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汉唐盛世是今天中国的一面镜子!
■林牧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和外国的历史经验,都是我们今天振兴中国的镜子,尤其是那些历史条件同当代中国的情况和诉求接近的时代的成功经验,更可以做为我们的镜子。
现在,中国的领导人喜欢强调“中国特色”,然而,中国特色有精华也有糟粕,有正确也有谬误;中国历史有治世也有乱世,有前进也有倒退。我们当然只能继承那些前进的、优良的、治世的传统与特色,并使他们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可是,现在的影视屏幕以至文学创作,把清朝的历史和秦始皇、武则天的历史反反覆覆的进行炒作,实在叫人厌烦透了。我现在一看到影视屏幕上出现了阴阳头、大辫子、马蹄袖、红缨帽,一听到卑躬屈膝的自称“奴才、奴才”就感到恶心。其实,满清这个朝代和秦始皇之类的暴君值得宣传和继承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且不说清兵入关时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留发不留头”;也不说满清末期道光、咸丰和慈禧太后的昏庸腐朽、丧权辱国、荼毒百姓;仅就当代一些作家和影视制作者鼓吹和美化的“康干盛世”来说,也是不足为训的。
明代后期,皇权、政权是极端腐朽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朝廷是一个弱政府,不如清朝统治那么多事和极权。{例如:万历皇帝长年不上朝,不办公;天启皇帝只顾游戏和做木工},腐朽、软弱的政权并没有完全压倒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那时,城市民营工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佣工数百人的手工作坊和经营规模较大的商人;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八股文走到末路;出现了讲究“致良知”和重实践的王阳明学和后期王学;西方的科学技术随着利玛窦、鄂本笃、龙华民、熊三拔、毕方济、汤若望、罗雅各、艾儒略等传教士的源源东进,传入中国;一大批高官和儒学权威徐光启、李之藻、叶益藩、杨廷筠、丁魁楚、瞿式耜等接受了西学,甚至信奉了基督教;南明的永历皇帝及其皇后、太子、妃嫔全家入教;反映市民生活的优秀小说“三言”、“二拍”和梅,中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和神怪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相继问世;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把科举制度和庸俗、迂腐的两种儒生揭露得入木三分;人性化、自由化的散文小品层出不穷;反专制、反儒家名教和提倡个人自由、政治自由的大思想家李贽和中国最早的政党--东林、复社应运而生;后来又出现了全面揭露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积弊,反对君主专制、官僚政治、绅士政治,民主思想呼之欲出的中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如果由这些
进步思想家领导的反清斗争能够取胜,并改造农民的起义队伍,中国的近代化必将大大提前。可是,为满清二百余年统治建立典章制度、提供指导思想的康熙皇帝,却没有像同时代的彼得大帝一样,走“欧化”--即近代化的道路,为中国发展近代科学,建立近代工业、近代学校和近代军队,也没有接受明末那些先进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的思想去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却是以程朱理学和已经腐朽不堪的科举制度、八股文章去牢笼士子,选拔人才、治理国家;加上,重农轻商、闭关锁国和大兴文字狱。虽然取得一时的统一和安定,但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导向方面,同那些实行近代化的国家背道而驰。所以,中国在 2 840年以后落后挨打以至沦为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境地,在所谓“康干盛世”已经埋下了祸根。“康干盛世”,不过是封建末世的回光返照而已。盲目歌颂“康干盛世”的人,他们的思想境界远远落后于当时的曹雪芹。
汉唐盛世却大有不同。
所谓汉唐盛世,大体上是指西汉开国以后,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到宣帝刘询执政的 2 70年,即: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49年;东汉复国以后,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执政的76年,即:公元前25年到 2 05年;唐朝贞观以后,历经太宗、高宗、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到天宝 2 4年“安史之乱”以前大约 2 30年,即:公元620年到755年。在这前后380年中,中国是堪与西罗马比美、超过东罗马的世界东方最富强、最文明的泱泱大国。汉唐盛世的优性文化和她们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积极经验,对于正在和平振兴的当代中国,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推行“无为”或“有为”的仁政。
西汉、东汉和唐朝,是推翻了极端专制、极端残暴、极端劳民、虐民的秦始皇、王莽和隋炀帝而赢得民心、取得政权的,自然要反其道而行之,推行民本主义的仁政。在汉惠帝、文帝、景帝三朝,由于暴秦的杀伐、苛法、苦役、重负闹得人口锐减、民穷财尽,汉朝就实行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仁政,让老百姓修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
无为”,是人治的无为和法治的有为。
西汉,第一个开国丞相是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