉兰丹)是马来亚最早被日本侵占的州属。日本把吉打交于暹罗管辖,吉打被改名为Syburi。战后,吉打又重归英国,并在马来西亚脱离英国殖民独立后,成为马来西亚的一州。行政区划吉打州县份吉打州内的12个县(Daera...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