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论汉代中国的马鞍和马镫问题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48
转发:0
评论:0
论汉代中国的马鞍和马镫问题 ,■96nn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国后世200

  ■96nn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国后世2000年的大致疆域,从此使“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汉民族的内心深处,并且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周边地区甚至远至中西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使中国作为一个稳固强大的帝国登上世界历史的一级竞争舞台。汉朝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这一力量的最重要来源就是它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而对于骑兵来讲非常重要的马具,其最关键的马鞍和马镫在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是否存在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事情。

  对于这一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在考古中发现西汉马鞍和两汉马镫的实物和雕塑、绘画等方面的证据,传统观点是这样认为的:“西汉时,马鞍、马镫仍未出现,多少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⑴、“……(西汉)但马镫仍未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⑵ 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及本文所说的“马鞍”并非指其广义上所含概的所有用于隔开人体和马背的物体,而是指其狭义,即两端上翘的“高桥马鞍”。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里就要对此进行一下粗浅的讨论。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

  第一个革新(这只是一般性的看法,但其实际的发明顺序不一定是这样)是高桥马鞍的出现,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第二个则是马镫的使用,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西方学者这样评论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携带的新装备:“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匈奴人独特的马鞍引起了罗马人的惊奇。他们的马鞍不像罗马人的那样由裹住马肚子的皮革制成,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

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相反,罗马人笨拙的骑术使不少骑手经常在战斗中失去平衡,而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除了马鞍,匈奴人还从亚洲带来了一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马镫。为了防止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人们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这样,脚就有了可踏的地方。……尽管当时这种马镫还不完善,但它给骑手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由于有了木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⑶ 鞍镫的引进,在欧洲来讲是一件大事,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⑷“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⑸ 由此可见其重要的程度。  既然马鞍和马镫是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产生的前提,从中国古代骑兵运用的情况中就大致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了。可以认为,在中国至迟到秦代,马鞍和马镫仍未产生。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由于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图 2 ),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局上,骑兵数量相对很少,且被布置在远离主阵的侧面角落里,这说明在秦代以前,骑兵的作用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

  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是孙膑对骑兵作战的叙述:“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⑹ 可见这一时期骑兵担任的只是辅助任务,拥有鞍镫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历史记载中汉朝骑兵的作战情况又是如何呢?

  文帝时,“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上乃遣三将军军陇西、北地、上郡,中尉周舍为卫将军,郎中令张武为车骑将军,军渭北,车千乘,骑卒十万。……于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威侯赤为内使,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⑺ 可以看出,此时汉军的骑兵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骑兵部队凭借着自己的高机动能力以及强大的突围杀伤能力,在古代战场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过在早期的时候,由于马控制起来十分的苦难,所以才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骑兵不被作为主力部队。然而自从马镫出现以后,骑兵变成为了战场上的当家花旦”了。提升骑兵战斗力的划时代发明。在古代军队中,步兵一直都是作战的主力。虽然骑兵部队也长期存在,但是因为控制马匹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一直都是辅助性的兵种。然而这一局面因为马镫的发明有所改观。所谓马镫,就是套在马匹身体左右下方的一种马具,骑在马上以后,只要将左右脚伸进蹬里,就能稳稳地骑在马上。而在此前,想要骑在马上,需要双脚牢牢夹住马肚子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挥舞长枪还是拉弓放箭都不能发挥全部的威力。马镫的出现令骑兵能够充分解放双手,在战斗中的攻击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目...
·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帮助骑兵成为战场上的“当家花旦”!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帮助骑兵成为战场上的“当家花旦”!骑兵部队凭借其机动性在古代战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因为控制马匹十分困难,因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主力部队。然而马镫出现以后,骑兵部队就是战场上的“当家花旦”了。提升骑兵战斗力的划时代发明。在古代军队中,步兵一直都是作战的主力。虽然骑兵部队也长期存在,但是因为控制马匹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一直都是辅助性的兵种。然而这一局面因为马镫的发明有所改观。所谓马镫,就是套在马匹身体左右下方的一种马具,骑在马上以后,只要将左右脚伸进蹬里,就能稳稳地骑在马上。而在此前,想要骑在马上,需要双脚牢牢夹住马肚子才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挥舞长枪还是拉弓放箭都不能发挥全部的威力。马镫的出现令骑兵能够充分解放双手,在战斗中的攻击力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目前已知的最早马镫出现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当时汉族并没有骑马的习惯,因此面对善于马上作战的游牧民族常常...
· 论汉代的分户析产
一对于汉代小农的经济形态,人们仍然习惯于把“五口之家,百亩之田”作为小农经济的理想模式加以阐释,同时也承认农民在现实中根本达不到这一水平。这不仅因为《汉书・地理志》和《续汉书・郡国志》给出的不同时期的全国户口、垦田数的户平均值都满足不了这种理想追求,还源于居延、江陵等地简牍提供的个案也不能支持一家百亩的提法。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李悝在战国初年提出的“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①,是作为分析农夫一年收支入不敷出的根据来谈的,应当是对魏国现实情况的大体写照。孟子在战国中期几次谈到的“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是作为他仁政学说的假设条件设计的小农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支撑点远有西周井田造就的盛世景观,近有战国初年魏国的强盛和同时代秦国的渐露雄姿,但却明显地表明此时关东地区一家百亩在现实中已然不再,而蜕变为一种理想和追求。时至汉初,晁错又重弹“五口之家,百亩之田”的老调,此后终汉世我们就再也听不到任何余音...
· 论中国武术的内家和外家
内家、外家着说,在武术界流传已久。我年幼练武的时候就已听说了。但究竟什么是“内家”,什么是“外加”呢?当时我总搞不清楚,因惑不解。后来年岁稍长,读了一些古人撰写的书籍文章,听了一些专门家的议论,慢慢地擦知道了武术分“内家”与“外家”的起端,以及“内家”与“外家”的特征。原来,中国武术分“内家”和“外家”之说始于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先生。康熙八年(1669年)他为浙东武术家王征南先生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说道:“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有别少林为外家”。黄宗羲的儿子黄百家在《内家拳法》里更说道:“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由那时候起,中国武术被黄氏父子绝然地分为内外两家了。“内家”与“外家”有什么区别?他们各自的特征是什么?这在黄宗羲先生的文章中以及后来的一些自称为“...
· 论汉代文化的基本特征
汉代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得到总结的直接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成熟的标志,它突出的基本特征是多元文化基础上的统一和统一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共生并存。汉代文化可追溯到传说的英雄时代,即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化与游牧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化,以及周边各古代民族文化为代表的域外文化,在互相交流、较量甚至经历铁与火的洗礼中,形成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并在不断融合其他文化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古代文明。它的表征即为周文化,不过这种文化的统一性还处于初期阶段。换句话说,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关中、河洛及三晋的中原文化圈处于上风,并初步被奉为正统而傲视天下。但同时其他文化圈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地处北方草原地区及其相邻农耕地区的北方文化圈,位于山东地区的带有东夷文化色彩的齐鲁文化圈,流行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楚文化圈,奠基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文化圈,活跃于川滇黔一带的巴蜀及滇文化圈,据有岭南地区的南粤文化圈,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