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研究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3
转发:0
评论:0
比较文学和海外汉学研究 ,海外汉学(中国学)虽然其内容是关于中国的,但它是发生在域外,由外国人所做的学问,

海外汉学(中国学)虽然其内容是关于中国的,但它是发生在域外,由外国人所做的学问,从西方汉学(中国学)来看,它是西方学术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东方学”的一部分。既然它是西学的一部分,它必然要遵循西方学术的传统和规范。这样汉学和国学之间既有同,也有异。同,则表现在内容上,无论是传统的汉学还是当代的中国学,材料、文献都是中国的;异,则表现在学术规范和方法上,最终还在问题意识上,它是从自身的文化发展的需要出发的,从一个“他者”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这样,在汉学(中国学)的研究中就必须从一种跨文化的角度,运用比较文化的方法来分析汉学。许多国内做“国学”研究的学者认识不到这一点,往往将“汉学(中国学)”和他们自己所从事的“国学”相等同,对其“同”的部分较为赞赏,认为有水平;对其“异”的部分则有所不满,对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误读”不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比较文化的视角,不能运用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来对待汉学(中国学)。如果从比较文化的视角来看待汉学(中国学),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首先,在知识论上海外汉学对中国研究有着自己的成就。从实证的知识论角度来看,域外汉学并非像赛义德所说的完全是一种“集体的想象”,也并非是在本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完全影响下,成为一种毫无任何可信的一种语言的技巧,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性的知识。就西方的汉学(中国学)而言,从16世纪以后,他们对中国的知识获得了大踏步的进展,“游记汉学”与“传教士汉学”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后者已经开始长期地生活在中国,并开始一种依据基本文献的真实地研究,它不再是一种浮光掠影式的记载,一种走马观花的研究,传教士汉学绝不是传教士们随意拼凑给西方人的一幅浪漫的图画,他们对中国实际认识的进展,对中国典籍的娴熟和在翻译上的用功之勤,就是今天的汉学家也很难与其相比。特别是到“专业汉学”时期,汉学家在知识论上的进展是突飞猛进的,我们只要提一下法国的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就够了。在这个意义上赛义德在其《东方学》中的一些观点并不是正确的,如“东方主义的所有一切都与东方无关,这种观念直接受慧于西方的各种的表现技巧……。”由此,西方的整个东方学在知识论上都是意识形态化的,其真实性受到怀疑。他认为西方的东方学所提供的是“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和帝国主义的定性概念”,因而,他认为,东方学的失败既是学术的失败,也是人类的失败。赛义德的观点显然不符合西方汉学的实际情况,作为西方知识体系一部分的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法国海外省和海外领地
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和富图纳法属波利尼西亚克利珀顿岛非洲马约特留尼汪美洲圣皮埃尔和密克隆法属圭亚那法属圣马丁圣巴泰勒米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南极洲法属南方和南极领地参见法国殖民地
· 比较文学
外部链接布朗大学比较文学系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康奈尔大学比较文学系纽约大学比较文学系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及社会学院
· 海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如果从空海(遍照金刚)等日本遣唐使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曲籍携归本国算起,中国古代文论传入海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自然不乏阐释、研习之举,不过,说到海外学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较为系统的研究,那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事。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真切的了解。对于绝大多数海外学人来说,只是到了近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展,才揭去了长期以来蒙在古老中国文化之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得以窥见中国文学理论的真实面目,从而一改先前凭借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主观臆测,真正开始了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学术研究。当然,就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而言,海外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尚不能与我们自己的研究相比。然而必须承认,尽管如此,海外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仍有其特殊的价值。首先,它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把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种异质文化的产物或表现来进行考察,而这...
· 汉学
古今概念变迁与范围限定惠栋倡导“弃宋复汉”,在汉学与宋学之间划分了一条径渭分明的学术界线。惠栋指出,“宋儒经学不惟不及汉,且不及唐,以其臆说居多,而不好古也”,治经“则断推两汉”,“宋儒不可以穷经”,以汉学方法作为治经的标准,经学研究中没有宋学存在的余地,把宋学从经学研究领域断然剔除,“汉学”专注整理古籍,遂成为考据之学的代名词。日本藩士伊地知季安著《汉学纪源》,从儒学的起源开始记述,详尽地介绍了日本各个时代儒学的状况。僧俊艿建久十年(公元1199)游于宋多购儒书回日本,有佛教典籍1008卷,世俗典籍819卷,碑帖96卷,儒道书籍256卷。菅原道真、纪长谷雄、三善清行、管原文时、源顺(兼平亲王)、具平亲王、藤原公任、大江匡房等皆精通汉学。研究领域汉学最初只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主要研究古文和哲学、文学、音韵学、史学等,不包括现代中国的研究。二战后,也逐渐开始研究现代中国。汉学可以分为古代...
· 汉学家
著名汉学家加拿大陈志让宋怡明卜正民叶嘉莹蒲立本法国雷暮沙(JeanPierreAbelRémusat)儒莲(StanislasJulien)哥士耆(AlexandreKleczhowski)冉默德(MauriceLouisMarieJametel)微席叶(ArnoldJaquesVissiere)戴遂良(LéonWieger)费赖之(LouisPfister)杜赫德(Jean-BaptisteDuHalde)弗朗索瓦·于连(FrançoisJullien)汪德迈(LonVandermeersch)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毕欧(GdouardBlot)沙畹(Emmanuel-èdouardChavannes)伯希和(PaulPelliot)马伯乐(HenriMaspeero)葛兰言(MarcelG...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