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的出土与研究[组图]
“马踏飞燕”铜奔马:公元( 2 86-2 2 9年)东汉, 2 969年甘肃武威县雷台出土。高34.5厘米,长45厘米,该奔马造型雄健,昂首嘶鸣,三足腾起,一足踏一只回首的飞燕上,风驰电掣般的飞跃,是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现藏甘肃博物馆。
2 969年9月 2 0日下午,甘肃省武威地区金羊乡新鲜大队的民工,在武威县北郊一公里处雷祖庙的雷台之下开挖战备地道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座东汉的将军墓,出土了相当可观的一批青铜车马佣。墓主的身份,依考据马俑胸前的铭文记载,应为“守张掖长张君”陆墓,赙赠者为“左骑千人张掖长”。
墓土的文物共计23 2 件,其中有三颗铸有“将军”字样的银印,另可贵的是其中有一雄伟壮观的仪仗队,包括马三十八匹、牛一匹、车十四辆、手执矛、戟、钺等兵器武士俑十七件,各式立座奴俾牵马俑二十九件,共计九十九件青铜器物分成若干组而形成一完整的仪仗队伍。
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则是一件飞奔中的马--它昂首嘶呜、扬尾御风,三足腾空一足做踏于一只正展翅翱翔、回首惊视状的飞鸟上,气势惊人,正可衬托出奔马的快速。唐代诗人李白《天马歌》中“回头笑紫燕”一句,其表现手法与此可说是一言中的不谋而合。
好一匹神马!只见它身躯浑圆雄劲,头微微左扬,昂首嘶鸣,飞跃奔腾,疾如闪电。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
设计师以娴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并浑然一体的贯注在昂扬的马首、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虽然它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却完全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在三维空间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妙而有壮汽”的完美境界。那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曾使得一代诗人郭沫若深深折服。场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后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排铜奔马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展出期间,观众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从比,铜奔马名扬世界。
图:中国旅游标志
汉武帝《西极天马歌》云:“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千古时空交替,物质己逝,精
在仪仗队伍的最前面带头的,则是一件飞奔中的马--它昂首嘶呜、扬尾御风,三足腾空一足做踏于一只正展翅翱翔、回首惊视状的飞鸟上,气势惊人,正可衬托出奔马的快
速。唐代诗人李白《天马歌》中“回头笑紫燕”一句,其表现手法与此可说是一言中的不谋而合。 好一匹神马!只见它身躯浑圆雄劲,头微微左扬,昂首嘶鸣,飞跃奔腾,疾如闪电。它三足腾空,右后蹄踏着一只飞燕。飞燕展翅回首,注目惊视。
设计师以娴熟精深的技巧,把奔马所具有的力量和速度融合成充沛流动的气韵,并浑然一体的贯注在昂扬的马首、流线型的身躯和四条刚劲的马腿上。虽然它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一足,却完全符合力学平衡的原理,在三维空间达到了,"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形妙而有壮汽”的完美境界。那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曾使得一代诗人郭沫若深深折服。场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后经郭老推荐,外交部长陈毅安排铜奔马与一批国宝级文物一起,赴世界各地巡回展览,发动了一场“文物外交”。在美、英、法、日、意等国家展出期间,观众如潮,将它誉为“绝世珍宝”,"天才的中国马”。从比,铜奔马名扬世界。
图:中国旅游标志
汉武帝《西极天马歌》云:“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千古时空交替,物质己逝,精神却永流传上,这句话最能说明汉代的文治武功及政经状况。
汉代乃是我国开疆拓土、抵御外奴的辉煌年代,汉高祖的亲征、文景的盛世、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的开通西域,使得西域各国慑服于大汉天威,而纷纷遣使通汉,广开经贸的交流大门。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批雷台汉墓出土的青铜陪葬器物,不仅是一批非常优美的古代艺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近两千年之后,还能见到汉代马的精神面貌,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次惊人发现。
图:2号马踏飞燕(东汉)仿制工艺品
铜奔马自出土以来,有关它的称谓、断代及制作者等,一直是史学界争论的焦点,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孜孜探求,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天马文化热”。但由于史料匮乏等原因,研究进展不大。
从 2 989年起,年轻的武威学者董洪异军突起。他运用自创的“黑箱考古理论”,引用确凿的史料证据,推断出铜奔马的设十师为东汉明帝时的武威太守张江,认为铜奔马的准确名称应为“马踏飞燕”。这一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视。 据董洪先生考证,铜奔马的制作者张江,生于公元前 2 年,东汉冀州(今河南、山西一带)人,擅长铸造马式,在西北边陲久负盛名。他原来姓析名宰,汉明帝给他赐名“张江”,封南阳析侯,拜破羌将军、武威太守,兼摄左骑将军、张掖县长。公元60年,张江受封太守后,
为报明帝知遇之恩,开始铸造铜马作为贡品。
图:城市雕塑
董洪先生说,天马在汉代具有崇高的政治象征意义。汉武帝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极力敦促臣民向“天马”神祗顶礼膜拜,在全国掀起了“马图腾”的热潮。其实,天马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土著居民崇拜的图腾。
在东汉雷台出土的这一批青铜车马中,自是以居首带头的这匹被命名为“马踏飞燕”的铜奔马最为著名,堪称是这一时期马的绝妙写实杰作,在中国的雕塑史上亦是不朽之作。它不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外的综合表现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杰作。无论如何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卫土、护卫主人的铜奔马仪仗队,都使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马踏飞燕”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它那勃发的雄姿千年不变,给观赏过它的每一个现代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铜奔马身世
2 969年9月,铜奔马在甘肃,武威雷台一张姓东汉将军墓出土。
2 97 2 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2 973牟,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2 98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
2 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
2 999年9月,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奔马研究的七大谜团
2 、铜奔马蹄下的鸟究竟是什么鸟?
2、铜奔马出土的准确日期究竟是什么时候?
3、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仪仗车马俑原来究竟是怎样排列?
4、与铜奔马-起出土的钱币究竟有多少?
5、与铜奔马一起出土7枚“四出五株钱"究竟是什么时候铸造的?
6、埋藏铜奔马的汉墓中究竟有几位墓主?
7、铜奔马身上铭刻的“冀张君”究竟是谁?
奔马墓主及作者之考证
在铜奔马出土的20年间,史学界对其设计制造者,莫衷一是,一直不能认定。直到 2 989年,甘肃武威的两位青年文物考古工作者董洪、白明,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终于认定南阳析县(今南阳市西峡县古称析县)人张江是国宝“马踏飞燕”的设计创制者。
他们首先实地考察,发现出土的奔马上有铭文记载着墓主人姓“张”,曾任太守之职。然后考查文献资料,进行分兵析:东汉时,太守为二千石官爵。据《后汉书》记载:
“中二千石殁后,赐墓葬铺地钱二万。”而墓主人张某的铺地钱却有28000枚。再加上刚出土时混乱中流失的,就有了二万枚以上。显然墓主人的官司爵大于太守,应为候王之爵。他们进一步查阅清人张澍所著《凉州府志备考》,其中所记东汉时期在凉州任职的唯一“候”兼太守就是张江。他被封为南阳析候--“析”即析县,今西峡县的古代名称。他们另据铜奔马铭文及《通志》所载,知道张江当时为“左骑千人”兼张掖长。凉州自古为军事要塞,西羌人攻打凉州,须经张江戊守的张掖峡口。他因奋勇抗敌,保疆有功,被封为“破羌将军”--这与墓穴出土的银印“破羌将军”相吻合。 张江原籍不在析县,仅凭他被封为南阳析候,就断定其为南阳析县人,证据尚不充分,也难自原其说。他们又查阅大量资料,从《后汉书》中发现一段记载:“
前文说,国宝“马踏飞燕”是从张江墓土的。而墓主的随葬品,未必就可以说是他制作的。关于这一层,两位青年考古者有比较明确的论述。
东汉时,凉州张掖盛产铜,凉州的冶铁技术也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60年,张江由武威太守被封候后,为表达效忠汉明帝的知遇之恩,受到西汉东门京和东汉马援将军进献“名马式--铜马法”的启迪,便打算为明帝铸造铜马贡品。当时祟尚《易经》,张江对《易经》也有深刻的研究。他就仿照易象太极图,以河西马独特的对侧步为姿势,定“干”;以凉州产肃肃鸟(此鸟状如燕,稍大,足短,其羽如虹,高首修颈,飞速如神行电迈)为原型,秦时飞廉(风神)为恣态定“坤”;将太极图中的白鱼演变为白色肃肃,黑色演变为青色铜奔马。确定了中心意旨,喻“乾坤轮回,小弱胜强。”启示明帝效汉高祖,重振雄风,打垮匈奴与羌敌。河西马一蹄着鸟,三足凌空的姿势,充分显示了天马行空,气势夺人的雄姿,与轻盈翱翔的空灵境界。因而当此铜奔马送到京城洛阳时,明帝十分喜爱,特迎置于平乐观,史称“凉州贡马”。不幸的是,此铜马后为董卓所乱,攻陷京城时所毁。后人惋惜不及。不想昔日张江铸两套铜奔马。一套进奉,一套自留欣赏。死后私置墓穴中。今日出土,成为光照古今中外的国宝,也是我西峡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写照。
转自:剑胆琴心
图:城市雕塑
董洪先生说,天马在汉代具有崇高的政治象征意义。汉武帝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极力敦促臣民向“天马”神祗顶礼膜拜,在全国掀起了“马图腾”的热潮。其实,天马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土著居民崇拜的图腾。
在东汉雷台出土的这一批青铜车马中,自是以居首带头的这匹被命名为“马踏飞燕”
的铜奔马最为著名,堪称是这一时期马的绝妙写实杰作,在中国的雕塑史上亦是不朽之作。它不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外的综合表现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杰作。无论如何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卫土、护卫主人的铜奔马仪仗队,都使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马踏飞燕”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它那勃发的雄姿千年不变,给观赏过它的每一个现代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铜奔马身世
2 969年9月,铜奔马在甘肃,武威雷台一张姓东汉将军墓出土。
2 97 2 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2 973牟,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2 98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
2 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
2 999年9月,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奔马研究的七大谜团
2 、铜奔马蹄下的鸟究竟是什么鸟?
2、铜奔马出土的准确日期究竟是什么时候?
3、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仪仗车马俑原来究竟是怎样排列?
4、与铜奔马-起出土的钱币究竟有多少?
5、与铜奔马一起出土7枚“四出五株钱"究竟是什么时候铸造的?
6、埋藏铜奔马的汉墓中究竟有几位墓主?
7、铜奔马身上铭刻的“冀张君”究竟是谁?
奔马墓主及作者之考证
在铜奔马出土的20年间,史学界对其设计制造者,莫衷一是,一直不能认定。直到 2 989年,甘肃武威的两位青年文物考古工作者董洪、白明,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终于认定南阳析县(今南阳市西峡县古称析县)人张江是国宝“马踏飞燕”的设计创制者。
他们首先实地考察,发现出土的奔马上有铭文记载着墓主人姓“张”,曾任太守之职。然后考查文献资料,进行分兵析:东汉时,太守为二千石官爵。据《后汉书》记载:“中二千石殁后,赐墓葬铺地钱二万。”而墓主人张某的铺地钱却有28000枚。再加上刚出土时混乱中流失的,就有了二万枚以上。显然墓主人的官司爵大于太守,应为候王之爵。他们进一步查阅清人张澍所著《凉州府志备考》,其中所记东汉时期在凉州任职的唯一“候”兼太守就是张江。他被封为南阳析候--“析”即析县,今西峡县的古代名称。他们另据铜奔马铭文及《通志》所载,知道张江当时为“左骑千人”兼张掖长。凉
州自古为军事要塞,西羌人攻打凉州,须经张江戊守的张掖峡口。他因奋勇抗敌,保疆有功,被封为“破羌将军”--这与墓穴出土的银印“破羌将军”相吻合。 张江原籍不在析县,仅凭他被封为南阳析候,就断定其为南阳析县人,证据尚不充分,也难自原其说。他们又查阅大量资料,从《后汉书》中发现一段记载:“析象,字伯式,广汉人也,其先张江者,封析候。”该文未,对张江有一条注释,是:“张江为武威太守,因军功,封南阳析候,因氏焉。”这两处记载,不仅证明了两位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完全准确;而且“因氏焉”三字,确凿无误地说明:张江因为被封为析候,于是把析县作为他的家乡里籍,子孙后代在此繁衍不绝。他的后人--析象,字伯式,干脆以“析”为姓,连其先的“张”也不带,更为奇绝的说明,张江--马踏飞燕的创制者是今南阳市西峡人。
前文说,国宝“马踏飞燕”是从张江墓土的。而墓主的随葬品,未必就可以说是他制作的。关于这一层,两位青年考古者有比较明确的论述。
东汉时,凉州张掖盛产铜,凉州的冶铁技术也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60年,张江由武威太守被封候后,为表达效忠汉明帝的知遇之恩,受到西汉东门京和东汉马援将军进献“名马式--铜马法”的启迪,便打算为明帝铸造铜马贡品。当时祟尚《易经》,张江对《易经》也有深刻的研究。他就仿照易象太极图,以河西马独特的对侧步为姿势,定“干”;以凉州产肃肃鸟(此鸟状如燕,稍大,足短,其羽如虹,高首修颈,飞速如神行电迈)为原型,秦时飞廉(风神)为恣态定“坤”;将太极图中的白鱼演变为白色肃肃,黑色演变为青色铜奔马。确定了中心意旨,喻“乾坤轮回,小弱胜强。”启示明帝效汉高祖,重振雄风,打垮匈奴与羌敌。河西马一蹄着鸟,三足凌空的姿势,充分显示了天马行空,气势夺人的雄姿,与轻盈翱翔的空灵境界。因而当此铜奔马送到京城洛阳时,明帝十分喜爱,特迎置于平乐观,史称“凉州贡马”。不幸的是,此铜马后为董卓所乱,攻陷京城时所毁。后人惋惜不及。不想昔日张江铸两套铜奔马。一套进奉,一套自留欣赏。死后私置墓穴中。今日出土,成为光照古今中外的国宝,也是我西峡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写照。
转自:剑胆琴心
图:城市雕塑
董洪先生说,天马在汉代具有崇高的政治象征意义。汉武帝为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极力敦促臣民向“天马”神祗顶礼膜拜,在全国掀起了“马图腾”的热潮。其实,天马自古以来就是河西走廊土著居民崇拜的图腾。
在东汉雷台出土的这一批青铜车马中,自是以居首带头的这匹被命名为“马踏飞燕”的铜奔马最为著名,堪称是这一时期马的绝妙写实杰作,在中国的雕塑史上亦是不朽之作。它不但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对外的综合表现与呈现,更重要的是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杰作。无论如何这批沉睡大墓底下,默默保疆卫土、护卫主人的铜奔马仪仗队,都使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叹。“马踏飞燕”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而它那勃发的雄姿千年不变,给观赏过它的每一个现代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铜奔马身世
2 969年9月,铜奔马在甘肃,武威雷台一张姓东汉将军墓出土。
2 97 2 年,经郭沫若举荐,铜奔马运抵北京展出,引起史学界极大震动。
2 973牟,外交部长陈毅决定让铜奔马赴世界各地展览,轰动世界。
2 98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将铜奔马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
2 986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威市将铜奔马定为该城市城标。
2 999年9月,铜奔马出土3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奔马研究的七大谜团
2 、铜奔马蹄下的鸟究竟是什么鸟?
2、铜奔马出土的准确日期究竟是什么时候?
3、与铜奔马一起出土的仪仗车马俑原来究竟是怎样排列?
4、与铜奔马-起出土的钱币究竟有多少?
5、与铜奔马一起出土7枚“四出五株钱"究竟是什么时候铸造的?
6、埋藏铜奔马的汉墓中究竟有几位墓主?
7、铜奔马身上铭刻的“冀张君”究竟是谁?
奔马墓主及作者之考证
在铜奔马出土的20年间,史学界对其设计制造者,莫衷一是,一直不能认定。直到 2 989年,甘肃武威的两位青年文物考古工作者董洪、白明,经过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终于认定南阳析县(今南阳市西峡县古称析县)人张江是国宝“马踏飞燕”的设计创制者。
他们首先实地考察,发现出土的奔马上有铭文记载着墓主人姓“张”,曾任太守之职。然后考查文献资料,进行分兵析:东汉时,太守为二千石官爵。据《后汉书》记载:“中二千石殁后,赐墓葬铺地钱二万。”而墓主人张某的铺地钱却有28000枚。再加上刚出土时混乱中流失的,就有了二万枚以上。显然墓主人的官司爵大于太守,应为候王之爵。他们进一步查阅清人张澍所著《凉州府志备考》,其中所记东汉时期在凉州任职的唯一“候”兼太守就是张江。他被封为南阳析候--“析”即析县,今西峡县的古代名
称。他们另据铜奔马铭文及《通志》所载,知道张江当时为“左骑千人”兼张掖长。凉州自古为军事要塞,西羌人攻打凉州,须经张江戊守的张掖峡口。他因奋勇抗敌,保疆有功,被封为“破羌将军”--这与墓穴出土的银印“破羌将军”相吻合。 张江原籍不在析县,仅凭他被封为南阳析候,就断定其为南阳析县人,证据尚不充分,也难自原其说。他们又查阅大量资料,从《后汉书》中发现一段记载:“析象,字伯式,广汉人也,其先张江者,封析候。”该文未,对张江有一条注释,是:“张江为武威太守,因军功,封南阳析候,因氏焉。”这两处记载,不仅证明了两位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完全准确;而且“因氏焉”三字,确凿无误地说明:张江因为被封为析候,于是把析县作为他的家乡里籍,子孙后代在此繁衍不绝。他的后人--析象,字伯式,干脆以“析”为姓,连其先的“张”也不带,更为奇绝的说明,张江--马踏飞燕的创制者是今南阳市西峡人。
前文说,国宝“马踏飞燕”是从张江墓土的。而墓主的随葬品,未必就可以说是他制作的。关于这一层,两位青年考古者有比较明确的论述。
东汉时,凉州张掖盛产铜,凉州的冶铁技术也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60年,张江由武威太守被封候后,为表达效忠汉明帝的知遇之恩,受到西汉东门京和东汉马援将军进献“名马式--铜马法”的
转自:剑胆琴心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