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72
转发:0
评论:0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 ,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亦缺乏记载。唐代学者司马贞于《自序·索隐》“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句下,注引《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按,缺一字),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假定《博物志》“司马”下所缺的是“迁”字,而其下的“三年”又是元封三年的话,则可据此推断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前135年)。然而,张守节于《正义·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下,注曰:“案迁年四十二岁。”按太初元年(前104年)迁年四十二岁来推算,是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但此与《索隐》所注,相差十岁。

王国维所著《太史公行年考》注意到了司马贞与张守节的两条注,并谈了自己的看法:“疑今本《索隐》所引《博物志》‘年二十八’,张守节所见本作‘年三十八’。三讹为二,乃事之常;三讹为四,则于理为远。以此观之,则史公生年,当为孝景中元五年,而非孝武建元六年矣。”日本学者桑原骘藏在《关于司马迁生年的一个新说》一文(收入《桑原骘藏全集》第二卷,1968年),提出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说,不过为了使张守节说和自说一致,桑原氏“不得不把张守节的‘’解说为‘卅’之误”。由此看来,王氏、桑原氏之说都是有“弱点”的;两人最大的弱点是没有看清司马贞真正的错误。

自从有关司马迁生年的两说提出之后,几十年间,很多学者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发表的文章数以百计,各持己见,互不信服。故司马迁生年问题,迄今仍是个悬案。现在考订司马迁的生年,还得再认真推敲上文提及的《索隐》和《正义》的两条注。对于《正义》“年四十二岁”是指太初元年司马迁的岁数,本人深信不疑,因为这有据可证。如《正义》于《秦始皇本纪》秦王政九年四月“己酉,王冠,带剑”句下,注曰:“案年二十一也。”这是指秦王政九年冠时的岁数,与上例对照,注例相同,毫无歧异。对此大可不必生出种种疑虑。

对于《索隐》引《博物志》注于《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之下,以往有人(如张惟骧、王重九等)疑其有误,本人也持此看法。现在指出两点:

一、《博物志》的“三年”,是哪时的三年?它只是说“三年”,而没有年号,未标明元封三年。司马贞把它定为元封三年,只是个推测。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封”这个年号,在元封元年四月诏书上已定了下来。自此时起,凡是提到元封年号内的纪年,都是要书“元封”的。故本人认为,《博物志》的“三年”本来就没有年号,司马贞

将它引注于《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之下,乃主观臆断,是错误的。二、《博物志》的“司马”之下夺了一字,此字是否“迁”字?有关《索隐》早期的版本,如南宋庆元黄善夫刊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元中统二年刊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以至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等,都是“司马□”,可见《索隐》所引《博物志》原来就是如此。如今有些《史记》三家注本刊为“司马迁”,可能是盲从于司马贞。为太史令者,不止司马迁一人,还有司马谈。《博物志》“司马”下的”缺字未必是“迁”字;司马贞将“司马□”置于“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之下,显然又是主观臆断,也欠妥当。

《博物志》的“三年”,既不是《索隐》臆断的元封三年,那是哪个三年呢?我以为是汉武帝三年(即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登位初期,纪年如同以往诸帝纪年一样,以一、二、三、四为序,并无年号。到了元鼎年间,确定了元鼎年号,并对以往的纪年,追加了“建元”、“元光”、“元朔”等年号(参见《史记·封禅书》)。故对于《博物志》的“三年”,应当推定为武帝三年。并应由此推断《博物志》“司马□”所缺之字为“谈”。但这里尚需解释三点:(1)司马谈于武帝三年是否除官为太史令?据《自序》“太史公(按:司马迁对父之尊称)仕于建元元封之间”,以及《茂陵中书》“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等记载,可以确定司马谈于武帝三年已为太史令。(2)司马谈此年是否已由夏阳迁至茂陵?据《汉书·武帝纪》,武帝二年“初置茂陵邑”,三年春“赐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司马谈既已是太史丞的朝官,必定响应皇命而邀赏赐。由他老家夏阳至新邑茂陵,仅数百里之遥,道路较平坦,迁徙并不难。(3)汉武帝三年六月有无“乙卯”?据历学家研究,是年六月是己卯朔(参见陈久金、陈美东:《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文物》1974年第3期),无“乙卯”。疑《博物志》“乙卯”之“乙”,乃“己”之误。“乙”与“己”字形较似,在书写上是容易笔误的。

总之,《博物志》“太史令”条,写的是汉武帝三年(即建元三年)除司马谈为太史令之事,只是“己卯”误为“乙卯”而已。弄出麻烦来的,是司马贞张冠李戴,将此条引注于《自序》“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之下。王国维发现《索隐》此注与司马贞《正义·自序》之注有矛盾,因而怀疑《索隐》有问题。但他随意猜测“年二十八”之“二”乃“三”之讹,而不怀疑《索隐》注非其处,这是智者之失。我们推定《博物志》“太史令”条,写的是汉武帝三年除司马谈为太史令之事,以免人们再盲从于司马贞,再犯《

索隐》之错;又可由此推知司马谈的生卒年(汉文帝十五年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即前165——前110年),还可确定《正义》太初元年“迁年四十二岁”之注本来无误,从而断定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前145年)。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
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家司马迁,享誉古今中外。但他的生年,史籍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历来学者多有考证和推测,众说不一,迄今尚无定论。本人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今年应当是他诞生2150年。关于司马迁的生年,他本人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述,班固《汉书·司马迁传》亦缺乏记载。唐代学者司马贞于《自序·索隐》“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句下,注引《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按,缺一字),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假定《博物志》“司马”下所缺的是“迁”字,而其下的“三年”又是元封三年的话,则可据此推断司马迁生于建元六年(前135年)。然而,张守节于《正义·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下,注曰:“案迁年四十二岁。”按太初元年(前104年)迁年四十二岁来推算,是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但此与《索隐》所注,相差十岁。王国维所著《太史公行年考》注意到了司马贞与张守节...
· 中元
公历对照表参见帝王纪元
· 中元感怀
又是一年中元节。父亲,你的音容又幻现得清晰。借用古人的诗句遥寄我们的心意: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思”心“几处圆”。今朝赶早祭父忙,昨夜熬晚祠堂建。世事茫茫难自料,“秋心”黯黯独成眠。西楼望月几回圆,犹恐相逢是梦间。知子为家为国忙,更助力量仙境边。
· 又到中元
母亲你好!因为一月不能两次上坟,所以明天不能去坟地了。在这里,献上我的怀念。如果没有你的辛勤,如果没有你的养育,如果没有你的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一切。在您走后的两个月里,我们经历了许多,今天再次感谢您。您的孙子如愿进入大学,不久将进入大学继续他的学习生活。您可以含笑九泉。您的儿子所带班级,85%的孩子达到大学本科线,17%达到专科线,实现了超越,取得历史行突破。可以告慰您了。妈妈,您和爸在那边好好的,相互照顾,在不用那样节俭,不用那样什么也不放心,我们已经把你们需要的东西都供点好了。安息!
· 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