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公兴槽坊”和古井贡酒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9
转发:0
评论:0
“公兴槽坊”和古井贡酒,传说过去在城父国时,这一带没有井,人们煮饭烧汤要用水,都是从河塘里取,河水浑浊不

传说过去在城父国时,这一带没有井,人们煮饭烧汤要用水,都是从河塘里取,河水浑浊不清,其昧不佳。行人口渴,情愿多拿几文钱买碗酒喝,也不愿饮茶喝水。

  村里有个张婆婆,在家门口挂个酒旗,摆张桌子,上而放了几只碗,卖酒度日月。

  这天,有个面黄肌瘦的瘸腿和尚从张婆婆门口经过,望着酒坛发呆,久久没有离去。张婆婆看和尚那个样子,就舀了一碗酒递给他说:“师父,喝碗酒润润喉咙吧!”和尚连连摆手说:“婆婆,不,不,我身无分文!”张婆婆笑吟吟地说:“出家人靠施舍过日子,有啥钱呢?你喝吧,我分文不要。”

  和尚大喜,接过酒一饮而尽,抹抹嘴,瘸着腿去了。

  和尚在这里呆了三十天,一天来两次,张婆婆每次都舀酒给他喝,从没有烦燥过。和尚喝了酒,脸色渐渐由黄变红,身体也壮实起来。到三十一天早上,和尚背了一个镢头在张婆婆家的后园掘了一口井。和尚说:“婆婆,感谢你,我无物可赠,这口井给你!往后你卖酒就从井里取吧。”说罢,告辞了。张婆婆将信将疑,待和尚一走,她就舀碗井中水试试,果然甘美醇和,香气扑鼻。张婆婆乐得没鼻没眼的。从此,张婆婆家生意兴隆,财源茂盛。扩大了门面,又雇了人养猪,张婆婆成了老板娘。

  两年后,那和尚又来了,张婆婆像接待贵客一样,笑嘻嘻的迎着。和尚走到井旁,问道:

  “婆婆啊,这酒好吗?”张婆婆说:“好是好,就是没有酒糟,俺喂的猪没有食。”和尚听了,半晌无语,叹了口气,吟了一首诗:

  天高不算高,

  人心比天高!

  井水当酒卖,

  还嫌没有糟。

  说罢,也不告辞一声,径直走了。从此,井水酒味消失,张婆婆家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渐渐门口冷清。不久,张婆婆也穷困潦倒病死。随后墙倒屋塌,杂草丛生遮盖了这口井。

  二百年后,这里又住着一户人家,李婆婆和她的独生女个锦。姑娘长着水灵灵的大眼睛,乌黑的头发,真是如花似玉。可就是有眼不能看,是个瞎子。李婆婆为她东求医,西买药,就是治不好,娘俩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

  常言说:没眼的人苦黄连。个锦姑娘看不到小鸟飞翔,也不知道河水流淌,更不晓得彩霞似锦,心里愁苦得很,常常说什么自己不是什么“个锦”,而是“过(了)景”。

  李婆婆为了治好女儿的眼睛,节衣缩食,积蓄财粮,攒了一些铜钱,正准备带女儿到外地去治眼。这天,个锦忽然听到门口扑通一声,如人倒地,忙喊道:“娘!快出去瞧瞧,有人跌倒啦!”

  李婆婆走出门一看,是一个病得很厉害的瘸和尚,就把他扶进家,喂他水。等他醒来后又去请医抓药,过了一个月,把积蓄的钱都用光了,和尚的病也好了。期间,李婆婆母女俩未说过一句怠慢的话。

  和尚临走对李婆婆说:“婆婆啊!我感谢你们母女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现深知你们家难处,就是姑娘没眼睛,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呢?这里有城父国时留下的一口古井,我找给你们,用水酿酒,姑娘可以靠卖酒打发日子。”

  说罢,就带着李婆婆去找古井。拨开杂草,露出井口,水质清澈透明,饮之微甜爽口。

  李婆婆遵照和尚吩咐,就用井水酿酒,果然酒味浓醇,香气沁人。李婆婆酿酒,个锦卖酒,从不计较钱财。个锦因为卖酒,不愁日后生计,心情不像往日那样愁闷,加之饮了古井之水,请了医生医治,眼睛也逐渐能看见了。

  李婆婆见女儿眼睛亮了,心里高兴,说:“儿啊,天赐这古井水,治好你的限睛,我们一家不能独吞。”

  个锦说:“娘,你讲得对!”

  于是娘俩就用酒钱在古井上盖了八角飞檐、四根赤柱的亭子。然后,招呼全村的人都来取水酿酒。村人公议,就起名为“公兴槽坊”。从此这里“一家饮酒千家醉,一户开镡十里香”。

  两年后,和尚又到这里,李婆婆母女高兴得不得了。和尚问道:“占井水酿酒咋样?”母女俩欢欢喜喜地说:

  “好,好,好的很!我们母女俩已经把古井交给全村人,开了‘公兴槽坊’,让大家都能得到师傅的恩惠。”

  和尚一听很高兴,便又吟了一首诗:

  天宽不算宽。

  人心比天宽!

  古并酿佳酿,

  “公兴”福无边。

  这样“公兴槽坊”便流传下来,明代万历年间又因进贡皇帝美酒而更加兴旺起来。今天的古井酒厂就是建立在“公兴槽坊”的旧址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酒文化―中国名酒―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为浓香型大曲类酒,产于我国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亳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古老都邑,古称亳州、谯陵,是东汉曹操和华佗的家乡,也是我国著名的酒乡。其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魏武帝集》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曾向汉献帝刘协上书说,亳州是古老的产好酒的地方,并上表了“九酝酒法”。可见早在东汉时期,亳州酒已闻名于世了。酿古井贡酒用水的井位于亳县西北20公里的“减店集”,井水呈乳白色,水质清澈甜美。此井是南北朝时代的遗迹,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称之为古井的确名副其实。当初用这井水酿出的酒叫“减酒”。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喝减酒后大加赞赏,将其列为贡酒。此后在明清两代的三四百年间,古井酒一直为皇室的贡品。古井贡酒由此而得名。可惜自清末以来,灾害屡起,民不聊生,使盛极一时的古井酒酿造业日趋衰落,最后便绝产了。新中国建立后,恢复了古井贡酒的生产。原料选用淮北平原生产的上等高粱,以小...
· 酒文化—中国名酒—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为浓香型大曲类酒,产于我国安徽省亳县古井酒厂。亳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古老都邑,古称亳州、谯陵,是东汉曹操和华佗的家乡,也是我国著名的酒乡。其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魏武帝集》记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曾向汉献帝刘协上书说,亳州是古老的产好酒的地方,并上表了“九酝酒法”。可见早在东汉时期,亳州酒已闻名于世了。酿古井贡酒用水的井位于亳县西北20公里的“减店集”,井水呈乳白色,水质清澈甜美。此井是南北朝时代的遗迹,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称之为古井的确名副其实。当初用这井水酿出的酒叫“减酒”。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喝减酒后大加赞赏,将其列为贡酒。此后在明清两代的三四百年间,古井酒一直为皇室的贡品。古井贡酒由此而得名。可惜自清末以来,灾害屡起,民不聊生,使盛极一时的古井酒酿造业日趋衰落,最后便绝产了。新中国建立后,恢复了古井贡酒的生产。原料选用淮北平原生产的上等高粱,以小...
· 鼎兴黎公祠
鼎兴黎公祠据说比(梓堂)黎氏大宗祠还要早,但是后来(梓堂)黎氏大宗祠人丁兴旺,盖过了鼎兴黎公祠,所以梓堂就成了黎氏大宗祠。鼎兴黎公祠,位于望北东胜街前面的是鼎兴黎公祠,后面的是(梓堂)黎氏大宗祠。从这个排序来看,也可以看得出,鼎兴黎公祠比较早这一说。
· 兴茶立业,瑛公拓基
据史料记载,中国茶叶最早兴于南北朝时期,直至唐代至德元年(公元756年),茶叶的种植销售日渐繁荣,当时唐肃宗积极颁发政令引导,设立茶市,交易市场已普遍成熟。到了宋朝更是迎来了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等方面高度繁荣的时代,其影响惠及深远,诞生了大批家族式茶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为顺应潮流,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寻找合适的生居环境;高氏龚公派下家族自长乐石岊一路艰辛北迁,至福安仕洋转柳缠,分廉首、荷岐、下白石等处;其中瑛公(字致显)更是不畏艰险,于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再徒迁长溪桐山境地,辛苦开荒,大片造园,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经营,积累产业,从而为造就西园高氏旺族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拓基桐山的第一始祖。2Wj0v9V#L2l如今,远古飘来的茶香依旧,千丝万缕的历史记忆,却幻化成高氏子孙一种崇高的拼搏创业精神。留印在福鼎大地茶园道上的先人足迹,千秋万代地闪烁着西园高族的荣耀...
· 古井由吉
作品与获奖纪录"*‘杳子’-获得第64回芥川赏(1971年)‘栖’-获得第12回日本文学大赏(1980年)‘槿’-获得第19回谷崎润一郎赏(1983年)‘中山坂’-获得第14回川端康成文学赏(1987年)‘仮往生伝试文’-获得第41回读卖文学赏(1990年)‘白髪の呗’-获得第37回毎日艺术赏(1997年)"参见条目日本文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