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史海:张骞--汉朝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

2017-06-0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0
转发:0
评论:0
史海:张骞--汉朝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重视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重视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这一外交策略在他征服匈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实践这一策略的是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张骞。

  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整个中国并没有从秦末的混乱中脱离出来。在帝国的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一直是汉朝无法回避的威胁。在两国和平时期,匈奴人和汉朝的农民交换各自的货物;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就会强行掠夺汉朝土地上的粮食和其他的货物。汉王朝试图用他们最强有力的两种武器——战车和农耕文化来击垮匈奴人。但在广阔的草原上,战车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而且匈奴人习惯的是马背上的生活,需要其他的生活物资,他们不屑于自己制造,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汉朝的领土去抢夺。

  直到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汉王朝才开始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进行强烈抵抗,同时,也开始集中国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向西北扩张国境线。汉武帝,就像他的谥号一样,是一位尚武的封建帝王,在他的手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内耗和混乱,重新团结起来应对外敌。整个王朝的统治权集中在汉武帝手中,在他的调度下,整个国家也重新成为一个有机的、紧密结合的整体。

  国泰民安则军力强盛,汉武帝的军队不但骁勇善战,而且精于修筑工事和道路。为了让他的军队积累作战的经验,同时也扩大汉王朝在整个东方的影响,汉武帝派遣军队以国土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挺进——南向越南和缅甸,东向朝鲜,北向蒙古。

  与秦代相比,汉代军事力量最重要的提高是在战略战术方面。汉武帝的百万大军配备了近战使用的钢铁长剑和盾牌,还有用于远攻的强弩。在不断的征伐中,汉武帝的军队积累了作战经验,提升了作战技巧,还从上到下贯彻了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到此时,中国的军队才真正开始了职业化,士兵熟练了骑射弓马,不再是平时耕种、到战时才征召的农民。卫青等军队统帅勇猛无畏,熟识战争中的所有环节,并且对部下公正、慷慨。汉武帝在全国建立了高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全国所有的物资生产都迅速充填了国库,然后其中的大部分马上送往前线。在被汉朝军队征服的土地上,很快就有地方官员、移民和工匠来此定居,开始中华民族惯用的扩张策略——用文化来同化异族。

  尽管如此,在连年的征战中,即使是取得大胜的战斗中,汉军的损失也非常大。面对同样声势浩大且机动性更强的匈奴大军,汉朝的军队很难取得场痛快的胜利。在西北边境上,战争且残酷,一位将军带领6万士兵出征,打了大胜仗,但凯旋的队伍也只

剩下5万人,其余士兵都长眠在了异族的土地上。汉武帝终于认识到,尽管他的国家国力日益强盛,但还是无法凭借一己之力消灭整个匈奴民族,他和他的国家需要同盟。  在北方广袤的蒙古草原上,各部落连年混战,匈奴击败了许多游牧部落,占有了他们的家园。月氏也未能幸免,逃到东汉领土的月氏人惊魂未定,他们恐惧地告诉汉朝的居民,他们自己的部落被匈奴人击败,人民遭到了,他们的部落首领被匈奴人砍下了头颅,还用头骨制成了酒壶。剩下的人们四处逃散,但周围其他的部落都不敢与匈奴为敌,所以他们无法争取到任何同盟;即使远在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也无意收留他们,所以月氏人只能向更远的西方迁徙。

  汉武帝及时发现了这个好机会,他准备了一封请求结盟的书信,准备派人送往月氏部落。他召集心腹的王公大臣,希望找到能当此大任者。张骞主动请缨,他当时还只是御林军的将领,在史书中,甚至连张骞具体的出生年月都未有表述。但多年以后,史官们在史籍中这样描绘张骞:“张骞,成固人也。为人强大有谋,能涉远。”张骞正是武帝寻找的人选。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中亚,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公元前 2 38年,张骞带着 2 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敌人防线的密度,没多久他们就被匈奴人抓住。

  在匈奴人的土地上,张骞度过了 2 0年的时光,无法离开匈奴的土地,他甚至娶了一位匈奴妻子,还有了几个孩子。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们允许张骞全家迁往西方。张骞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他们一路上经过了几个中亚国家,听到了张骞的描

  汉武帝及时发现了这个好机会,他准备了一封请求结盟的书信,准备派人送往月氏部落。他召集心腹的王公大臣,希望找到能当此大任者。张骞主动请缨,他当时还只是御林军的将领,在史书中,甚至连张骞具体的出生年月都未有表述。但多年以后,史官们在史籍中这样描绘张骞:“张骞,成固人也。为人强大有谋,能涉远。”张骞正是武帝寻找的人选。要把结盟的书信送往月氏,意味着3000多公里的漫漫旅途,沿途有重山阻隔,没有向导知道路该怎样走。更危险的是,要到中亚,就要穿越匈奴人控制的领地,

那里有驾驭着骏马的敌人围追堵截。而且在当时,根本没有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到了哪里。  公元前 2 38年,张骞带着 2 00名随从出发了,同行的还有一个跟了张骞多年的蛮族奴隶,名叫甘父。接近匈奴领土时,张骞一行没有胆怯,他们直接向匈奴的防线进发,希望能用最短的时间穿过匈奴的土地。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敌人防线的密度,没多久他们就被匈奴人抓住。

  在匈奴人的土地上,张骞度过了 2 0年的时光,无法离开匈奴的土地,他甚至娶了一位匈奴妻子,还有了几个孩子。匈奴人终于放松了警惕,他们允许张骞全家迁往西方。张骞找准机会,和几个随从一起逃脱了。

  他们一路上经过了几个中亚国家,听到了张骞的描述,这些国家的国王们被东方的地大物博所吸引,更为东方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所倾倒。他们都表示很乐意与汉朝通商,但提起结成同盟与匈奴作战,他们都没有信心。  2

  最终,张骞一行终于找到了月氏部落。月氏部落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大夏国定居,已经适应了在新的土地上生活,对回到东方、与曾经的敌人继续战斗没有任何兴趣。无奈之下,这些东方的使者启程回归故土。在经过匈奴的土地时,张骞再次被扣留,一年后,他和妻子在甘父的帮助下回到了故乡。再次拜见汉武帝时,距张骞奉命出行已经过去了 2 2年。

  虽然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汉武帝没有责怪张骞,还把他留在身边作为宫廷顾问。张骞出使月氏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探险本身却对西汉王朝有重要的意义。到达中亚地区以后,张骞一行在寻找月氏部落时,收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甚至收集到更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家的信息,包括印度、大夏、和罗马帝国的大致情况。

  张骞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他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还告诉汉武帝,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他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这后来被证实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张骞称赏它们为汉王朝骑兵的坐骑,汉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汉武帝此时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尽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许多使节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张骞加入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官职为校尉。因为收集情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所以张骞主要负责刺探情报和沿途的给养。在北方,卫青率领军队与匈奴人展开激烈的厮杀,正是张骞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资料帮助了汉朝军队,他们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张骞也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但张骞的军旅生涯并不一帆风顺。在随后的战斗中,作为主要的谋士和指挥官,张骞跟随李广进攻匈奴的主力部队。由于指挥失策,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围困,张骞错误的判断让大军未能及时脱险,汉军损失惨重。按汉军法纪,这样的过错刑

  张骞失去了爵位,重新成为一位平民,但他仍在朝中任职。张骞几次晋见武帝,说明继续与西方各国加强交往的重要性,当然,某种程度上是想让武帝再次派他前往,好重新赢得爵位。张骞本人笃信同西方的交往关乎汉王朝的命运。他上谏武帝,说可以说服从前匈奴的附属国乌孙,一起联攻匈奴,只要武帝许诺事后让他们回到被匈奴人夺走的家园故土。张骞和其他谋士认为可以用和亲政策取得乌孙首领的配合,然后再用大量的财宝诱使他们回归东方。一旦乌孙人与汉朝联合,不异于“断匈奴右臂”。在消灭匈奴人之后,汉朝军队甚至可以继续向西挺进,让西方的大夏等国家臣服。

  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300骑兵,还带着成匹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其他宝物。到达西域之后,张骞把队伍分为四路,分别带着礼品到不同的部落。他自己带领着一支直奔乌孙部落,但乌孙人的首领并没有马上同意与汉王朝结盟。与此同时,另外三支队伍都取得了进展,已经带着情报、交换的货物和别国的使节商队回到了西汉的土地上。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希望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在各部落使节先后前来拜见之后,武帝派出更多的使者和商人前往中亚。他们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只要报上张骞的名字,就会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汉王朝的商人在中亚逐渐增多,东方和西方的交流和了解也逐渐深入。

  没过多久,随着汉王朝在中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乌孙国王同意与汉王朝和亲。通过这些联姻,中国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尽管如此,这些国家还是没有与西汉王朝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匈奴的意愿。

  汉武帝并不急于求成,他决定分别实施两步策略,以此来赢得这些国家的归附。首先,他又发动了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大胜,杀伤匈奴士兵9万人。然后,在公元前 2 0 2 年,他又攻占了中亚的大宛国,就是汗血宝马的故乡。但其实,夺取这些名马

只是汉武帝的一个借口。汉武帝曾经数次派使者沿当年张骞的足迹来到大宛,不惜用重金交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一次次地拒绝了他的请求。最后一次,汉武帝派遣使者韩不害带着一匹用黄金铸造的金马和许多贵重礼物交换汉血马,大宛国王虽然仍不想交出宝马,但又非常想要汉武帝送来的宝物,他杀死了使者,夺取了宝物。  汉武帝终于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队全由国内的刑犯和恶少组成,他们没有携带充足的给养,沿途向别国索要,如果不交出粮食,就被视为大宛的同谋。毫不出人意料,这支部队失败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国。汉武帝怎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他随后调集近20万大军在敦煌集结。听说大宛国的饮水全取自城外,汉武帝特意派遣几位水利专家随军同行。汉军切断了大宛都城隐蔽的引水系统,很快征服了整个部落。

  取得大胜的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无疑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直到公元前5 2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对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伏首称臣,张骞的策略确保了汉家江山的稳固。同一年,西方的伟大征服者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人,开始入侵英国。

  虽然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汉武帝没有责怪张骞,还把他留在身边作为宫廷顾问。张骞出使月氏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探险本身却对西汉王朝有重要的意义。到达中亚地区以后,张骞一行在寻找月氏部落时,收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甚至收集到更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家的信息,包括印度、大夏、和罗马帝国的大致情况。

  张骞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他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还告诉汉武帝,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他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这后来被证实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张骞称赏它们为汉王朝骑兵的坐骑,汉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汉武帝此时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

,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尽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许多使节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张骞加入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官职为校尉。因为收集情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张骞主要负责刺探情报和沿途的给养。在北方,卫青率领军队与匈奴人展开激烈的厮杀,正是张骞先前收集的水源和牧草分布资料帮助了汉朝军队,他们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张骞也因此被封为博望侯。

  但张骞的军旅生涯并不一帆风顺。在随后的战斗中,作为主要的谋士和指挥官,张骞跟随李广进攻匈奴的主力部队。由于指挥失策,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围困,张骞错误的判断让大军未能及时脱险,汉军损失惨重。按汉军法纪,这样的过错刑当砍头,但张骞幸运地被免于一死,只是被剥夺了爵位。

  张骞失去了爵位,重新成为一位平民,但他仍在朝中任职。张骞几次晋见武帝,说明继续与西方各国加强交往的重要性,当然,某种程度上是想让武帝再次派他前往,好重新赢得爵位。张骞本人笃信同西方的交往关乎汉王朝的命运。他上谏武帝,说可以说服从前匈奴的附属国乌孙,一起联攻匈奴,只要武帝许诺事后让他们回到被匈奴人夺走的家园故土。张骞和其他谋士认为可以用和亲政策取得乌孙首领的配合,然后再用大量的财宝诱使他们回归东方。一旦乌孙人与汉朝联合,不异于“断匈奴右臂”。在消灭匈奴人之后,汉朝军队甚至可以继续向西挺进,让西方的大夏等国家臣服。

  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300骑兵,还带着成匹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其他宝物。到达西域之后,张骞把队伍分为四路,分别带着礼品到不同的部落。他自己带领着一支直奔乌孙部落,但乌孙人的首领并没有马上同意与汉王朝结盟。与此同时,另外三支队伍都取得了进展,已经带着情报、交换的货物和别国的使节商队回到了西汉的土地上。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希望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在各部落使节先后前来拜见之后,武帝派出更多的使者和商人前往中亚。他们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只要报上张骞的名字,就会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汉王朝的商人在中亚逐渐增多,东方和西方的交流和了解也逐渐深入。

  没过多久,随着汉王朝在中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乌孙国王同意与汉王朝和亲。通过这些联姻,中国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尽管如此,这些国家还是没有与西汉王朝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匈奴的意愿。

  汉武帝并不急于求成,他决定分别实施两步策略,以此来赢得这些国家的归附。首先

,他又发动了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大胜,杀伤匈奴士兵9万人。然后,在公元前 2 0 2 年,  汉武帝终于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队全由国内的刑犯和恶少组成,他们没有携带充足的给养,沿途向别国索要,如果不交出粮食,就被视为大宛的同谋。毫不出人意料,这支部队失败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国。汉武帝怎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他随后调集近20万大军在敦煌集结。听说大宛国的饮水全取自城外,汉武帝特意派遣几位水利专家随军同行。汉军切断了大宛都城隐蔽的引水系统,很快征服了整个部落。

  取得大胜的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无疑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直到公元前5 2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对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伏首称臣,张骞的策略确保了汉家江山的稳固。同一年,西方的伟大征服者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人,开始入侵英国。

  虽然最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汉武帝没有责怪张骞,还把他留在身边作为宫廷顾问。张骞出使月氏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他的探险本身却对西汉王朝有重要的意义。到达中亚地区以后,张骞一行在寻找月氏部落时,收集了许多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甚至收集到更远的西方和南方国家的信息,包括印度、大夏、和罗马帝国的大致情况。

  张骞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敏锐,在进入匈奴人的控制范围之后,他就开始留心每一处水源、每一块草地,并详细记录下来。他还告诉汉武帝,在大宛国(今费尔干纳盆地),他曾经见过一种良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它们有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汗血宝马”。据说它们快速奔跑之后,流汗似血色,这后来被证实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张骞称赏它们为汉王朝骑兵的坐骑,汉武帝本人非常喜欢马,听说有这样的宝马,自然想得到。汉武帝此时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认为虽然结盟不成,但通商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尽管此前武帝派出的许多使节商旅都被游牧部落洗劫一空。

  不久,张骞加入大将军卫青的

  但张骞的军旅生涯并不一帆风顺。在随后的战斗中,作为主要的谋士和指挥官,张骞

跟随李广进攻匈奴的主力部队。由于指挥失策,李广的部队被匈奴围困,张骞错误的判断让大军未能及时脱险,汉军损失惨重。按汉军法纪,这样的过错刑当砍头,但张骞幸运地被免于一死,只是被剥夺了爵位。  张骞失去了爵位,重新成为一位平民,但他仍在朝中任职。张骞几次晋见武帝,说明继续与西方各国加强交往的重要性,当然,某种程度上是想让武帝再次派他前往,好重新赢得爵位。张骞本人笃信同西方的交往关乎汉王朝的命运。他上谏武帝,说可以说服从前匈奴的附属国乌孙,一起联攻匈奴,只要武帝许诺事后让他们回到被匈奴人夺走的家园故土。张骞和其他谋士认为可以用和亲政策取得乌孙首领的配合,然后再用大量的财宝诱使他们回归东方。一旦乌孙人与汉朝联合,不异于“断匈奴右臂”。在消灭匈奴人之后,汉朝军队甚至可以继续向西挺进,让西方的大夏等国家臣服。

  汉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300骑兵,还带着成匹的绸缎、金银、牲畜和许多其他宝物。到达西域之后,张骞把队伍分为四路,分别带着礼品到不同的部落。他自己带领着一支直奔乌孙部落,但乌孙人的首领并没有马上同意与汉王朝结盟。与此同时,另外三支队伍都取得了进展,已经带着情报、交换的货物和别国的使节商队回到了西汉的土地上。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希望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在各部落使节先后前来拜见之后,武帝派出更多的使者和商人前往中亚。他们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只要报上张骞的名字,就会取得当地人的信任。汉王朝的商人在中亚逐渐增多,东方和西方的交流和了解也逐渐深入。

  没过多久,随着汉王朝在中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乌孙国王同意与汉王朝和亲。通过这些联姻,中国和西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尽管如此,这些国家还是没有与西汉王朝建立同盟共同抵御匈奴的意愿。

  汉武帝并不急于求成,他决定分别实施两步策略,以此来赢得这些国家的归附。首先,他又发动了一次对匈奴的战争,并取得了大胜,杀伤匈奴士兵9万人。然后,在公元前 2 0 2 年,他又攻占了中亚的大宛国,就是汗血宝马的故乡。但其实,夺取这些名马只是汉武帝的一个借口。汉武帝曾经数次派使者沿当年张骞的足迹来到大宛,不惜用重金交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一次次地拒绝了他的请求。最后一次,汉武帝派遣使者韩不害带着一匹用黄金铸造的金马和许多贵重礼物交换汉血马,大宛国王虽然仍不想交出宝

马,但又非常想要汉武帝送来的宝物,他杀死了使者,夺取了宝物。  汉武帝终于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派出的先遣部队全由国内的刑犯和恶少组成,他们没有携带充足的给养,沿途向别国索要,如果不交出粮食,就被视为大宛的同谋。毫不出人意料,这支部队失败了,但也麻痹了大宛国。汉武帝怎能接受这样的失败,他随后调集近20万大军在敦煌集结。听说大宛国的饮水全取自城外,汉武帝特意派遣几位水利专家随军同行。汉军切断了大宛都城隐蔽的引水系统,很快征服了整个部落。

  取得大胜的汉朝军队凯旋而归,沿途中亚各国听说汉军征服了大宛国,无不大受震动。各国王公贵族纷纷派遣子侄跟随汉军回到中原,他们为汉武帝呈上贡品,并留在汉朝作为人质,表示对汉武帝的效忠。至此,张骞定下的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来扩张汉王朝在中亚影响力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这个外交策略最伟大的实施者无疑是汉武帝,但张骞作为提出者和实践者,更值得人们尊重。可惜的是,张骞没有等到他的宏愿实现的一天,从乌孙国返回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直到公元前5 2 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对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伏首称臣,张骞的策略确保了汉家江山的稳固。同一年,西方的伟大征服者凯撒大帝征服了高卢人,开始入侵英国。

  汉武帝和张骞的成功谋略为中国赢得了贸易、建设和统一的保障。同时,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和西方历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公元前 2 05年,使者沿着张骞的足迹,来到了今天的伊朗境内,并拜见了安息国国王。汉朝使臣在君主的脚下展开了华丽光洁的丝绸,国王非常高兴,以鸵鸟蛋和一个魔术表演团回赠汉武帝。这标志着连接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正式建立。在之后的岁月中,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海:张骞--汉朝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
不同于从前中国君主们的封闭治国观念,汉武帝重视与周边国家增强联系,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影响。这一外交策略在他征服匈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实践这一策略的是伟大的探险家、间谍和外交官张骞。匈奴――汉王朝最强大的敌人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整个中国并没有从秦末的混乱中脱离出来。在帝国的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人,一直是汉朝无法回避的威胁。在两国和平时期,匈奴人和汉朝的农民交换各自的货物;一旦战争开始,他们就会强行掠夺汉朝土地上的粮食和其他的货物。汉王朝试图用他们最强有力的两种武器――战车和农耕文化来击垮匈奴人。但在广阔的草原上,战车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而且匈奴人习惯的是马背上的生活,需要其他的生活物资,他们不屑于自己制造,首先想到的就是到汉朝的领土去抢夺。直到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汉王朝才开始对西北少数民族的入侵进行强烈抵抗,同时,也开始集中国内的人力物力资源向西北扩张国境线。汉武帝,就像他的谥号...
· 论汉朝的伟大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郡县制的皇朝。由于第一个皇朝秦朝的历史太短,并没有给汉朝留下多少经验以资借鉴,故汉朝的许多统治方法都有待于自己去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汉朝其实做的相当不错,尽管其中也有曲折,但毕竟运转了四百年,给后来的王朝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汉朝以他的创制定例的开拓精神,辉煌的武功,昌盛的文化与科技,标志着中国大一统王朝少年时期精神与活力,他的影响几及于大汉民族的每一个层面,以至于20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得到,我们仍与他血脉相连,我们仍可以从汉史中获得信心与勇气。汉朝的伟大首先在于他确定了一个统一帝国所必须的官方意识形态。秦朝独尚“法”术,由于用政太急太猛,民不堪命,以致于二世而亡。汉初鉴秦之失,用黄老无为而治。在汉初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这无疑对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发展,巩固统治秩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用之一久,流弊也随之而生:王国势力过于强大,商人豪强骄横不法,中央孱弱...
· 中国大汉朝历史上的外交双子星座:张骞和苏武
导读: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网络配图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命率众100余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武帝听说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志,于是遣使前往,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张骞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长期拘禁,10年左右才得以逃脱。他继续履行使命,西越葱岭,行至大宛,抵达已经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因新居地富饶平安,无意东向与匈奴进行复仇战争。张骞只得东返,在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乘匈奴内乱,方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张骞出行时随从百余人,13年后,只有两人得以生还。他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
· 中国大汉朝历史上的外交双子星座:张骞和苏武
导读:汉武帝励精图治,“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于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群星璀璨的文化景观,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在汉武帝时代的英雄谱中,张骞和苏武的姓名位于前列,诚如班固所说:“奉使则张骞、苏武”,他们不辱使命,谱写了全新的外交诗篇。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命率众100余人,出使大月氏。当时汉武帝听说大月氏有报复匈奴之志,于是遣使前往,希望能够形成合力夹击匈奴的军事联盟。张骞西行途中遭遇匈奴人,被长期拘禁,10年左右才得以逃脱。他继续履行使命,西越葱岭,行至大宛,抵达已经定居在今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然而大月氏因新居地富饶平安,无意东向与匈奴进行复仇战争。张骞只得东返,在归途中又被匈奴俘获,扣留一年多,乘匈奴内乱,方于元朔三年(前126)回到长安。张骞出行时随从百余人,13年后,只有两人得以生还。他亲身行历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诸国...
· 汉朝的影响力因“张骞”而远播万里!张骞做了什么?
汉朝的影响力因“张骞”而远播万里!张骞做了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带一路”现在很火,不管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中国人奋力开拓的影子。没有哪个时代,能像现代一样将世界变成一个村子一样进行交流。中国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一个叫张骞的人,就将目光瞄向了遥远的西域。要知道,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全靠两条腿丈量道路,最多骑上一匹马。因为有了张骞,中国人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西方还有诸多大国,万里之遥的欧洲“大秦”是与中国并肩的西方大国。司马迁用“凿空”二字表达对张骞的敬意,由此张骞成为比西方马可·波罗、哥伦布还早一千多年的旅行家,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最初的目的并不是和平,而是战争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之路,贸易之路。但当初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却不是为了和平,而是战争。而且,这场战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